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具有临床经验的中西医皮肤性病学专家编写。全书分总论、各论和附录部分。总论重点介绍中医和西医皮肤病基础知识及诊疗方法;各论介绍了200多种临床上常见和疑难皮肤病性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预后与转归、预防与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经验与思路等内容。 本书是一本中西医结合大型临床专著,主要供中、高级临床医生,尤其是中西医皮肤病科临床医生阅读使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初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以及有关疾病的患者亦可参考阅读。
本书旨在展示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院士宝贵的医疗经验。他的中西两套坚实的医学背景,使得他在临床上诊疗病人时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技巧。遣方用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且善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有机地将中西医结合在一起。陈老师目前仍精神饱满地活跃在临床一线,坚持门诊、查房及院外会诊,本书力求如实反映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陈老师多年来著述甚丰,然包括如此大量医案医话且以专著形式面世尚属首次。作为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专家,熟练运用中西医两套方法诊疗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类似病案为数不多。希望该书的出版,对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在平时的临床科研工作中将会起到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梁健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 中西医结合内科各科临床特点及其研究进展,以及中西医结合实验方法等内容。下篇为各论, 按系统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 疗、预后、展望等方面全方位地阐述了近百种内科疾病的中西医 结合内容,反映了内科领域里、外中西医结合研 究的 成果和进展。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有理论性的描述,又有作者个人长期临床工作的 经验与心得体会的记载,是目 前一本完整、系统、实用的具有时代感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著。可供从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 的临床、 教学与科研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院校的广大师生也是一部实用的参考教材。
本书是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专著,分为四篇。篇主要是医理论述,介绍了皮肤病的中医辨证及多种中医治法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二篇着重介绍皮肤科常用中草药的药理研究及其进展,第三篇以病为单位系统介绍了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鉴別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部分名家的治疗心得及经验:第四篇介绍了对中药可能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肾毒性反应、肝损害等的调查分析,中草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并附以中药配伍禁忌歌诀及中药极限量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中西医皮肤科临床医师参阅。
《周围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仍然分为上、下两篇,增加了新知识、新内容和新的治疗方案。编者在上篇介绍了周围血管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及常用诊查方法等基础知识,下篇重点介绍了中西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现状,常见四肢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及药效原理等,重点以案例形式阐述中医中药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体会。编者在书中融入了国家名老中医李令根教授的临床经验总结,内容丰富、翔实,汇集诸家多年学术之精华。
糖尿病足的致残率高,而患者手术后失去的不仅是肢体,还有工作能力和对生活的信心。因此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降低截肢率十分重要。 本书共19章,包括概述、糖尿病足的中医沿革、发病机制、病机、辨证依据、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诊断流程、诊断和鉴别诊断、西医内科治疗、西医外科治疗、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感染性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常用、患者的心理调节和护理、案例和中医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等内容。重点从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分别对糖尿病足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外科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西医对肥胖病的认识,涵盖了我们十余年来对肥胖病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肥胖病的分型、、病因病机、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及肥胖病防治方面的新观点和新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肥胖病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本书阐述了我们一些独到的见解,如肥胖病可按《黄帝内经》分型为“膏人、脂人、肉人”,对肥胖的预后判断具有前瞻性的价值。肥胖树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肥胖的发展过程和危害,以及着眼于肥胖的治疗对于预防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性,体现了“治未病”的先进治疗理念。关于肥胖病的治疗方面,突出介绍了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方法及药物,搜集了很多关于中医中药及针灸等疗法的相关资料,供临床医师及肥胖病患者查阅、应用。
本书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治鸿教授主编,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等院校的17位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专家参加了本书的编写。 全书共20章,重点介绍了口腔黏膜病的含义概念、中医西医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临证)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内治、外治,中医辨证分型和方药、针灸治疗、预后转归,预防护理、典型病案、专家验方、临证心得、经验体会等。内容包括口腔黏膜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四诊、中医辨证论治、口腔黏膜感染(病毒与细菌性感染)、口腔黏膜反应、口腔黏膜溃疡性病变、口腔黏膜斑纹、口腔黏膜疱、唇部疾病、舌部疾病、口腔黏膜肉芽肿、传染病与口腔黏膜损害、营养不良与维生素缺乏的口腔黏膜损害、性病与艾滋病的口腔黏膜损害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间即开始交流和借鉴,中西医结合从此起步。溯本求源,中西医结合医学从无到有,相互吸纳和借鉴,取长补短,在对立和统一中走向结合之路。依次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即中医药学的传承西方医学的传入中西医结合的起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