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本书共收录了1500多种中草药,配有植物、动物彩图近3000幅。正文内容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两部分,植物类中草药按照原植物科属分类,每种中草药均按照科属、识别、药用的顺序进行文字介绍,药用部分包括药材采集、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为便于读者快速通过植物花果特征锁定中草药原植物,本书将700多幅植物花图按照花色、花形、花序分类排序,编为看花快速识别中草药部分;将400多幅植物果实图按照浆果、梨果、颖果等分类排序,单独编为看果快速识别中草药部分。本书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基层医师、全科医师、药师、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收录了我国南北方中草药800种,隶属233科,配有彩色图片1500余幅。以分科的形式进行编排,对每种中草药的识别特征、分布生境、药用功效等进行了简要介绍。该书具有彩色图片清晰、识别特征明显、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供热爱中草药学的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中药方剂速记手册(中医速记手册丛书)》是中药方剂知识的速查、速记手册。本书先介绍了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然后将中药方剂分为17类,介绍每一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药物加减和注意事项等。全书稿文字简练、扼要,具有易记和便于查阅的特色。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日趋扩大。规范的药物治疗管理对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等有重要意义。本书共19章,总论介绍了慢性病概述、健康管理以及老年人用药特点等;各论结合我国目前慢性病发病实际情况,介绍了18种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肺结核、乙肝两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传染病,两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管理等。每种疾病均介绍了疾病概论、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患者的用药监护、用药指导等。本书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和职业本科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慢性病大众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及《中药学》(第9版)的知识精华为指导,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精选了临床常用的中草药800种,详细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别名、药性、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文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书中为每味药都配备了精美的高清彩色照片,方便读者朋友们进行识别记忆。 本书集识药、用药于一体,所收载的中草药均容易获取,疗效确切。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中药的配伍与禁忌、中药性能、中药的采集与炮制、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等,各论按照中药的功效不同具体阐述了141种左右中药材的具体功效,包括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利尿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安神药、补虚药等,每类药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材,每种中药材介绍了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配伍方法、使用注意、鉴别用药等,其功效和应用是重点,每种中药材在命名上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及各省市现行中药材标准的名称为正名。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巨大,病痛亚健康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如何让养生、如何治病也已成为现代人□为关心的事情。希望本书能让那些在巨大压力下生活的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日常的养生以及病后的诊疗有充分的认识,同事也给广大喜欢经典著作、关注养生的读者带来原汁原味的养生书。
中医药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即使称它为“艺术的科学”也不过分吧。中医学对生命的理解来自东方式的文明,是在东方文化与哲学基础之上,具有独特的智慧魅力与光彩。 本书收集了部分国医大师的奇方妙药,读来每每有醍醐灌顶的升华,帮助学者们用名家的医方与经典理论印证着来学习。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本书是一本以时代需要为前提的大型中医方剂学文献,是从历代中医典籍、文献中精选集粹而成。全书共收方剂一万二千余首,含丸、丹、散、膏、泥、糊、酒、锭、饼、栓、油、汁、烟等十余种剂型。全书分《散剂分典》、《丹丸剂分典》、《膏剂分典》三部分典。本书为《丹丸剂分典》。
中医药在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与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在治疗诸多疑难疾病中发挥着神奇的效果,解决了诸多疾病治疗中 的难题。著者结合四十余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科研成果,深入浅出地阐 述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如何挖掘中医药宝 库、发展中医药事业、专利新药物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书中紧密结 合实际,就专利新药物特别是药食两用专利的新药物进行了科学分析,以 著者申报成功的三十余项国家药物发明专为例加以阐述,对同道申报中药 发明专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内容翔实,同时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与 可读性。书中所述药物发明专利涉及妇科、儿科、不孕不育、增强体质延 年益寿、疑难杂病、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美容养颜等诸多方面,可供中医 药从业者包括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人员、临床
本书以继承发扬、临床实用和富有新意为原则,总结中药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反映现代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成果,并记载药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一本实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参考书。全书收载常用中药433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为20章。每一药物从异名、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个方面进行论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分名医精华、医案集锦、肖氏家藏、民间拾遗四个部分。文献资料早自1905年, 其中病案记录始自1935年, 书中亦收集了散在民间的宝贵中医学资料。作品涵盖中医内、外、妇、儿、五官、针灸、推拿及骨伤各科。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中医学思维体系认识人体。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活动都与大自然关系密切。古人通过观察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影响,发现人体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的昼夜四时相关,人体气血的升降出入、形神相生及脏腑经脉等生命活动都会同步适应时空变化。作者结合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精神、经络等中医学中人体生理概念的影响进行解读,系统论述了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帮助读者建立传统的中医学思维,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