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根本在于个体汇集下的自发组织力量对社会未来的参与和承担,社会可以给个体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动完成对 更加美好的生活 的期盼。 基于当下社会背景,本书探讨了公共空间该有的样子以及针对 公共 这一概念的未来思考。本书分别从公园、政府机关、滨水空间、学校、航站楼、图书馆、住宅小区几个方面,介绍了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成功案例以及改造构想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艺术策展人森司和制作人清水义次的两篇访谈。 全书内容兼具理论、实践与创意与一体,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写给 小地方 的深情告白。作者凭借独特的漫游者与 造城市的人 的身份,深入城乡一隅,重新审视那些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鲜少出现、易被忽视的 小地方 ,探寻宏大叙事之下人与地方的隐秘联结。 作者认为 小地方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大时代背景下舞台边缘的 小地方 遥远的小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基层地区;二是大都市的寻常角落、被忽略的边缘地带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普通人。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中,在主流的镜头之外, 小地方 保持着一种不被代表与概括的真实。 作者在豫南村庄参与了一场农业社会传统的葬礼,在霍尔果斯观看各族少年的足球赛,于杭州郊外目睹了几万人生活在一个仿造的巴黎,并为一座并未开放的博物馆而特意造访了敕勒川的小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到几万元买一套房的鹤岗,从没入南海的珍宝海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即视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世界范围看,老年人住宅大致分为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机构式照顾老人住宅和居家式照顾老人住宅。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也称呼为 养老社区 ,它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共同为老年人设立,是集合了居住、餐饮、医疗、娱乐、文化、学习等各种功能的养老场所。 本书以养老社区作为阐述对象,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社区现状、老年人需求以及居住体系进行分析,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空间组织模式、建筑布局及服务配套设施。并且精选了多个国内外的养老社区案例,能为设计师、管理者、城市规划师和高校师生等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山崎 亮通过归纳整理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从事社区设计的约翰 罗斯金、威廉 莫里斯、阿诺尔德 汤因比、奥克塔维亚 希尔、埃比尼泽 霍华德、罗伯特 欧文、托马斯 卡莱尔为代表的早期 社区设计 师的思想,作者从英国的社区设计和社会主义者出发,阐述了自工业革命后在英国发生的历史变化,期间以罗斯金为代表的诸位先驱们如何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社区设计之中,以及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例如山崎亮经营的studio-L等当代社区设计工作室和社区工作者们带来的影响和启发。书籍内容详实脉络清晰,包含大量考证和引据,有志于社区设计工作,对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作为研究英国社区设计发展的历史的参考文献之一,本书收录的内容对当代的社区设计师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本书描述了三种相关的现象:区域主义的出现、郊区的成熟以及旧城街区的复兴。每种现象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另两种现象相关联的。 本书试图提出区域城市的框架,考察正在兴起的区域、正在展开的郊区以及得到更新改造的城区之间的关系。本书的*部分 蔓延的终结 ,提出了这种新都市形式的性质和原则。我们认为,不能用传统的城市和郊区的理论来解释 区域城市 , 甚至也不能把新都市形式的原则解释为政治司法的汇编。必须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角度把 区域城市 看成一个单元,它由街坊和社区综合而成,这些街坊和社区把大都市联合成一个整体。 第二部分 区域城市的建筑学 ,提出了把我们的都市转变为区域城市的政策和形体设计原则。必须在区域和街坊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对区域城市和街坊层次的建筑环境和公共政策进行设计。如同区域城市,这些
公园城市 重要理念的提出,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引领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 近年来,作为一名城市一线工作者,作者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集思广益,推动建成公园城市的基本框架,在公园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 本书厘清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公园的区别,辨析中外城市公园的文化差异,探索当代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具有创新性地提出新城建设 公园 和旧城改造 公园 的实施模式,为各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作者对古城、旧城、新城改造建设的体会,对公共空间伦理的哲学思考,对体育运动的反思,极具新意。全书案例丰富,语言平实,论理清晰,内容涉及诸多社会学问题,是一本基于实践、经过实证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专业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参
《总体设计》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我国城市化已发展到一个体制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城市更新改造成为城市的主旋律。在此过程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城乡绿色发展重要的前置性规划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规划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上进行战略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本书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规划体系建构、规划工作流程与方法、建筑垃圾产生量计算与预测、技术路线选择、清运体系、规划实施保障等展开探讨,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城市管理办法等展开研究,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本书是 智能城市规划 丛书的第5本,主要内容依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课题 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 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内容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城市概念,阐述了从智慧城市到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理论基础,人工智能城市的智化要素、核心目标、发展前沿,以丰富的实际城市案例带入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人工智能城市发展前景的深入讨论,以人的需求的视角,预判下一代人工智能学者和城市规划者可共同解决的城市难题和共同突破的技术挑战。
随着城市的全球化竞争,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复兴和发展的重要的新战略驱动力。智慧城市正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新的集体生活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成为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和政治家以及很多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本书试图将智慧城市与文化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解读其对城市空间和经验的影响来采取真正的批评立场。这种文化和批判的视角尤为重要,因为智慧城市既是一种渗透着乌托邦信仰的理想,也是一种具体的城市转型过程。这本书一开篇就考察了智慧城市赖以建立的技术现实,从使我们能够监测基础设施内发生之事的芯片和传感器到连接个人的智能手机。通过这些技术,城市空间似乎被激活了。这种激活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一方面是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城市的新控制论的野心;另一方面是自下
青岛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目前正有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多元目标,规划层面需要与传统的城市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建设层面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协同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需因地制宜,以国家规划为指引,兼顾地方政策,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指标,在摸清排水管网、河湖水系等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特点合理确定。
目前,世界的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并且这个趋势在近20 年间仍在不断扩大。快速的城市化意味着比乡村更高的人口密度,然而这只是意味着人口的快速集中,相应的居住环境却并没有匹配,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人类历史上从未面临过的如此复杂的难题。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无法得到安全的环境管理服务、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设计不当的城市交通系统也会造成包括道路交通伤害、空气和噪声污染以及安全身体活动障碍等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城市内部人口的快速流动也使得城市本身成为让人不得不重视的疾病传播中心。因此如何以多领域的视角去看待城市健康问题,以合理的方式去帮助制定良好城市规划的体制和政策框架,以增进城市居民健康和福祉,成为当前最突出的城市问题。本书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影响到居民健
该书通过"水利社会"概念的空间关联特性分析,宁波地区历史空间环境和历史演化过程的水利特征分析,论述了研究视角的合理性和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在区域层面分析了湖域聚落、运河聚落、海塘聚落的逐水分布形态。其中,东钱湖的村镇聚落,在汇水溢流的二元水利格局中,呈分立形态。大运河(宁波段)的市镇聚落,在运河商市体系的组织秩序中,呈网络形态。三北海塘沿线的城乡聚落,在盐农发展递进机制中,呈层叠形态。在区域层面分析了湖域聚落、运河聚落、海塘聚落的逐水分布形态。其中,东钱湖的村镇聚落,在汇水溢流的二元水利格局中,呈分立形态。大运河(宁波段)的市镇聚落,在运河商市体系的组织秩序中,呈网络形态。三北海塘沿线的城乡聚落,在盐农发展递进机制中,呈层叠形态。
今年是浦东国际机场通航20周年,又赶上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工程竣工投运。浦东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以来,一步一个台阶,用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100年的发展道路。20多年中,*代浦东国际机场人把昔日的芦苇滩变成了今天世界排名前十的浦东国际机场。这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与机场规划设计有骨干的故事,记录下这些故事,有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现在的浦东国际机场。 本书以66个故事的形式,分10个章节,向大家展示浦东国际机场过去近30年发生的一些事情,包括:第1章,总体规划的变迁;第2章,机场选址与环境治理;第3章,战略规划与运输组织;第4章,融资模式与运营管理;第5章,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第6章,生产运营设施的规划;第7章,陆侧综合交通系统;第8章,航空城规划;第9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第10章,结语。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农村来说,其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路径值得深入探讨。“扎根型城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涌现的一种城镇化类型。乡村社会在走向开放、异质、流动的同时,出现了一幅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别样图景。农民往返穿梭于城乡之间,社会整合和系统融合共生。 古源村这样一个以宗族社会为底色,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隙地”村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地域社会”到“扎根型城镇化”的变迁。村民以就业、教育、移民等形式融入 与 的系统整合中,与此同时,古源村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参与到以县域为范围的新经济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的重塑中。在城镇化这一历史性巨变中,古源村依然保持着“脉脉温情”的主旋律,乡土社会的根脉依然
《城市供水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丛书:净水工》是根据国家建设部1996年颁布的城市供水行业《净水工技能标准》的要求,结合供水行业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专业人员集体编写而成。 本书共分八篇,包括水利学、水质化验基础、给水处理、水泵与水泵站、电器设备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内容。《城市供水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丛书:净水工》系统地介绍了给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和适量的例题,结合生产实际及给水处理工艺运行中的技术管理知识,进行了详尽深入的描述。 《城市供水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丛书:净水工》可作为各地区供水行业对净水工初、中、高级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具有高中文化以上的城市供水行业职工自学和参考。
本书全面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防洪区 缺陷现状和新型工业城市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城市防洪排涝泵站实际建设条件和内河流 域防洪排涝系统的整体性,以达到防洪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为目的,论述大型箱涵顶管法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穿堤建筑中的应用,水泵 更换安装故障调试和运行过程可视化安全监测研究,大口径贯流泵立式安装、分体式安 装方式及配套装置研究,解决城市排涝泵站改造过程中穿堤建筑难以破堤实施,受厂房 结构等现有设施的限制,难以对抽排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老旧泵站智能化缺失等难 题。以上相关技术体系为排涝泵站改扩建,大型水利排涝设施的建设、安装、运行、检修提供了完备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城市防洪排涝泵站升级改造实现多种泵型比选应用、 大口径穿堤泄洪建筑物选择、城市智
城乡规划的发展动态与新变化对其内容、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结合近几年城乡规划的新观点和新方法,重点阐述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做了简单介绍。本书更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颁布执行后的城乡规划的新内容,且与国家城市规划执业制度及其考试相结合,将执业考试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书中,直观且明确地阐述城市性质和类型、城市人口构成和规模、城乡用地分类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城乡规划原理》一书可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及从事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人员的参考书。
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是同类联合毕业设计中历史*悠久的教学活动,参加高校包括北京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七所院校。2022年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协办。本次联合毕业设计选取西安历史城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青年路街道和洒金桥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展开城市更新规划毕业设计教学研究,选题针对性强、难度较大。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选题与任务书、解题(即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教师感言和学生感言。本书较为全面地记录了 2022 年度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实况,并收录了七校 12 个毕业设计小组的*终成果,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高校课程设计难
我国城市社区更新也面临居民协商困难、共有产权模糊以及更新机制内耗严重等多方面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与缺乏一个促进多方合作、明晰权利义务、健全组织机构的制度框架密不可分。如何发挥制度优势来应对更新中面临的困境是解决 存量规划 多方面问题 的关键,对发挥各经济主体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选题将研究集体行动在城乡规划领域中的作用,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城市社区更新现行机制进行剖析,总结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各方力量彼此博弈而存在的实质问题,依托城市社区更新政策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使更新政策与新制度经济学结合起来,提出城市更新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框架。本选题将解释我国城市社区更新所存在的困境和成因,推动城市社区的可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