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现行市政工程系列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写,全书全面系统地对市政道路工程、市政桥梁工程、市政管道工程、排水管渠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城镇燃气供热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全书结构紧凑,且对阐述的大部分内容都经整理汇总成表,以方便广大施工现场人员的查阅学习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是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以及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和监督的工具书,同时亦可做为对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的教材。
本书是建筑历史与理论家罗宾·埃文斯的文集,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到1990年间颇具影响力的文章。绘图是建筑知识和建筑实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媒介,埃文斯将图视为一个自为的媒介,探讨了不同图示表达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收入了作者对建筑师与建筑颇具批判性和启示性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对建筑与日常生活和社会需求之间具有洞察力的解释。
本书围绕城市战略规划及其相关领域进行全面介绍,并基于中国经验,梳理了具有全球抱负的城市战略规划实例。内容包含城市战略规划概念和理论,城市战略规划体系与编制程序,城市功能定位与指标体系,城市创新、文化发展、生态发展策略, 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规划战略导引,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导引,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等。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的集体研究成果,本书与过去少数几种城市战略规划著作不同,更强调实操性,介绍实际操作的方法、程序,并以实际案例作为展示支撑。
《建筑十书》是西方古典时代幸存下来的建筑全书,也是西方世界一本建筑学著作。可以说,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维特鲁威的接受史。除了建筑史的价值外,它还是一部真正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文献学、数学、几何学、机械学、音乐学、天文学、测量学、造型艺术等诸多领域。其所记载的不少史料在其他文献中已无法寻觅,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在20世纪中期,建筑组织“十次小组”(Team 10)提出并发展了的一种建筑原型,由于其具有大尺度的水平延展性以及肌理化的空间组织形态等特征,因此被称为“毯式建筑”(Mat-building)。当代的毯式建筑延续了早期毯式建筑的思想,重新探寻建筑与城市和环境景观的新关系。本书通过对毯式建筑的分析梳理、对多个设计案例的解析,试图重新发掘毯式建筑的意义,总结当代毯式建筑的新特征,给读者以启迪。
这是一本介绍建筑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构想是以示意图加简要文字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建筑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建筑设计师至关重要且必须加以掌握。本书将建筑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106项小专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各种构想示意图。本书收集了上千个构想示意图,读者可对其加以模仿、发展、组合、改良成自己的构想,并能激发新的构想,同时还可增强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本书依据市政工程测量现行标准规范及市政工程测量现状、发展要求进行编写,全书主要內容包括:绪论、市政工程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直线定向与距离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施工控制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管道工程测量、隧道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的编绘、市政工程测量常用数据及表格等。本书在阐述测量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市政工程测量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时参考。
作者作为建筑学教师和建筑师,对建筑理论颇有研究,并对当下的建筑实践保有独特的视角,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对建筑教育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金秋野著的《异物感》收集了作者若干年的文集,内容涵盖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某些理念的发展和建筑作品,到当下建筑师的思想和实践,到作者自己从事建筑教育的一些感悟和随感,内容杂而相互关联。
斗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木结构的基本构件,目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富有象征意义的部分。然而斗栱本身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作为一种建造概念和杆件搭接关系的呈现,实际上斗栱本身可以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跨界设计——建筑与斗拱》紧紧围绕斗栱的建造特性,以从中所抽取出的搭接关系作为空间转化的基础,将斗栱的建造观念与现代建筑中新的可能性展现做一系列实践性尝试性。《跨界设计——建筑与斗拱》为建筑学专业的师生思考如何从传统的视点向现代建筑文化转换提供了一个重要及宝贵的参考。本书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及历史文化研究的师生们阅读。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为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具备知识性与可读性的调查研究方法。书中研究的重点是对建筑空间内外产生影响的文脉与环境因素。建筑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它的文脉。对文脉的分析是要去理解场地的原有条件、场所精神,以及自然、视觉、听觉和其他方面的主要因素,而环境更多地是与地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联系在一起。 构建一套方法来解释、评估和利用诸如城市形态及周围自然世界所主宰的物理因素是本书的切入点。通过了解建筑与文脉和环境的关系,设计师可以选用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和低能耗设计策略,获得富于表现力而又十分恰当的设计结果。这对于所有设计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风格多样的设计策略,配以很多重要的建筑实践案例、照片、模型和草图,以及详细的文字说明来阐明设计思路,本书将把读者带入一个独特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