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800余种常用中草药,编写上注重日常应用,将识别方法与使用内容细分版块列述。书中的“功效主治”“实用验方”部分落脚于实用,“功效主治”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宜忌,尤其是对于多部位入药的植物,进行了拆分讲解,详述各个部位的功效主治;“实用验方”则以常用方、常见病、操作简单为原则对方剂择优选录。“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部分着力于识别,详细介绍各药的形态特征,辅以“生境”与“分布”供读者综合判断。书中每一中草药都保障附有高清原植物图,并尽可能搭配花、果图以全面展示植物的真实面貌。
张丰强、郑英编著的《首批名老中医效验秘方》是从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当代500名老中医药专家的数千首方剂中遴选出近300首编撰而成。全书分科论述,内容涉及内、外、妇、儿、肿瘤、皮肤等科,以病为纲,以方为目,突出中医药简、廉、便、验之特点。每方列有组成、功效、主治、用法、方解、典型案例、按语等项,既着眼于各家辨证用药大手笔,又泼墨于作者的认识与体会,使之纲目清晰,易于效法,又无牵强比之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文献价值。适合临床各科医生参考使用。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李可被称为21世纪中医无冕作者根据李可经方实践之路,总结出:,“自学从伤寒开始,学伤寒从方入手;牢记经方有效量,建六经辨证思维。”为了进一步返璞妇真研经方,提出历经磨难闯五关(方证关、药证关、剂量关、煎法关;,洗法关)。每首经方设“组成、用法、方证、方解、主治、医案”等项内容,其《伤寒》《金匮》方解,以彭子益解读经方为蓝本,简写为“彭解”;经方医案,精选李可医案150例,简写为“李案”。“伤寒方”按类方编排,“金匮方”按病名编撰,起到了经方工具书的作用。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分作为经方工具书参考使用。
作者积近40年广泛搜集运用民间单方、秘方之经验,并参阅大量资料,精选易找、常用的药草352种,防治各科常见病证的验方3000余首,写成《中国民间百草良方》。本书内容,有下列特点:1、本书所选“百草”,都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乡村遍地生长,城市中也大多能够找到,不少品种俯拾皆是。本书不仅可供医务工作者参考,城乡居民,家藏一册,也有实用价值。2、草药药名,很不统一。本书既扼要描述了药物的形态特征,又配以形象逼真的插图。读者按图寻药,至为方便。3、方贵乎良。本书所选诸方大多经过临床验证,确有疗效,具有验、廉、简、便的优点。书后附防治各科病(症)索引,临用查阅十分便利。
邹斌编著的《华夏第一药典(本草纲目图鉴四色图解畅销版)》汇集了历史上众多名医对中药的注解,集各家精华于一书,保留了日常能够购买使用的药材及切实可用的药方,配以精美的图片,以便读者查找和鉴别。《华夏第一药典(本草纲目图鉴四色图解畅销版)》是学习和应用中药方剂的读物。准确逼真彩色手绘图呈现药材野生状态。
本书为全国近、当代名老中医专家治疗癌肿痛经验的精华荟萃,汇集了近、当代知名中医学者如董建华、岳美中、刘渡舟、施今墨等创造或临床所总结的的有效方剂,并对诸医学大家的医学理论观点及临证用药思路进行了概括、总结。本书从中、西医学术层面对各病各证做出详尽分析介绍。该丛书先述诸病之概念、成因、病机分析及主要临床表现,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意见,最后再重点推出名医妙方,强调辨证论治。所选验方依次介绍名家、方名、方药、功效、用法,并录案例以验其效,更为可贵的是。各案例后面均附有按语,对该病证进行病因病机分析,对所用方药亦加以阐述、探讨,篇末综合分析、客观评价、画龙点睛。既是为医者临证必需之书,又是诸多癌症患者的幸事。
《古今名医方论》为清代罗美所撰。全书共四卷,补遗一篇。本书选集了清代以前常用名方一百五十余首,方论二百余则。所选之方论,不仅论述立方之因、其方之用,详论其中药性品味、君臣法制、分量制度、命名之义,且深入剖析其内外新久之殊、寒热虚实之机,更兼引诸方而比较异同,示人以活法,使学者得以“游于方之中,超乎方之外”,把握房中肯綮,触类旁通。对于方剂的临床运用、研究与教学,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载了300余名全国名老中医的经验要方,旨在给后学者指引一条学习中医组方用药的捷径。内容按不同的病名分为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等,共21个部分。 为了便于中西对照,每病均采用西医的通用名,并将其分为概述、名家要方和述评三部分论述。首先简要阐述疾病的概念、成因、病机、主症、疾病的分类、治疗情况及中医的辨证概况,使读者对此病有一总体的了解:然后重点介绍名家要方,这是本书的核心,依次列出名家、方名、方药、用法、功效、案例、按语,其中按语画龙点睛地评析名家用药奥妙,启迪读者,使其领悟要旨,易于师法。 本书组方新颖,阐述精辟,各方一般都有辨证加减,实用性强,适用于各级临床中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临床常见且中医治疗确有优势的病种,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痤疮、白癜风、斑秃、黄褐斑、荨麻疹、湿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本书搜集整理了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的皮肤病中医治疗方法,其中的验方、单方等来自精选的医学著作、正式期刊以及我院皮肤病专家的经验方、科内协定处方等,同时从疾病的概念、发病特点、主要病因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精要的论述,保持和加强了中医特色。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强,是学习皮肤病中医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水平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的相关知识,如中药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色谱峰纯度的自身正交投影鉴别,以及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用于色谱峰匹配的原理、方法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及其质量控制的沿革,色谱法简介,色谱指纹图谱简介,色谱指纹图谱峰纯度校正与匹配,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新颖实用,反映了当前数字化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本书可供中药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由作者根据大量的医药学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撰而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糖尿病及其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糖尿病常用中草药的介绍,可供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对广大糖尿病患者认识糖尿病和自疗康复有的指导帮助作用。
这部视角独特、见解独到的《中药简史》,倾注了作者几十年研究心血。它清晰地梳理出中药自春秋战国至当代的发展脉络,择其药学典籍、药材炮制、剂型演变、药用度量、炼丹术与古医药化学等精华部分展开论述,将中医基本理论、各、主要学术观点及其承前启后的过程糅为一体。尤为可贵的是,本书穷源竟委,阐明了医药化学之渊源在中国。 其中西合璧、撷采崇严,引典籍之繁、史料之丰更显作者深厚功力及著作之性与严肃性。
由余甘霖和陈代斌主编的《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分历史、文献、医案、验方及人物5篇。历史篇,重点介绍长江三峡人文、历史背景及中医药形成与发展概貌;文献篇,共选择介绍影响较大的医学文献34部(篇),其中明清时期王文选、刘以仁等医家著述8部,当代冉雪峰、龚去非、郑惠伯、钟益生等知名中医医论、医话26篇;医案篇,整理介绍明清时期王文选、桑赞元及现代郑仲宾、李重人、李寿彭、郑邦本等34位老中医之临证经验,精选病证107种,临床案例295则;验方篇,挖掘整理介绍自清代以来在三峡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的单方、验方192首(个);人物篇,介绍自明初以来三峡医林人物206人,其中以小传形式介绍141人,名录介绍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