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出发,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适应证广等优点,自该疗法推广以来,受到针灸界同仁及专家的普遍关注。《腹针疗法(精)》是作者薄智云根据20多年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腹针是以神阙布气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宏观调控系统。作者认为,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不仅是敷脐疗法的基础,也是腹诊与腹针疗法的基础。书中对上述的理论不仅从中医经络而且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以一种全新的观点与方法奉献给读者。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疑难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使读者融会贯通,易于掌握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实用性。腹针疗法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一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丈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
反阿是穴疗法是作者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取穴的最基本原则,结合现代解剖学,从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取穴方法,经筋“小整体”观念,是惟一一种专门针对关节软组织疼痛病症的百阿是穴取穴法,其分布和特性与阿是穴相反,具有即刻见效、容易掌握的特点,是针灸、推拿、中西医骨科专业临床医师及在校生书籍,也是业余爱好者重要的参考书籍。
本书以压力和共振理论来类比血液在人体中的运作,从中医的角度对人体的气与经络做出科学的解释,从不侧面论证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合理性和现代医学的某些欠缺。不仅为长久以来破绽百出的西方循环理论找到一个新出口,也为中医建立了一套现代化语言。 王教授的理论与中医的精神极为契合,并能够数量化于公式化,是先前倡导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者所未达到的。这种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吸收了先进西方科技手段的创新理论,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读者也能理解中医,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之于人体的意义,很有可能将对21世纪的生命科学(如病理、胚胎……)各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佛教医学思想研究/人文医学与卫生管理丛书》结合佛教原典及佛门医学实践,讨论了佛教医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哲学基础,以及佛教生死医学、病因病机理论、诊疗思想、摄身营卫思想、医学人文思想等内容。历史上,佛医学对包括藏医学和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产生过很大影响。此外,佛医学以缘起论为基础的病因病机思想与现代生态和环境医学理论某种层面上有着一致性,摄身营卫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心身医学、行为医学异曲同工。因此本书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佛教医学思想的认识,而且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医学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本书的适用读者群体包括从事佛医学和藏医学的研究人员,也包括对佛医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另外配有,方便了读者阅读和学习。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3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和,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虽然《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一本中医普及类图书,书中涉及一些中医词汇,但作者在书中文字的叙述较为通俗,而且书中还有“专家心得”等小栏目给与辅助解释,让读者的阅读感觉顺畅,毫无阻力。总之,这本书好看,易学,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