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病因,而且与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皮肤病、眼疾病、口腔疾病、肿瘤等也密切相关,且正在不断深入研究之中。 本书主要由从事幽门螺杆菌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主,并组织有关专业的学者共同执笔。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分别介绍幽门螺杆菌细菌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下篇为各论,全面介绍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当前有关幽门螺杆菌方面研究的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螺杆菌与肝病等。全书文字流畅、内容全面、新颖实用,可作为消化内科医师及有关医师较为实用的参考用书。
《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的主编是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分四篇共42章。篇~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讲述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感染微生态学特征及预防处理方法。第三篇包括第31~35章,详细介绍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篇包括第36~42章介绍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无菌.悉生动物的培育与应用。
《临床隐球菌病学》主要是由隐球酵母属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和格特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的重要真菌病。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亦可从鸽、牛、马、狗、猫、猪、小羚羊、貂类、考拉等动物及其排泄物中分离出此菌。隐球菌可侵袭人类的肺、脑、心、肝、脾、肾、皮肤、骨骼、血液等各种器官,预后严重,如不及时治疗,86%在一年内死亡,92%在两年内死亡,即使现代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仍有20%—30%左右。先前的研究以为隐球菌病是散发的少见病,但自1999年加拿大温哥华岛发生该病广泛流行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隐球菌病可发生暴发性流行,并已引起全球各学科领域的密切关注。
本书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方法的探讨与推荐,来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际效果。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述与存在的问题;二、相关指南和临床证据的评述;三、 实践方法的推荐。
《感染——临床短期教程》是感染方面最易理解和掌握的学习指南。本书按照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人体各器官/区域感染编写,并配有相应的病原学知识,是一本的自学教程。同时,本书对于学习相关病原体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系统回顾并总结了中国感染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情况,既对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组织结构做了介绍,也对感染病学分会所取得的学术进步和成绩进行了综述,将精彩文献进行了摘要撰写,以期彰显近年来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轨迹和前辈们敬业严谨的学术精神。本书可作为感染病学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临床和科研指导用书,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的探讨与,来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际效果。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述与存在的问题;二、相关指南和临床证据的评述;三、实践方法的。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1一书详细描述了 988 种医学障碍和疾病,涉及呼吸、感染、心血管、消化、肾病、风湿、血液、肿瘤、内分泌、妇产科、骨科、神经、精神、急诊等十余个
《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的主编是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分四篇共42章。篇~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讲述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感染微生态学特征及预防处理方法。第三篇包括第31~35章,详细介绍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篇包括第36~42章介绍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无菌.悉生动物的培育与应用。
《乙肝病毒的八大克星》在介绍“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抗击乙肝病毒的疫苗、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免疫调节剂、保肝降酶药物、中医中药、饮食疗法、治疗性疫苗,即乙肝病毒八大克星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应用方法及应用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以冀能帮助患者早日战胜乙肝病毒,提高生活质量。全书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适合乙肝患者及广大百姓和基层医务人员参阅。
本书是由13所医学院校、科学研究和医疗机构的基础与临床医学专家共同编写的大型参考书。全书分三部分,上篇为总论,阐述病毒的基础理论;中篇按病毒分类分别介绍各种人类病毒,主要内容为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基础内容,并密切结合临床;下篇则侧重临床,介绍临床各科病毒或与病毒相关的疾病。三篇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编委及大部分编写者均为我国从事病毒研究卓有成就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引用的参考文献以近5年发表者为主,书后附有中英文索引,便于查询。 本书适用于从事病毒基础研究和临床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以及研究生参考,也可作为医学院校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图书馆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