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写了啥?把无厘头至极的问题,答得一本正经而且符合科学原理——·如果人体内的DNA瞬间消失了会怎样?·如果把海水抽干会怎样?·全人类搬离地球总共需几步?·如果所有雨滴都是柠檬糖和口香糖会怎样?·塑料恐龙玩具里有多少是真的恐龙?……给朴实无华的问题,提出一个离经叛道的解决方案而且也符合科学原理——·如何自拍(用天文望远镜)?·如何给手机充电(用机场的扶梯)?·如何判断你是不是90后(用碳-14年代测定法)?……如何使用本书?→人类无法消化纤维素,但如果可以消化,那吃掉本套书可获得约6000大卡热量。→本书挡不了子弹;如果你要拿来组装成盔甲,可能需要买很多本才够。→注意:本书作者是一位互联网漫画家,并非健康和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他喜欢把东西点燃或者引爆,这说明他没有为你的人身安全着想。出版方和作
本书共分为七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展示了人体静态和动态的绘画方法。轻松活泼的语言风格,大量高品质原创漫画和插图,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解剖学变得妙趣横生。此外,本书将复杂的人体结构拆解成多个部位,跟着步骤一步一步地画,就可以精准地画出人体结构。本书不仅适用于对绘画感兴趣的读者,还适用于医学和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健身人士。
本套丛书由科普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未读·探索家」推出,集结品牌10年来10部经典数理科普作品,涵盖数学(《无言的宇宙》)、物理(《茶杯里的风暴》《看不见的光》)、化学(《元素的盛宴》《诗意的原子》)、天文学(《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太空飞行课》)、材料学(《迷人的材料》《迷人的液体》)、科学思维(《发现的乐趣》)等诸多主题。丛书作者均为来自世界大师级科普“明星”,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世界天体物理学明星、“卡尔·萨根”接班人尼尔·泰森,NASA资深宇航员汤姆·琼斯,把科学史写得像小说一般精彩的作家山姆·基恩等。每一册均科学与人文交融,知识与趣味并茂,是追求前沿新知、跨学科融合阅读的上佳选择。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临床诊疗,尤其是重症医学临床工作中最重要、基本的监测手段,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深刻理解危重症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对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进行整合并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措施,是重症医学科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本书是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系列教科书之一,由该学会组织60余位重症医学及相关领域国际很好专家共同编写,旨在帮助年轻的临床工作者迅速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方法及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书分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相关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评估指标及其含义、具体监测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临床实践时的基本目标及如何正确实施监测等内容。本书始终强调临床决策的病理生理机制基础,编写条理清晰,内容难易适中,并配有图表、课后思考等帮助
《那一年,我在工程院》是樊代明院士在工程院所思所感的结集,伴随工程院学术活动在全国各地的深入开展,作者将各种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稿子,以及为相关书籍所作的序整理成册,书稿内容涉及麻醉医药学、肝病发展探讨、糖尿病相关研究、转化医学研究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学校建设方面内容、文化法制建设策略、整合医学研究新进展、参会合作感言、学习与创新内容新感想、外出学习活动感触等,全书涉猎范围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从早期的放血和盗尸,到现代的体外受精、癌症治疗和干细胞疗法,《医学史》讲述了人类在治疗疾病的道路上如何遭遇血淋淋的危险,又是如何奇迹般地突破前行的故事。 《医学史》用丰富生动的插图、清晰的表格和阐释性文字,将历年来人类在医学诊断、外科手术、康复治疗和药物研发上的进展尽数呈现。一部医学史,一部人类创造生命奇迹的史诗。
本书由甲部概论、乙部词条两大部分构成。甲部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工具科学”“天象学”“物理学”“音乐声学”“关于地球的科学”“方法论科学”“数学”“天象学”“天文学”“物理学”“音乐学”“地质学与邻近学科”“工程思想”“建筑”“技术思想”“物质转化的学科”“生活与人的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教育学”“古代军事思想”等进行了细致解读, 乙部是相关历史名人的词条, 反映了当代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科技史的主流观点, 对于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书共3章,第1章上肢包含了肩、肘、腕和手,第2章躯干介绍了颈部和胸腰部,第3章下肢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足踝关节。全书内容涵盖了人体所有关节,每个关节都是按照先介绍关节结构和功能、常见功能障碍、稳定结构和关节的运动,然后介绍各个关节临床常见的各种疼痛,通过3步流程来对症状做出正确评估。第1步,弄清怎样运动,会导致疼痛,明确受力;第2步,从解剖学角度发现疼痛部位和原因,同时明确相关的重要触诊和检查方法,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些检查?检查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第3步,如果检查阳性,从运动学角度如何找到导致疼痛的原因,同时还介绍了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运动疗法要点。
世界知名科技史学家葛平德(Peter J.Golas)以中国远古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十九世纪为时间线索,详细梳理《天工开物》《农书》《耕织图》等重要中国典籍中的科技图绘,于2015年出版了《中国科技绘图史——从远古时期到十九世纪》,书中针对这些著作的作者、年代、技法、风格、是否政府赞助等关键问题展开论述,通过与同时代的欧洲、日本、朝鲜相比较,探讨中国科技绘图的特点及缺陷,推测古代中国的文化特质和社会发展。
由曾强主编的《功能医学概论》分为四部分:部分用一章的篇幅对于功能医学作了一个综合性的简述,介绍的是功能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及诊断方法;第二部分从第二章到第八章,介绍功能医学对于机体疾病产生机制的独特认识,即机体七大生理失衡基础理论;第三部分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介绍的是维护机体功能平衡的基本要素:内环境、基因和营养;第四部分是功能医学临床应用部分,介绍的是功能医学对于衰老及部分慢的解读。
作者运用中西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经过长期对中医历代外科名著、综合医籍、经史子集中有关外科内容广搜博采,综合归纳,在现代外科学以手术治疗为特点的总要求下,就其学术成就、实用价值、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体现出中华民族光辉文化与现实发展中国医学有参考价值者,按时代进步做出了条理性论述,稗能成为“古为今用”之学术论著。 本书以丰富的史实、史料,将中国古代外科学之 学术思想、光辉成就、杰出的外科手术水平,使几近被湮没千年的伟大发明,呈现于今人面前。如原始社会行过多个穿颅术——头颅骨实例之分析研究,战国时期应用穿刺放腹水,汉代腹腔肿瘤切除术、胃肠吻合术之麻醉,成功进行先天畸形——唇裂修补术、连体婴分离术等。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具有聪明睿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同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3卷,收录竺可桢1949年8月至1959年的文章、会议致词、工作报告、序跋、信函、批示、题词、诗词等,凡172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竺可桢奉召北上参加“科代会”筹备会议,会后率团赴东北解放区参观,旋即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计划局局长。他奔波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著名大学之间,为重组研究机构,吸引和凝聚人才,探索国家管理科学事业的道路尽职尽责。这一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对全国科普工作的领导。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的知识,包括感染的发生机制、病原体种类、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强调了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防控方法和技术,以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本书特别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前沿性,将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及医院感染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全面把握感染性疾病诊疗与医院感染防控的近期新动态;同时,本书还配备了丰富的图表和数据,使内容更加直观、易于理解,适合医疗行业工作者阅读使用。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6卷,收录1936—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奔波于杭州、南京两地。家庭成员有妻子张侠魂、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宁。1937年1月,竺可桢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中受到歧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愤然退出会议。“七七”事变后,竺可桢应召参加庐山谈话会。上海“八一三”战事发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迁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程师和工程》是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工程师们和他们所解决的工程问题的有趣审视。全书以对达·芬奇的全部重要发现和发明的赞歌为开篇,之后就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机器发明和采矿技术的讨论。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日常生活的读者可在书的中段找到关于街道清洁和城市供水的有趣记录。在书的后半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洪水治理技术和水上交通设施的发明被详细地阐述。最后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和法国杰出的桥梁工程和享誉古今的穹顶建筑。书中记录了达·芬奇、布鲁内莱斯基、丰塔纳、巴蒂斯塔、梅达、达庞特等人在工程领域的非凡成就并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那个时代兼具艺术家与工程师才能于一身的天才们的生平、个性和精神遗产。这本书内容庞大且极其详细。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文艺复兴工程成就的参考
本书展现了20世纪以来伟大的成就——飞行与飞行器发展的全部历史和故事,并辅以精美的历史影像和珍贵的新闻照片,向促进航空事业前100年发展的先驱个人和组织所具备的勇气和付出的贡献致敬。从19世纪晚期开始,交通运输业就开始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直至地改变世界。1903年,汽车取代了马匹;20世纪50年代末,飞机又取代了火车和轮船成为很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到了20世纪下半叶,大型、高效的喷气式飞机诞生,空中旅行变得更加普及。然而,飞机也很快发展成为战争武器,在“二战”期间成为战场上令人望而生畏的无情杀手。如今,航空和航天已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促成积极改变的有力工具,人类对于飞行器的探索将永不止步。
《国医器具史》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医史文献专家领衔编撰。采用图文结合、以图证史、以史解图的方式,追溯了医疗器具的发明、演变和改进的历史,凝练了古往今来中医器具对史前考源的积累,诠释了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本书是论述国医器具历史的专著,填补了中医目前以物证史、以物补史的空白,是深入研究中医学历史、传承中医药文化难得的佳作。
《技术史》共八卷,本卷为第六卷,与第七卷共同关注了20世纪上半叶(约1900年至约1950年)的技术。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若干大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等。这些大事件彰显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对于技术发展显而易见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又充分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和走向。本卷对原子能、化学工业等专业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第六卷与第七卷两卷中所记录的是人类用技术谋求解放与自由的新阶段。
《植物学前史:欧洲草药志的起源与演变:1470-1670》由(英)艾格尼丝·阿尔伯著
本书详细梳理了江西省中医院1954年创院以来的历代名医、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坚持原创性、实证性、权威性原则,通过全局性思考、系统性总结,集中展示江西省中医院创院以来名医的生平、师承关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等内容,很好的介绍展示了江西省中医院的名医名家的传承谱系和学术渊源及其发展历史,为江西中医发展史及其相关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录。 本著作动员了我院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国医名师,国家中管局全国师承指导老师专家及其传承人,详细的梳理汇总了1954年建院至今的名医名家相关材料,图文并茂,是宝贵的院史、中医发展史资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著分为历代名医、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国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五个板块,从名医简介、名医生平、师承
《山东中药农业生物资源》由王志芬,刘喜民,宋玉丽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