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前沿进展·版》(以下简称《版》)2009年底正式出版,《版》贯彻“基础结合前沿”的原则,在介绍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各位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介绍了免疫学相关领域的前沿与发展趋势,出版后在免疫学界乃至生物医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受到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两年来,国际上免疫学基础与临床以及转化研究又有新的重要进展,同时免疫学在多个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例如免疫学同行在天然免疫识别、免疫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耐受、感染与肿瘤等免疫相关疾病分子机制、疾病的免疫易感基因、microRNA与免疫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鉴于此,《免疫学前沿进展·第2版》(以下简称《第2版》)应运而生。《第2版》在《版》的基础上着重补充、更新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在延续《版》“基础结合前沿
本书共分十一章,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免疫血液学各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随着成分输血的兴起与发展,基因诊断与治疗的引入,经典的输血概念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对我国临床输血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免疫血液学是保障成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临床医学、法医学、人类学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免疫血液学的专著出版极少,不能满足现代临床输血和医学的需要。本书结合了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学术参考书。本书适用于从事血型和输血专业的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临床医师、护士、法医工作者和医学院校的检验系、医疗系的师生。
为什么有些人老是生病?咳嗽、流鼻涕、发烧,肚子疼,躲不开的流行性感冒,断不了根的肠胃病。为什么有些人却一年四季百病不侵?为什么有的人生病总是好不了,有的人却能很快恢复健康?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决定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的强弱。 我们体内的免疫力提高10%,癌症的发病率就会降低50%,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将会降低一半,我们的身体状况会年轻10岁! 其实在每一个健康的人身上,都有一个设计巧妙,均衡运作的免疫系统。它能恰如其分地抵抗病菌感染,治疗伤口,杀死病毒。良好的免疫系统不会过度反应也不会反应不及,当它的功能运作良好时,数量适当、形式健全的白衄球和免疫体就会共同合作对付入侵者,并将它们一举歼灭。只有拥有恰当的免疫反应才能让我们拥有百分百的健康。
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并与理工农各学科相互渗透。近年来,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技术迅速发展,免疫学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建立和充实,从而对整个基础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免疫学向分子水平的发展深化了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②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的认识;③免疫学向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促进了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病理学、细胞免疫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和免疫预防学等;④免疫学的应用研究促进了生物学技术及生物制品的发展
近20年来,免疫组织化学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成为病理诊断工作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方法。作者在参考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精心编写出版了本书。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9章。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常用的染色方法及注意事项、染色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下篇为各论,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按系统编排,分别介绍了各个系统以及每种肿瘤诊断时常用的标记物、表达情况及意义。本书内容新颖,科学实用,反映了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有助于病理科医师在肿瘤诊断中对标记物的正确选择和运用。可供各级医院病理科及相关科室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尽管免疫性不孕不育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丛书》组织生殖妇科专家、生殖免疫学专家和泌尿男科专家,按照女性不孕、男性不育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三个部分编写免疫性不孕不育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新进展。在编写过程中,相关编写者不仅查阅和借鉴外相关专业的文献,而且结合自身临床和科研经验,尽量使编撰的内容既能代表当前国际前沿水平,又能结合临床实际,使读者获得对免疫因素在不孕不育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更为直观的认识,以达到进一步普及和不断更新免疫性不孕不育知识的目的。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丛书》内容丰富、全面,是一部免疫性不孕不育高级参考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医院和
谭壮生编著的《免疫毒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研究免疫毒理学的目的、意义、发展历史、主要研究内容、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免疫毒物、免疫毒性机制、免疫毒性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等,各论重点介绍了一些常见免疫毒物的来源、接触机会、体内代谢转化、一般毒性概括、免疫毒性表现及免疫毒性机制。
抗体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预防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各领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并为新药的开发、疾病的诊断及防治开拓了新的前景。本书是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继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后又一本经典名著,简要阐述了抗体的理论,详细地介绍了抗体应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全书分为11章,包括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和特点,应用抗体的选择和处理,组织和细胞免疫染色技术,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免疫亲和纯化技术,基因工程重组标记蛋白的设计和应用以及抗原表位的分析等。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卫生等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本书共44章,详细介绍了五种肝炎病毒表达的各种病毒的抗原,介绍了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各种细胞和分子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应答及其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系统、全面,是肝炎病 毒与分子免疫学进展的总结,适合从事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等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