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镁水泥是一种在室温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新型胶凝材料,在修补加固、建筑制品、油井水泥等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磷酸镁水泥可以胶结各种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矿渣等,因此是一种非常有研究价值、节能环保的新型绿色材料。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磷酸镁水泥概述、磷酸镁水泥的基本组成材料、磷酸镁水泥的改性材料、磷酸镁水泥的力学性能、磷酸镁水泥加固砂浆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液体环境磷酸镁水泥的耐久性、磷酸镁水泥的耐火性能、磷酸镁水泥的抗压细观模拟、六水磷酸钾镁的抗压细观模拟、六水磷酸钾镁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微观动力学模拟、磷酸镁水泥在轻质混凝土中的应用、磷酸镁水泥黏结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的应用等。 本书可供从事水泥、混凝土结构修补加固相关专业的科研、技术与管理人员使用
《矿物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充分利用内蒙古当地丰富的天然浮石资源和工业废料,研制了水泥、天然浮石、砂子、粉煤灰、石粉等混合的新型轻质节能寒区材料——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矿物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系统研究了天然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并结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环境扫描电镜、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试验分析探讨了细观力学特点;首次利用低温核磁共振仪测量分析了冻融过程中轻骨料混凝土孔溶液的结冰量,得出了孔溶液结冰的一般规律;并结合亚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提出轻骨料抗冻耐久性预测模型,不但定性地判断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的优劣,而且就轻骨料混凝土冻害全过程进行了定量描述。 《矿物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可供土木、水利、交通等行
《粉体技术及设备》以粉体工程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分别介绍了颗粒的物性、粉体的物性、颗粒流体力学、粉体机械力化学效应和粉尘爆炸的特性及粉体的制备、分离、分级、储存、混合、造粒、输送与供料等相关的单元操作,并介绍了操作单元相应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及应用特点等。《粉体技术及设备》力求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工程实际,贯彻“少推导、重应用”的原则,在体现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重视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突出粉体在工程中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利于工程应用;做到经典内容辅以新技术,反映当前的新工艺和新技术,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粉体技术及设备》既可作为本科材料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木材工业实用大全:涂饰卷》分涂料基础、涂料品种、表面处理、涂饰着色、涂饰涂料、涂层干燥、涂膜修饰、涂饰工艺过程、大漆涂饰、涂饰缺陷、涂饰流水线、工时与材料消耗等12大部分。
《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就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梁柱节点梁端循环加载试验,量测了梁柱节点的裂缝开展和分布、破坏特征、钢筋应变、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等,探讨了混凝土强度、柱端轴压比、节点核心区配箍率、钢纤维体积率及其掺入梁端长度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梁柱节点受力特点及破坏机理,分别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和软化拉压杆模型、修正压力场理论以及混凝土八面体强度模型等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能够反映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特点的刚度退化三折线定点指向型恢复力模型;将变形与累积能量耗散指标相结合,建立了
《建筑工程材料(第2版)》主要讲述建筑材料的成分、技术性能、质量标准和应用技术要点等。书中采用了新的国家标准,对原有建筑材料中的旧标准进行了修订或更新。书中除介绍常用的建筑材料外,增加了新型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特性混凝土、新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铝合金建筑型材和建筑塑料等内容。 《建筑工程材料(第2版)》充分反映了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等内容,因而是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推荐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建筑业技术学校铁培训教材。本书由北京城建集团培训中心曹文达和北京城建集团工程研究院曹栋共同编写。
软木小组 创作笔记 2009年6月24~26日在西安静林林洋软木公司参观考察。 6月24日一早,软木小组的成员们怀着兴奋地心情来到了古城西安,开始了为期3天的考察之旅。厂方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且安排了3天的参观考察计划,我们集中在6月25日进厂参观。 在参观之前,小组内部进行了一些软木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前了解软木的基本特性,但是对于实际材料的手感和它的生产流程还是很好奇。25日上午我们来到软木展厅,见到了公司的总经理以及厂长。刘总首先为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往届材料营作品回顾,我们了解了前两届的软木小组的创作过程。随后又对软木进行了基本介绍,包括软木的特性和基本的制作加工流程。下午,所有人在总经理和厂长的带领下进入工厂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全面了解了整个生产的流水线。 ……
本书涉及新材料组合结构领域,具体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与海砂混凝土的创新组合研究,系统梳理了当前FRP与海砂混凝土组合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对FRP海砂混凝土耐久性能开展了多层次的加速试验研究,探讨了若干优化提升FRP海砂混凝土组合应用效率的新技术。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对FRP海砂混凝土组合应用时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优化提升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书可供从事复合材料结构体系研究的研究生和教师学习参考。
本书介绍了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技术。全书内容主要有以下8个章节:(1)绪论;(2)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构造特征研究;(3)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4)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研究;(5)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典型残损病害及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6)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安全评估方法研究;(7)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适应性保护技术研究;(8)结语与展望。 本书可供从事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