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辞典》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杂志主编、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治良,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郝兴昌主编。杨治良教授是中国实验心理学家,是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心理学专业领域的一流学者,主编过多部心理学工具书,工具书编纂经验丰富;哈尔滨师范大学郝兴昌教授是心理学界新生代学者,研究的专业领域广泛,并且能较快吸收并反映学科的新兴发展状况和趋势。《心理学辞典》是两代专业学者优势互补,与辞书专业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心理学专业精品工具书。是在《大辞海 心理学卷》的基础上修
本书分为13章,系统介绍了重性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流程、方法和可能遇到问题的处置,书中不仅进行理论介绍,更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通过18段视频录像示范了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并提供了17个自学练习,使读者可以在阅读理解书中内容的同时,可以结合一些案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对书中所讲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书后以附录的形式提供了认知行为治疗中常用的工具和表格,以及有关的专业书籍和专业网站资源。所以,本书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每章结束时对本章的关键要点进行了总结,特别适合初学者掌握认知行为治疗的要点,从而提高治疗技术和治疗效果。
《癫痫中心工作手册》及时总结我国癫痫中心建设的经验,分享各类癫痫中心建设的成果,为癫痫中心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促进癫痫中心实施规范化诊疗流程,手册同时提供兼具指导性质的工作方案。 《癫痫中心工作手册》既可以作为癫痫中心领导和医疗机构负责人在建设规划癫痫巾心时的参考,也可供癫痫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作为指导性文件使用。手册附录部分还收录了一部分癫痫相关知识供临床工作者备查。
作为这本书的主编,难道不允许我说我是多么的感动吗?我怎能不为撰稿人慷慨加入的品质而感动?我怎能不为撰稿人交付的优质作品而感动?我怎能不为各式各样的案例和多彩多姿的隐喻风格而感动? 在此之前,我已经写了两本关于隐喻治疗的书:《心灵氧吧:101个重塑人生的故事》和《l01个抵达孩子心灵的故事》。我本以为关于隐喻治疗我已经把我该说的内容说得差不多了……但接下来的三件事情让我改变了想法。首先,是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因为读者和我的工作坊的同事发现这两本书提及的原理和案例确实有用,还希望读到更多不同案例的更加丰富多彩的隐喻故事的运用。其次,是来自特雷西·贝尔蒙特的请求,他是我在威立公司出书的编辑,他邀请我再写一本有关隐喻的书。起初我拒绝了,因为我不想重复写隐喻故事的运用——它虽然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
在我国,在生理科学中,神经生理学有其较受重视的历史传统。这对于在我国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我国神经科学与——些发达国家的神经科学相比,在发展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很大差距。怎样逐步地较快地缩短这个差距,是摆在我国神经科学界面前的一个严重课题。 韩济生教授组织69位神经科学家合作编写《神经科学》,是我国神经科学界的—件大事,这样一部相当全面地介绍神经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的出版,在我国填补了一个空白,可以预期,它将对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症状学》症状学概念浓缩起来不过一万五千字,许多精神科医生对此都会背,为什么临床判定时也常常出错?教科书上每个精神症状只配—个百里挑一的典型例子,而精神科医生要通过典型例子去识别临床上各种不典型病例,难度会有多大?
参与式观察是质的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而参与式观察常常与访谈法相结合使用。现代精神分析治疗要求,治疗师除了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无防御式的访谈,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结构或半结构式访谈,但主要是非结构性、非指导性的访谈)的方法进行收集资料之外,还特别强调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反移情)为收集资料的工具,通过对反移情的观察去洞悉病人的内心世界活动。质的研究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经常要求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三者交叉进行,这不同于量的研究所遵循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一种线性的研究程式。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尤其是在长程的精神分析的治疗中,病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所提供的资料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这就要求治疗师在整理病人的资料中,要边收集,边整理,边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病人的人格组织及病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首先介绍了TMS历史发展背景、神经生理学机制与安全性,并就TMS在癫痫、运动障碍、疼痛、抑郁症、躁狂症、焦虑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作了详细描述。最后《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还就影像学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展示了这项技术在精神病学和学中应用与发展的巨大潜力。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无论是对初学者、临床医生,还是对神经精神科的研究人员,对指导临床与科研、教学工作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养生心理学是一股清风,一剂良方,一个突破点的实现,一块可摸可及的“石头”。《可以治愈》作者作为养生心理学的创始人,将文化与养生心理学相结合,阐述的起因、症状与治疗。《可以治愈》作者认为经过科学的养生心理治疗,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