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萨满文化处于一个濒于消亡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仍旧存活的萨满、还是萨满文化知情人,无论他们对那个即将逝去的文化抱有怎样的情感,他们都很习惯地生活在现在的时空中,虽然他们的生活角色是各种各样的。本书不打算作普遍意义的理论研讨,只想介绍我在调查中所见到的事实,它们既有给予本人以巨大启发的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事件,也有使我感动和震撼的那些生活场景和现场述说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能在毫无感觉、麻木不仁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他接触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事实。他所调查的每个人都处在现实人际关系之中,处在社会具体生活需求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自我的持续与完整,追求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一种文化的命运是通过许多个人的故事和现实场景来展示的,这些对于我们理
《三皇故都(周口 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作为“记忆中原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撷周口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对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挖掘,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融资料性、学术性、观赏性于一炉,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周口文化、宣传推介周口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影响力吸引力的名片。 本书分为《谈古说今》《要事回放》《名人扫描》《寻根问祖》《古城印象》《考古探秘》《胜景掠影》《名品荟萃》《“非遗”概览》《城市名片》等10个板块,围绕周口的历史、文化这一主线,讲好周口故事,传播中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本书内容包括:开平碉楼的起源;近代开平碉楼的发展和演变;开平碉楼的防御功能及象征性;开平碉楼的建造等。
“茶”,作为一种亲和力极强的民俗礼仪,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外交礼仪,下到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风俗。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种饮茶习俗也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它们既有宫廷的华章和庙堂的雅乐,更有民间的山歌和乡郊的野曲;既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又富含清丽的时代气息,熔民风、民情、民生于一炉。千百年来,茶美化生活,雅俗共赏,自始至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生相伴;客来敬茶,以茶待客,也就成为中国这个东方礼仪之邦最普及也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和风尚习俗。 本书所要探讨的,正是有关太湖周边地区茶叶的种植、炒制、品饮,以及以茶为礼、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和以茶为市、以茶为肴,甚至以茶为“贡”的各种风尚习俗。作者对太湖周边的茶乡、茶区、茶园,作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
人人向往、喜欢江南,并不仅仅是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其实还有着江南那诱人的美味。江南的清灵、江南的敏秀也全藏在了它们的美食之中。 江南菜系中最为有名的要数扬州菜。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扬州五亭桥、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扬州的八大名菜让天下食客宁愿散千金,也要去享受扬州那仙般的生活,仙般的佳肴。 红楼菜虽非典型的扬州菜,其“菜风”可谓跨越大江南北。但其主要风味应是以扬州菜为主的。红楼菜较之扬州菜更具一种独特的魅力。加之曹公在红楼里对红楼美食的一层又一层的皴染,让红楼美食在成为口中美食的同时也成为了人人嗜之的文学美食、精神美食。 红楼的长久流行与风行,也就意味着红楼美食的长久流传与风行。红楼走进了千家万户,而红楼美食也遍布大江南北。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然而,古道这项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线形遗产却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种种破坏,导致古道四分五裂、残缺不全,无法展示和表述英文化的多样性,亟待加以整体保护。同时,以遗产区域化保护为核心的世界遗产保护新思想——“文化遗产廊道”为茶马古道摆脱重重保护危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成为我国滇藏等西南省区不容忽视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性文化工程。因此,《滇藏茶马古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主要内容包括: 保护神(护法神)的形貌;护法神的分类、形貌和标志;出世间护法神;班丹拉姆女神; 太黑护法;多闻子、丑身、宝藏神;阎王及其相关的神灵;姊妹护法神;白哈尔及其伴神;金刚具力神;大梵天神;善金刚;居士白毡神;载乌玛保与“赞”系神魔; 长寿五姊妹及其相关的女神;山神;地方保护神;厉神;战神;供品与圣器;垛”及其施“垛”仪式;护法神崇拜。
本书是“乡愁中国”系列图书《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介绍江苏段运河历史的图书。本书分别介绍了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6座城市的运河往事,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讲述了每一座城市的河城共生的历史和故事,讲述了每一座城市遗留的运河遗产。
《大学中庸评释》对经典文本“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文献传承背景进行了必要介绍,对经典进行了分段注释、翻译、点评。注释翻译部分,博采古今名家注疏作品,力求准确有据、简洁凝练;而在“评”的部分,则结合作者的人生经验体悟,和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断面作出独特判断,力求反映作者的“一家之言”。评点时有启迪人心之处,是积极践行传统文化理念,弘扬中华价值的可贵尝试。
明代制壶名手陈用卿,做过一把紫砂壶,上面刻铭文十字:“茶熟香温有客至,一可喜。”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你将砂壶洗净,放进茶叶,冲上开水,盖好壶;你慢慢觉得茶叶在水中浸泡手,叶片舒展,香味开始从壶中溢漫,送来缕缕茶香。正当此时,有友人不期而至。你取出茶盏,注入浅浅两杯,于是主客二人便天南地北、上下古今闲话起来。 我所以借用陈用卿壶铭,用为书名,因为收在本书中一篇篇文字,无非是茗边闲话而已。
齐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本书详细介绍了齐文明的相关内容,包括齐文化概述、稷下之学、齐兵学、阴阳五行学说、齐国科技成就、齐文化对传统儒学改造等,适合山东文化研究者参考学习。
本书撷取了明清时期山东地区有代表的六部韵书著作依据大量新的资料,从自己独到的视角出发,论述它们的得失,给予恰当的评价。 山东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山东人对韵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本书所要叙述的山东,指明初到建国初的“山东”。凡是生活在这一地域里的人,都称之为山东人。此前的历史上,人们都以郡望为籍贯的习惯。 本书中讨论研究的几种韵图韵书,都应归入普通教育型。虽然宗旨和体例或少有差异,但都能切时音方音,便于一般读书人利用。
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赌博文化进行科学分析,既不回避其客观存在的现实,又要分析其存在发展过程中的可变性,大胆地进行剖解、批判与扬弃,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书就是从这一切入点和目的性出发进行论述的。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取决于生产力的解放或单一经济的增长,它更要求先进文化取代腐朽文化来承载时代进步的要求。应当说延续千年的赌博文化是封建病态社会及私有制土壤滋养所产生的痼疾与“怪胎”,是与文明的健康发展背道而驰的,是历史的惰性力的一种社会表现,正如恩格斯在论述历史传统的阴暗面时所说:“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但是由于它只是消极的,所以一定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