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
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739号“关于下达1999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修订本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012-94)发布实施以来,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路面结构排水等研究成果,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此,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适应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次修订后的规范分8章,另有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接缝设计、混凝土配筋设计、加铺层结构设计等。与原规范比,主要增加了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方法,充实了连续配筋混凝土
《在役桥梁结构疲劳监测与评估》介绍了作者十多年来在大型桥梁结构疲劳状态监测与评估方法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重要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桥梁结构疲劳应力场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基于监测信息的桥梁结构疲劳状态分析理论及其实施方法。重点介绍了在桥梁结构疲劳分析与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理论与方法,包括钢桥梁在服役荷载下的高周疲劳损伤力学理论、基于监测信息的桥梁疲劳状态评估的确定性方法、以疲劳状态评估为目标的大型桥梁结构多尺度有限元模拟、基于桥梁交通荷载测量系统的活载模型的建立、在役桥梁结构的关键疲劳构件识别与疲劳累积过程仿真分析方法、在役桥梁结构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在役桥梁结构基于监测、数值分析、人工检测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疲劳状态综合评估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上述理论和方法在青马大桥、润扬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修订总则,增加术语一章;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单列一章,并增加分项工程检测评定关键项目及其要求;结合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调整了路面、桥梁、涵痌工程和隧道工程的内容;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增补了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独立成册发布;增被了环保工程的技术内容;开发了质量评定管理软件,对标准正文存在的问题和某些文字表述以及部分条文说明作了必要的修改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修订力求与新近颁布的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协调一致。 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必将促进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确保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
本书以AutoCAD简体中文版本(AutoCAD 2014版本)作为设计软件平台,以实际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图形为案例,紧密结合路桥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要求,详细介绍AutoCAD在路桥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包括CAD基本使用功能与高级操作技巧以及各种图形的绘制与编辑修改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快速掌握使用AutoCAD进行路桥工程设计图、路桥工程施工图、路桥工程轴测图及其图形打印输出等各种路桥工程图纸的快速绘制及应用方法,同时还详细阐述如何从CAD软件中将路桥工程设计图形转换输出JPG/BMP格式图片或PDF格式文件的方法,如何将CAD绘制的设计图形快速应用到WORD文档中,方便使用和浏览。由于AutoCAD大部分绘图功能命令是基本一致或完全一样的,因此本书也适合AutoCAD 2014以前版本(如AutoCAD 2004至AutoCAD 2013)或AutoCAD 2014以后更高版本的学习。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道路;4桥梁;5隧道;6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2018年9月1日实施。
为使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服务,本书系统理论的总结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技术,以东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测量作业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与总结,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关键节点和重难点入手,归纳了现阶段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对于测量节点的要求,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涉及到的测量方法及原理并且对于轨道交通工程中各种繁杂的数据处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这些测量技术及方法是经典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及理论知识的创新应用,对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指南》共包括5章和2个附录。第1章总则规定了改造工程的实施目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目标以及指南的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第2章实施步骤和程序规定了实施总体要求以及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第3章
为引导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下,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成网的现实背景下,分析城市空间的发展演进路径及变革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出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响应,进而实现二者的协同配合。 首先,在对城市传统交通出行方式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属性特征及其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机理。相较于传统交通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更为显著的时空收敛特性、节点集聚特性以及等级联系特性,从而对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既改变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拓展方式,又变革城市内部功能空间的组织模式,还引发轨道交通沿线可达性的提升及土地价值的增长。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会显著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度,吸引更多居民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其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变革空间环境设计导
本标准是根据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关于对《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评估标准》等3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晋土建标字〔2019〕1号)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
《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第3版)》为《公路桥涵设计手册》之《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分册第三版,全书按照现行规范及预应力技术进展,对第二版予以全面修订,主要包括:预应力技术概况、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材料、预应力体系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工程实例及附录等内容。《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第3版)》主要供桥梁预应力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亦可供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及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师生参考使用。本书由安徽省公路管理局朱新实、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刘效尧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