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一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丈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籍,由於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只把它交给中医界来发掘是远远不够的。清代朴学大师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於是发凡起例,染指《黄帝内经》的研究,如胡澍的《内经素问校义》,孙诒让的《素问王冰注校》(见《札逻》第六册)等等,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组成,成书於西汉之前,文字古奥,素称难读,要想进入这一宝库,的注解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在林林总总的《黄帝内经》注本中,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堪称翘楚.问世以来评价一直很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张志聪字隐庵,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名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熟读圣贤书,冀博取功名,不幸少年丧父,家庭失去支撑,於是
本书是 中医大家秦伯未先生为满足读者学习了解中医的愿望而编写的一本中医启蒙书,书中分为理论、法则、方剂、药物四部,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又提纲挈领的介绍。内容既浅显易懂,又切合实用, 适合初学中医者阅读参考。
《药征 药征续编》为日本汉医学家东洞吉益所著,是东洞吉益毕生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成果总结。全书收载药物53种,每味药物分考征、互考、辨误、品考四项进行介绍,即首先介绍每味药物的主治、功效,接着选
1《伤寒论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清嘉庆一年丁己(公元1796年)。全书共6卷,遵从张志聪、张锡驹所分章节,专注六经诸篇,至劳复止;以平脉、辨脉、伤寒例、诸可不可等篇为王叔和所增,皆置之
清代学者徐松(1781-1848)所撰《登科记考》三十卷,是研究唐、五代人物、史事、科举和文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自清道光十八年(1838)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广泛好评。赵守俨先生在《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年8月第1版)的《点校说明》中,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主要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取材宏富,而不伤于滥。其取材包括史籍、方志、类书、总集、别集、笔记小说、碑志石刻,范围甚广。资料的搜集虽不能说已做到纤细不遣,但确已将唐代科举的重要数据条分缕析,粹为一编。编者对待资料的态度并非以多为胜,而是作了较为认真的选择。如凡例谈到: 图经、家乘,例载科目,而近世府厅州县志袭谬承讹,动遭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云:“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今同斯例,
王孟英(公元l808~1868年),浙江钱塘人,清代医家,尤精于温热病学。王氏学验俱丰,著作等身。本全书收集了王氏本人及其整理参注他人的著述凡20种,依次为《温热经纬》(5卷)、《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不分卷)、《随息居饮食谱》(不分卷)、《王氏医案》(2卷)、《王氏医案续编》(8卷)、《王氏医案三编》(3卷)、《归砚录》(4卷)、《乘桴医影》(不分卷)、《潜斋筒效方(附医话)》(不分卷)、《四科简效方》(不分卷)、《鸡呜录》(不分卷)、《重庆堂随笔》Q卷)、《女科辑要按》(2卷)、《古今医案按选》(4卷)、《医砭》(不分卷)、《言医选评》(不分卷)、《校订愿体医话良方》(不分卷)、《柳洲医话良方》(不分卷)、《洄溪医案按》(不分卷)、《叶案批谬》(不分卷)(原辑入《潜斋简效方》中)。在上述诸书中,即使是属王氏整理参注他人的著作,同样贯串着王氏的学术思想和诊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一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丈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