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精选刘渡舟教授经方治验207'侈4,并附其门人姜元安治案19例,下篇精选刘渡舟教授医论l2篇。 全书所选之医案及医论,紧扣临床治疗这一主题,从辨证思路、病机认识及方药特点各个方面阐述了经方的临床运用.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于深入理解仲景学说以及掌握经方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是现代临床运用经方的专著。因此,本书是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之书。
本书选取了180余种家庭常用中药材,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附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实拍的中药材图片,能够让读者更清晰、直观地认识这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并且了解它们的特性,这样,在选购时才能分辨优劣。同时,本书还介绍了这些中药材单方的使用方法和中医古籍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剂。但是一些古方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辨证治疗,对症酌情加减。有些丸剂的制法比较复杂,需要严谨的制作过程,不适合普通读者在家制作。另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并非所有中药材都适用,因此仍需医师针对患者个人情况调配方剂,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妇人良方大全(大字本)》,又名《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妇人良方》等。作者陈自明,字良甫,宋代临川人。作者深得《内经》要旨,博览历代医家著述,结合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方,于嘉熙元年(1237年)撰成《妇人大全良方》。该书计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广嗣、胎教、候胎、妊娠、坐月、产难、产后等九门。前三门为妇科,后六门为产科。编排体例是:门下设论,论后附方及治验。全书共计269论。内容丰富,纲举目张。陈自明序中说:“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经验方。”《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提纲挚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中国医籍考》则评价道:“良方出而阁阅之调,将大备矣。”南宋以前,中医妇产科专著内容比较简略,论述多散漫无统,流传于世不多,陈氏集各家之大成,按证缕析,先论后方,使
补阳还五汤原为王清任治气虚血瘀的经典方,后世医家屡有演绎,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本书分三部分:上篇从理论上对补阳还五汤的方义、功效、主治进行研究,并汇集了古今医家对补阳还五汤的认识和评价。中篇突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科,以临床病案为主,结合编者临床经验,按病证逐一加以论述。下篇综述了国内外对补阳还五汤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补阳还五汤的全方及各组成成分的药理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详实,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的成果,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其他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参考。
本书为元·李仲南撰著,孙允贤校定,是我国古代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22卷,详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骨伤之疾治疗方药。卷1为诊脉图诀,风、寒、暑、湿四中四伤钤图方论;卷2 7列伤寒、杂病证治;卷8为“南阳活人书伤寒集要方”;卷9 10“和剂局杂病方集要”;卷11 14辑录宋元间诸医诊病治验方;卷15 22分述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证治方药。书中的过伸法处理腰椎骨折、有无“粘膝”征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最富特色.对中医创伤骨科的诊断治疗颇具贡献。 该书本之医经,伤寒有法,杂病有方,以脉、病、因、证、治列为五事,钤而为图,贯穿彼此,互为发明,简明扼要,易学易用。为便于学习和理解,撰有导读,书后并附有索引,故可供 一般学习中医者和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之用。
《学方剂有捷径》一书以图表的方式编写,从功用治法和主治病证两个角度对常用方剂进行了归类和比较,比较直观地对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等核心内容加以鉴别分析,并对方剂学习和应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解析,精心选择了临床常用的方剂经典验案,帮助读者加深对方剂主治病证、配伍法度、加减应用的理解和记忆,并拓展方剂临证运用的思路。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作为《临床药师案头工作手册丛书》之一分册,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单位的专家编写。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癫痫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癫痫的分类与临床表现、抗癫痫药物简介、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外的癫痫治疗的模式、药师参与癫痫治疗的实践、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
李兴广主编的《常用中药宜忌速查(详解400余味中药的宜忌病证)》详细介绍了400余味中药的宜忌病证,以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20类中药的来源、功效、主治、剂量、所宜病证、专家特别提示等为主要内容,并对单味中药的使用方法及适宜人群进行了重点介绍。《常用中药宜忌速查(详解400余味中药的宜忌病证)》适合临床中医师、中药师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四味中药不仅能治病,还能治大病、疑难病、奇病,甚至一些危重病,读者细读此书,便有同感。刘有缘编著的《四味中药奇效方》所录的四味中药治病经验,既是医海拾贝,又是沙里淘金。有很多的宝贵经验是 披露, 有一些经验是鲜为人知的,不要因为其简单而轻视,只有在临床中才能体会到这些经验是多么神奇。 在临床应用中,用四味中药治疗一些疾病也需要辨证施治。只有证对药对,才能获得奇效、卓效。若证不对,药不对,肯定是无效。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药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既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应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药学界中发挥的桥梁和和纽带作用。中国药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本书可供药学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个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本书作为《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
本书系编者多年教学及科研的积累编写而成。全书共八章,内容可分为:药用天然产物的基础知识及传统研究方法(包括药用天然产物研究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化学成分的分析及结构鉴定,成分的生物转化等五章内容);编者根据分子识别原理发展的计算机虚拟筛选、活性化合物的实验快速分离及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计算药理学在药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基于亲和前沿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药用天然产物筛选方法,药用天然产物的筛选与分离一体化技术等三章内容)。这些新技术可为我国基于天然产物的创新药物研究及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 本书可作为天然产物、药物化学、食品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