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撰集了300种常用中药的特殊用量、特殊用法、特殊功效、特殊配伍经验,揭示了常用中药特殊配伍与禁忌的规律性,为理性认识中药的配伍奥妙和名医的独特经验,打破偏方秘方神话,正确运用中药和方剂提供参考。《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适合临床中医药工作者、中医院师生、其他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由多位活跃在美国各大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药物代谢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撰写的。部分介绍了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新药审评部门对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考虑;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了药物代谢在新药发现和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后两部分涉及药物代谢性质和相互作用评价的各个环节,介绍了评价的策略、在新药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或贡献、相关技术方法的原理、通用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本书适用于从事药物代谢研究和教学的科研及教职人员、制药企业或技术服务企业中与新药研发相关的研究和技术人员以及新药报批专业人员阅读参考,也可兼作药物代谢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ICH打破了国别界限,汇集科学技术水平发达的美国、欧共体、日本三方的药品监管和相关技术专家的意见,制定出统一的技术要求,这无疑有利于促进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及管理,有利于提高上市药品的质量。 目前,绝大多数ICH指导文件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即已经作为共同的标准被美国、欧共体、日本三方采纳和执行,但仍然有一些指导文件在修订和完善过程中;并且随着药品管理理念的进步,还会不断提出一些新的题目,制定新的指导文件。
《素问三识》的内容博大精深,其所论涉及人体解剖生理(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辨证)、治疗、疾病预防、养生保健,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诸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秦汉及以前我国医学的突出成就。此书以朴素的辩证法为指导思想,总结了当时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和重视,被奉之为圭臬。《素问》是一部古医书,然而其所论又超出了医学范围,实为中国古代医学及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本书的全称为《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但后民我用其简称。是明代太医院董宿辑录、方贤续补,由杨文翰校正刊行的。全书共69卷,也有人将目录作1卷计入后而为70卷的,约成书于公元1449年。此书后世刻本无几,此次校注,以明成化7年辛卯太医院刊本为底本,以明正统间刻本为主校本,参以所引原著,如《素问》,《灵枢》,并据以理校、本校而成。有几点说明,兹列于下,以方便读者阅读: 1.凡底本与校本有异,而文意均通者,不出校语,悉仍底本;校本义长者,保留原文,出版说明; 2.对明显的讹误字、异体字、俗字、古今
《抗生素的应用》第8版积淀了前7版的精华,介绍了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治疗药物,涵盖了565种临床感染综合征、感染鉴别诊断、HIV感染和AIDS的治疗药物、儿童感染治疗、抗生素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150余种抗微生物药物概述、抗生素预防用药与免疫接种以及胸部X线片图集等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各类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一套简明、实用、的临床感染治疗指南。本版将抗生素使用原则及临床治疗方法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介绍。书中所载诊疗方法精要、指导性强,既适合于临床医师诊断后合理选用抗生素,也适合药师监督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本书由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的专家、学者、医师及研究生协同完成,立足中医骨伤科临床,以常用方、有效方为主体,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在辨明病证的基础上,根据症候的具体变化,合理、准确地加减使用传统中医复方,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书以西医骨伤疾病为纲,中医症候为目。每一疾病介绍内容以概述形式为主,具体涉及中西医两个方面,包括疾病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症候分型、治疗原则等;每一证型中,着重介绍此型名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与处方;而每一方剂按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加减、宜忌、实验研究、验案等体例编写,着重强调临床相关实用性。 本书为临床实用工具书,可供中医骨科、西医骨科,临床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医药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为有关药品包装的专著,内容新颖、全面。 全书共17章。分别介绍了包装的基础知识,包装职能,药品包装法规,包装的规范和质量,纸和纸质包装材料及其在安全包装系统中的应用,玻璃容器,塑料及塑料包装的开发与认证,薄膜、箔和复合膜,金属容器,封闭及封闭系统,无菌产品和橡胶件的作用,泡罩、窄条和小袋包装,包装线,仓储、搬运和运送,印刷与装潢,最后还简述了药品包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可供药品研究者、医药包装企业开发人员、医药材料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教学参考书,供医药和包装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