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外科手术技巧系列丛书之一。根据出版社的要求,邀请了34位专家根据其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专长,参阅了大量外文献而撰写的,力求较全面地介绍各种手术的步骤及优缺点,详尽地介绍各手术的操作要点、难点,如何避免术中损伤重要功能结构,如何防治术后并发症等,使读者对所介绍的手术有较全面的认识。 近40多年来神经外科手术和设备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的主要手段,使神经外科手术疗效大为提高,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而在本书各主要章节中介绍了相应的应用显微解剖及显微外科手术特殊器械及技巧,如在脑血管病、脑垂体瘤的切除术等更为突出。本书并对近年来兴起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内窥镜及
本书分为神经外科基础、影像学检查和疾病三篇,共二十一章,内容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X线检查、脑磁图与脑电图检查、颅脑外伤、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管、先天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神经外科诊疗常规》由北京协和医院编。
本书重点介绍了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外科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靶点的选择原则与定位方法,详述了微电极引导下的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核的毁损术和刺激术,并以专门章节探讨了现代立体定向技术、微电极记录技术、射频毁损术、脑深部刺激术、神经组织移植术和基因治疗。本书同时还介绍了帕金森病的神经解剖与神经病理生理等知识,综述了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与评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内科治疗方法,介绍了当前帕金森病研究的进展,以及临床护理和日常生活指导。全书共分二十三章,配有200余幅精美插图。本书编写注重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实用性和先进性,适合神经外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神经电生理医生和技师及广大患者参阅。
本书是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外科手术技巧系列丛书之一。根据出版社的要求,邀请了34位专家根据其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专长,参阅了大量外文献而撰写的,力求较全面地介绍各种手术的步骤及优缺点,详尽地介绍各手术的操作要点、难点,如何避免术中损伤重要功能结构,如何防治术后并发症等,使读者对所介绍的手术有较全面的认识。近40多年来神经外科手术和设备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的主要手段,使神经外科手术疗效大为提高,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而在本书各主要章节中介绍了相应的应用显微解剖及显微外科手术特殊器械及技巧,如在脑血管病、脑垂体瘤的切除术等更为突出。本书并对近年来兴起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内窥镜及神经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秘方、验方、偏方,是我国传统医学之瑰宝,是前人成功经验之结晶,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史书达编写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防治奇效方》为《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之一,书中介绍了脑神经失常、脚软无力等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收录奇效方287条,可防治疾病37种。本书由真人、百姓验证、真实可靠!
三叉神经痛是社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卢振和主编的这本《三叉神经痛》重点介绍了三叉神经痛的各种治疗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实际指导意义大,操作性强,适合基层全科医师和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神经外科临床常用的22种手术入路,内容包括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局限性和手术操作步骤及要领,结合作者多年的手术体会,配以精美的解剖图片、手术图片和影像图片,突出对手术过程中解剖的理解,对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生学习颅脑显微外科解剖知识、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充实临床经验、开阔手术思路具有的帮助。该书简明扼要,直观且容易理解。书中论述精到,理解精辟,与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发展的理念相符。
三叉神经痛是社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卢振和主编的这本《三叉神经痛》重点介绍了三叉神经痛的各种治疗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实际指导意义大,操作性强,适合基层全科医师和患者阅读参考。
临床路径是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多学科、多专业主要临床干预措施所形成的“疾病医疗护理计划标准”,是医院管理进一步精细化,逐步深入到单病种管理的体现。《临床路径管理丛书:神经外科临床路径》既包含了循证医学理念,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又融入了“以病人为中心”等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贴近临床、贴近患者,对于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为《临床护理指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九大篇,分别为:神经外科护理基础篇、颅脑损伤护理篇、颅内肿瘤护理篇、脑血管疾病护理篇、头皮和颅骨疾病护理篇、颅内感染护理篇、脊髓疾病护理篇、功能性疾病护理篇、其他治疗及护理篇等。本书涵盖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种神经外科疾病,并以神经系统解剖位置划分来详尽描述各类疾病的护理。在内容形式上,本书层次清晰,使用了大量图表代替文字表述。全书内容简要而不失详尽,浅显易懂且内容丰富,既包含临床知识技能,又纳入许多相关知识或科普故事,让全书不致过于严肃死板,读者在丰富临床理论之余,还能了解更多其他知识,使得神经外科护理的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提高读者的积极性。本书适合广大护理同仁阅读,尤其适用于各级神经外科护理人员阅读。
本书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以及安徽、北京、广州、武汉等单位的90余位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临床和相关学科工作的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国内外文献,分为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癫痫外科、运动障碍性疾病、精神外科、中枢神经组织细胞脑内移植,以及立体定向外科、功能重建与康复及其他6篇91章编写而成。内容涉及神经解剖、生理、病理、影像学、神经内外科临床及神经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组织修复重建外科等前沿学科知识,力图较全面反映现代功能神经外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动向,可作为各相关临床学科医师、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进修生及医学生的专业书籍和参考读物。
在苏黎世,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畸形始于1967年1月。在此后的20年间,共手术治疗了41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和7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另有86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从我科出院而未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动静脉畸形是可切除的,但病人拒绝手术;另有24例因有损伤神经功能的风险当时未予手术,晚些时候才手术切除;还有22例(22/500=4.4%)是无法切除的动静脉畸形。本卷(IIIA和IIIB)通过总结分析这41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及86例未手术治疗的经验,讨论显微外科技术诞生前后对这类难治性病变的治疗情况以及目前尚存的问题。其他类型可手术的颅内血管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22例)和静脉血管瘤(5例A),也做了简要的介绍。脑膜、脊膜、脊髓的动静脉畸形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和手术治疗不在本书中讨论,将另有专著介绍。第IIIA卷的内容:历史回顾、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