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一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丈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籍,由於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只把它交给中医界来发掘是远远不够的。清代朴学大师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於是发凡起例,染指《黄帝内经》的研究,如胡澍的《内经素问校义》,孙诒让的《素问王冰注校》(见《札逻》第六册)等等,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组成,成书於西汉之前,文字古奥,素称难读,要想进入这一宝库,的注解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在林林总总的《黄帝内经》注本中,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堪称翘楚.问世以来评价一直很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张志聪字隐庵,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名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熟读圣贤书,冀博取功名,不幸少年丧父,家庭失去支撑,於是
本书是 中医大家秦伯未先生为满足读者学习了解中医的愿望而编写的一本中医启蒙书,书中分为理论、法则、方剂、药物四部,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又提纲挈领的介绍。内容既浅显易懂,又切合实用, 适合初学中医者阅读参考。
《药征 药征续编》为日本汉医学家东洞吉益所著,是东洞吉益毕生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成果总结。全书收载药物53种,每味药物分考征、互考、辨误、品考四项进行介绍,即首先介绍每味药物的主治、功效,接着选
1《伤寒论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清嘉庆一年丁己(公元1796年)。全书共6卷,遵从张志聪、张锡驹所分章节,专注六经诸篇,至劳复止;以平脉、辨脉、伤寒例、诸可不可等篇为王叔和所增,皆置之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渡舟医书7种(0辑):伤寒论诠解》主要根据刘渡舟教授给北京中医学院1978届研究生讲授《伤寒论》录音整理而成。取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逐条加以解释。全书共10篇,414条,113方(佚1方)。《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渡舟医书7种(0辑):伤寒论诠解》在保持作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体会的同时,适当介绍历代注家观点。着重于理法药的分析、病机的探讨、病证的鉴别比较等。《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渡舟医书7种(0辑):伤寒论诠解》文字通俗易懂,在阐发理论的同时联系临床病例,对《伤寒论》学习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的交往历史。特别是我国实际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和人员往来趋频繁。在我国,始于八十年代的日语学习热潮,一直长盛不衰,具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日语已成为继英语后的第二大外语。 从所周知,学习外语离不开工具书,一部好好的工具书可以帮助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满足新世纪日语学习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需要,本社引进出版了日本的品牌辞典“广辞苑”(第五版)。 本词典具有以下特点: 最、最可信赖的日语工具书; 收录词条逾23万,其中新词条1万余; 收词广泛、科学、涵盖语文和百科; 释义准确、,例证丰富、经典; 提供词源和词义变迁详尽信息; 新词新义,反映日语发展。
阅读中医古籍,既要具有的古代汉语知识,又要有的中医学知识,否则,阅读起来是有困准的。当前常用的汉语工具书,主要解决一般古籍的阅读问题,而对阅读中医古籍不太适用。 本书是阅读中医古籍的一本专业工具书。它以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训诂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融会丰富的中医学知识,编选了中医占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字1752个,很大一部分例词、例句选自中医经典著作,逐一地加以解释,例句难者,还翻泽成现代汉语。编写中力求做到释义准确而明晰;翻译具体而易懂。 中医院校的学生倘能手备一册,对阅读中医古籍和深入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相信是有所裨益的。 有志于振兴中医或对中医有兴趣爱好的读者,也可以以本书作为进入中医殿堂的阶梯。 古汉语教学工作者,也可将本书作为深入研究古代汉语、丰富教学内容
《金匮翼》为清代名医尤怡所著,全书共八卷。此为尤氏补充其所著《金匮心典》而作,故称为《金匮翼》。书中详细论述内科杂病,凡四十八门,每门先述统论,然后分述证候和治法,最后附有按语。对各证表里虚实之辨,补泻温凉之用,明晰了然。本书对中医内科临床医生,颇较高的实用价值。
张义尚先生从小体弱多病,每次都靠中医治愈。他因为受到中医的好处,从而去研究中医,以至一生以从事中医为自己的职业。《中医薪传》一书主要包括“中医薪传”、“中医经验琐谈”和“师资回忆录”部分。 “中医经验琐谈”部分是张义尚先生在中医药学习与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具体内容有“怎样学习中医”、“中医简史”、“孙思邈论大医习业略疏”、“气功养生与中医”、“四诊八钢之我见”、“谈谈伤寒、温病、经方、时方”、“中药向何处去”、“肝炎治疗的点滴体会”、“一例肾脏病的治疗”和“一例胆囊炎结石的治疗”。 本书为张义尚多年行医经验汇总,共有六章,分别是章“中国医学简要史”、第二章“中医之基本理论”、第三章“辨证论治”、第四章“四诊要旨”、第五章“药性捷诀”和第六章“处方须知”。 作为一个年少多病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