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作者总结柳吉忱先生几十年治疗癌症的丰富经验,家传师承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癌症辨证论治中,尤须重视法的应用。作者据理以辨证,依法以遣方,随方以用药,如此环环相扣,贯珠一线。《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了中药抗癌用药式:如扶正固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温阳化气、泻火坚阴、软坚散结、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欲降先升、阳中求阴、升阳固中、条达枢机、开窍醒神、化痰软坚、主辅配伍、中药外治、癌热、放、化疗后、术后、脑瘤、胃癌、肺癌、肝癌、肠癌用药式等二十六讲。下篇讲解了常用抗癌中药类编:如清热解毒药、软坚散结药、化痰祛湿药、活血化瘀药、以毒攻毒药、扶正固本药、理气导滞药等七讲。作者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引经据典,将理法方药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选取180余种中药材,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并附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实拍图片,能够让读者 清晰、直观地认识这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并且了解它们的特性,在选购的时候才能分辨优劣。同时,书还介绍了这些中药材单方的使用方法和中医古籍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剂,但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并非所有药材都适用,因此仍须经过医师针对个人情况调配方剂。
《药性赋》是金元时期的作品,其历来是初学中药者的启蒙读物,传沿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现在仍有学习价值。我们以现代药典为蓝本,并参考历代医家的勘校注释进行编写,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原文主旨、更全面地解读药物功效。本书于每段原文之下,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白话解读;为便于读者反复诵读记忆,并能无障碍阅读,对难字、冷僻字加注汉语拼音,对难懂的医学词汇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总结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配伍应用、使用禁忌等内容,方便读者学以致用;还将原著中涉及的药物配以实物照片,图文并茂,让读者一看就懂。
本套丛书是以黄煌老师为首的经方团队及其经方爱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讨论内容为主题的,并按时间顺序及专题进行归类整理而陆续出版。这是第四期,共分:我的经方医学、经方实验录、方药吟味、思考经方及经方的故事等五大板块,延续了第三期的实用性。
本书是在忠实于《神农本草经》(清代顾观光的辑本)原著的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及《中药学》(第二版)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和形式对原著进行深度挖掘,从《神农本草经》一书所载的各种药物中精选出200多种现在仍常用于中医临床的、药效明显的药物配上药物彩色照片进行全新演绎,更加符合现代疾病特点及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习惯。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原文、今释(含现代药物上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禁忌、来源、形态特征、采收加工、别名等)、现代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药膳食疗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药配方是古人用药经验的累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从《神农本草经》至《新修本草》,再到《本草纲目》,从官方出版的各类药典,再到民间有志之士呕心编写的各种药学专著,都让传统中中医药的鞋力与应用经久不衰,历久弥香。 沟通中医用药理论与健康养生的桥梁 本书针对家庭常见病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保健调理,选录中医经典的配方以及民间验方,辨证取方,给予您和家人寻医用药的准确指导。经典配方结合中医理论解析,再融入现代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轻松易读的中药配方百科书 本书所收录中药配方采用药材实物全彩配图,每种药材的用量及具体功用一一标注清楚,不仅页面轻松美观,更重要的是具有的药物鉴别、选用功能,能让您轻松辨识中药,放心使用配方。 正确使用中药才健康 中药以
在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政策指引下,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颁布施行,接着《新药审批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也相继出台,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现代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本书收载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审批生产的部分新药,以及由各省市区审批生产的并为临床医药市场上常用的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共计300余种。按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的用药分类,介绍了每种中成药的方药组成、性状、中药药理、方药解析、临床运用及适应证、剂型及规格, 用法及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保管、处方来源、药物类别、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内容新颖、实用,反映了目前我国中成药常用品种生产、新品种研究开发及其临床应用的老经验和新进展。同时,书后还附有与中成药有关的知识,国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是一本雅俗共赏、医生病人咸宜的中医学基础著作。本书立足于使读者掌握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和以“方证相应”为依据开中药方的方法,在介绍如何学开中药方的同时,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地糅合了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中药、方济、治法、内科、温病等多种学科的主要内容。书中所介绍的中药方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内容,反映了现代的研究成果和较新进展,比较具体而切合实际,易于掌握和取得效果。为贯穿这套丛书的统一性,本书采用每天学习一小节,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法。
《常用青草药彩色图集》自2008年3月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迄今已重印6次。考虑到读者的需求,特将本书改版后全新推出。今次改版后,采用主治功效分类,将青草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等11类,图文对照,左文右图。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书对常用抗肿瘤药物作了系统的介绍。全书分肿瘤内科治疗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肿瘤内科治疗的一般原则,各论部分则对各种药物作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黔版中草药彩色图谱系列”书主要介绍300余种常用中草药(含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中名、拉丁学名、来源及药用部位、本草论述、形态特征、生境、性味功效、常用配方(一般介绍3~5首处方)、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研究和临床运用等有关内容。杨卫平、夏同珩主编的《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3)》介绍了蓍草(一枝蒿)洋蓍草(千叶蓍、蜈蚣蒿)、土一枝蒿(飞天蜈蚣)水葫芦根 、风气草、胜红蓟 、金边兔耳、 倒赤伞 、叶下花 等。
我国抗生素人均年使用量高达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住院患者中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抗生素滥用情况极为严重。以中医消炎方剂取代西医的抗生素,既安全,还能尽量避免副作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消炎方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方剂调和阴阳的功效、方剂制方配伍之法、方剂的煎服疗效等要点知识,以便读者对消炎方剂有整体的把握。下篇则收载了67首临床常用的消炎方剂,并按治法进行了相应的分类,配以方剂索引,方便读者查找使用。
鹿是人们熟知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 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远在汉代, 即有“鹿身百宝”之说, 民间用鹿产品向皇帝进贡,皇帝也用鹿产品作祭祀。据《本草纲目》记载,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血、鹿脑、鹿尾、鹿肾、鹿筋、鹿脂、鹿肉、鹿头肉、鹿骨、鹿齿、鹿髓等都可入药,其中,鹿茸作为一种补益圣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成为治疗百病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养鹿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发出的鹿产品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了鹿产品在医疗保健中的神奇功效,使广大民众受益无穷。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鹿产品,发挥鹿产品的医疗保健作用,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品种来源、地道产地、采收加工、真伪鉴别、性味功效、贮藏保管、古今医家论述、现代药理研究、临床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二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排脓生肌之功效。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黄芪的性味、功效及药养常识等;下篇介绍了多种疾病的黄芪疗法,列举了25 余首巧用黄芪防病治病良方,凸显“简、便、廉、验”之特色,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实用,诚为广大读者防病强身、康复养生的良师益友,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张锡纯(1860~1933年),清末民国初河北盐山县人,中医学家,衷中参西人。《张锡纯传世名方》(作者畅洪昇)全面收录了张锡纯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锡纯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锡纯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