李允鉌(1930年-1989年),祖籍广东,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李研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岭南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 山水画大师 。李允鉌在其父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基础。1953年李允鉌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他曾先后在沈阳、北京、香港、曼谷、新加坡、广州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 李允鉌先生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他借鉴西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继承中国古代典籍的论著体裁,以现代建筑科技的观点和语汇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验证了中国自古便存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及技法属中国独有或**,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
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数量傲居全国。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显赫。《山西古建筑地图》介绍了自北朝至近代各个时代古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形制特征、附属建筑、现存状况等,并邀请古建筑专家对重要古建筑细部结构进行精彩讲述与点评,堪为本书一大亮点。本书将各时代、各类型古建筑标示于多幅地图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山西古建筑的高级科普读物,也可作为一本游览探访古建筑的书。
在中日两国建筑史上,关野贞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遗产调查、研究方法和保护理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野贞也是近代 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学 创立者之一。他在涉华建筑与实地考古方面,是一位先驱者,一生来华不下十余次。其侧重建筑与考古研究,尤其是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建筑及其艺术作详实考证,以微观研究见长。在1906~1935年之间,关野贞通过对中国建筑的广泛考察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建筑与遗产观。在这个过程中,关野贞拍摄了大量照片,全面记录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这些对中国建筑及文物的记录包括陵墓碑碣、石窟造像 内容详细全面,次序条理清晰,兼具整体性与前瞻性,反映了关野贞在遗产记录上的专业素养。 关野贞有关中国的论考等,后汇编为《中国古代的建筑与艺术》一书。可以说
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数量傲居全国。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显赫。《山西古建筑地图》介绍了自北朝至近代各个时代古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形制特征、附属建筑、
《明代官式建筑彩画:明智化寺彩画实录》一书核心内容是作者在多年从事传统建筑研究、设计、施工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北京智化寺明代初始绘制的彩画为研究对象,整体复原的一百张彩画图。本书注重探寻明代建筑更早的彩画做法,*限度地接近原貌,以尊重历史为原则,并对明代建筑彩画的工艺技术,包括颜料材料、绘制手法、纹饰结构,展开系列研究。 本书所涉内容不仅是工程需要,也是研究教学的需要,对工程实践、研究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 桥的国度 之称。本书不仅有 中国四大古桥 洛阳桥、赵州桥、卢沟桥和广济桥,还涵盖了名园胜景中的古桥,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苏州园林的九曲桥。75 幅手绘插图,75 篇优美短文,从古镇桥群,到古城名桥,或聚集绽放,或悠然独立,勾勒出了中国古桥独特的韵味。 一道桥、一座寺、一方城,在等一个人 桥 连人心,寺 净人心,城 融人心,这是上下5000千年的人文厚度,也是960万平方千米的生活艺术。 大美中国 系列之《中国古桥》《中国古寺》《中国古镇》有着 2 73 幅手绘插图, 273 篇优美短文,穿越几千年、横跨数万里,成就中国古韵传承之书。古桥,或聚集绽放,或悠然独立;古寺,或艺术史上留名,或自然风景优美;古镇,或古朴大气或清雅灵秀。历史、地理,自然风景、人文建筑,文学、艺术,在中华文化的长
中国古镇历史悠久。《中国古镇》不仅有温柔的江南水乡如乌镇、西塘,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如西递、南屏,还有天府之国的巴山楚水如阆中、李庄。所选100个古镇,从古朴大气的北方宅院,到山水甲天下的岭南风情,再到 诗和远方 的彩云之南,皆在国家评定的历史文化古镇名录里。这些古镇历史悠久、古迹相对存留完好,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 一道桥、一座寺、一方城,在等一个人 桥 连人心,寺 净人心,城 融人心,这是上下5000千年的人文厚度,也是960万平方千米的生活艺术。 大美中国 系列之《中国古桥》《中国古寺》《中国古镇》有着 2 73 幅手绘插图, 273 篇优美短文,穿越几千年、横跨数万里,成就中国古韵传承之书。古桥,或聚集绽放,或悠然独立;古寺,或艺术史上留名,或自然风景优美;古镇,或古朴大气或清雅灵秀。历史、地理,
由王博、林园主编的《古建细部CAD施工图集(1牌楼门廊架窗)(精)》对古建相关的细部及构件以施工图的方式,诸如古建牌楼、门、廊架、窗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是一系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CAD细部资料图集。书中文字叙述简单详实,图片质量上乘,图书制作精美,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以及预进行古建风格设计的建筑设计人员。
李允?(1930年―1989年),祖籍广东,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李研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岭南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画大师”。李允?在其父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基础。1953年李允?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他曾先后在沈阳、北京、香港、曼谷、新加坡、广州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 李允?先生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他借鉴西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继承中国古代典籍的论著体裁,以现代建筑科技的观点和语汇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验证了中国自古便存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及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
这本书是对1926出版的一本法语手册的翻译及相关研究成果的集成。其学术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这部手册的研究和翻译,让我们得以从异域的角度审视自身历史文化轨迹,丰富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文化意向的认知。(2) 这部手册的发现、翻译、注释等研究工作和所获得的学术成果,树立了国际合作开展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研究的范式,即由中欧学者基于共同的建筑考古学术理念,发挥各自所长,合作完成的研究,在揭示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价值的高度和文化背景的广度上,皆有所突破。这种突破源于历史文献和建筑实例研究的有机结合,这一研究范式为全面发掘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 这部手册的研究与翻译,为中国本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这是本次研究的另一重要的收获和启示。
中国古建筑瓦石构造技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展示了独树一帜的结构和造型。《中国古建筑瓦石构造 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丛书》一书主要介绍古建筑土作、瓦作和石作的传统构造方法,包括地基、台基、墙体、各类石构件、砖石拱券结构、装饰构件、屋顶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样变化、构造关系、比例尺度、规矩做法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供古建筑设计、施工、修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建筑院校的师生参考。
《扬州大明寺大雄宝殿修缮实录》是作者通过长期对扬州大明寺建筑与文化的研究,借扬州大明寺大雄宝殿保护修缮的设计与施工的具体实践机会,对保护修缮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并测绘了建筑遗迹,收集整理了历次修缮信息、碑记等史料。全书共分4章,分别是大明寺建筑群综述、大雄宝殿勘察与设计、修缮施工技术及结语,既对今后扬州大明寺保护修缮提供比较完整的史料,又可对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则例进行研究后发表的学术专著,是梁思成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官式”建筑各部分名称、比例、功用和做法的注释,以及标示建筑物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的图版和实物照片,并附有作者根据民间工匠秘本而编订的《营造算例》等。《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自193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是中国建筑史学界和古建筑修缮单位一部重要的“文法课本”,是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必经门径。《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可供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阅读。
《中国X美的古城》系列图书所要展示的是该古城X具代表性的景观、建筑,以及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古城文化。希望通过图书的出版能给当下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新型的城镇化定位、规划、建造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地缘优势,适应该区域的经济特点,符合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审美习惯。
《中国X美的古城》系列图书所要展示的是该古城X具代表性的景观、建筑,以及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古城文化。希望通过图书的出版能给当下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新型的城镇化定位、规划、建造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地缘优势,适应该区域的经济特点,符合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审美习惯。
内容所及,大自整体布局到单座宫殿,小自一梁一栋到一雕一刻,无不赅备。本书以有限的篇幅,容纳庞大的内容,全面而集中地展示了紫禁城宫殿及其艺术。
在中日两国建筑目前,关野贞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遗产调查、研究方法和保理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野贞也是近代“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学”创立者之一。他在涉华建筑与实地考占方面,是一位先驱者,一生来华不下十余次。他侧重建筑与考占研究,尤其是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建筑及其艺术作详实考证,以微观研究见长。1906~1935年,关野贞通过对中国建筑的广泛考察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建筑与遗产观。在这个过程中,关野贞拍摄了大量照片,全面记录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这些中国建筑及文物的记录包括陵墓碑碍、石童造像…内容详细全面,次序条理清晰,兼具整体性与前瞻性,反映关野贞在遗产记录上的令业素养。 关野贞有关中国的论考等,后汇编为关野贞著张明杰主编胡稹、于姗姗译的《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积淀,更是城市形象的显著标志。历史风貌建筑是天津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代百年,南北文化的交融,中西文明的碰撞,在天津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城市发展史。历史的尘烟虽已散去,但留给我们一幢幢优秀的历史风貌建筑,无不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成长年轮和发展轨迹,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与无穷魅力。 千年独乐寺,带给人们幸福的期盼玉皇阁、天后,是先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圣殿;石家大院、安家大院,记载了津城普通百姓探路近现代工商业的艰辛与荣耀;五大道、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鳞次栉比的西洋建筑镌刻着纷繁的异域风情。这些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就像一道道清晰的年轮,为我们这座年轻的城市记录着成长的曰志,成为这座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并生发展的好证明。
本书分为两部分:文字篇和作法篇。 文字篇为口述方式,讲述了现代木工应该具备的一些传统家具认知,有些内容重复提及,但都是在佐证其构造心法。文字篇中有些插图主要是配合文字内容的,不是作为家具产品推广,涉及的一些经典家具图片,均作了技术处理或转换成了黑白图片,若有不慎之处,敬请谅解。 书中所列举的家具,其编排序列不同于以往类似的使用功能排列,特以家具结构作法特性进行编排,例如,束腰类的有凳、桌、椅、榻、床等,四面平类的有凳、桌、椅、柜、床等。这种编排方式便于说明制器作法的构造共同点。榫卯作法略要图卷中的说明性文字均以制图方式写在图中;有些未完全讲透的则另写在图旁空白处,需对照阅读。另外,在榫卯作法图旁有对应的透视草图。 中和圆通 一章中,大部分以传统经典器为例,另有一部分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