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文十四篇,除三篇探討兩岸地方戲曲近況,和傳統戲曲交流之現況與展望外,其餘十一篇都是對環繞中國古典戲劇的各項問題,作歷史的溯源與剖析,並對明代帝王與「曲運」之走向與隆替,關漢卿研究概況之過去、現在、未來,湯顯祖《牡丹亭》的韻律,宋金雜劇院本,中國大陸五○年代新起名詞「戲曲劇種」等問題做深入探討,提出創發性的主張。
本世紀初,在甘肅敦煌發現了數萬卷的敦煌唐人寫本,八十多年來,許多中外學者投入研究行列。高國藩先生亦為其中之一。 本書為高先生多年研究成果彙編,作者敦煌唐人的漢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依靠其民俗活動而加以繼承與流變的,而敦煌民俗活動則常運用敦煌民間文學的各種形式,來為它表現與傳播。敦煌民間有運用變文、話本、民間故事賦來講說民間傳說的風俗習慣,而有敦煌民間四大傳說「孟姜女傳說」、「王昭君傳說」(運用變文)、「孔子與項託傳說」、「秋胡戲妻傳說」(運用話本)的產生。 作者蒐集敦煌民間文學資料,與傳說史料加以校對並做許多田野工作,將此三者資料合一,研究探析中古時期民間文學的風貌。
禮治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主張,《禮記》一書則是儒家論禮的文獻總彙。它的重點並不是在教人當如何行禮,而在如何認識、理解禮的真義,並確保禮能得到各方面的遵行。對於了解儒家禮學與禮治的理論,以及探討中國古代的婚姻禮儀、家族體制、社會習俗等,都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及研究價值。本書先以題解分析各篇原委、要點,再以章旨提綱挈領,並輔以詳明的注釋及切合原文的語譯,闡述流暢,期能幫助讀者對於古代典章制度、社會生活規範以及禮的真精神,有更深層的認識。
「才學小說」是文學史上罕見的見詞,主要是指小說作者以文學的形式,試圖達到展現、炫燿個人文采和學問的目的,而發展出來的創作。 《野叟曝言》──一百五十四回,百萬餘言,是中國最長的章回小說。 《蟫史》──以古奧文言文撰寫,是唯一的文言長篇小說。 《燕山外史》──小說史上唯一的純駢體文中篇小說。 《鏡花緣》──為炫才最多、耀學最廣、展識最博、呈藝最雜的小說。以上四部小說合稱為「清代四大才學小說」。 本書先敘「才學小說」的源流、範圍及定義,再論「清代四大才學小說」的作者生平、版本流傳、創作目的、才學內容,並深入探討其文學藝術之得失,在小說史、社會史、文化史上之地位、價值等等。 本書對《蟫史》、《燕山外史》的全面研究,在學術界尚屬空前;對《野叟曝言》、《鏡花緣》的探
《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歷史著作,乃西漢經學家、文學家與目錄學家劉向在校理國家藏書與民間秘籍時,分類編撰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雜以自己的議論,藉以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書中取材廣泛,保存大量的、甚至已散佚的歷史資料,彌足珍貴。內容闡述治國修身之道,富含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全書以人物對話為主體,有故事情節,敘事生動,文字雋永,可謂介於歷史與小說之間,讀來輕鬆而不枯燥。
《東西漢演義》在高度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演述了劉邦、項羽、張良、范增、韓信、班超、蘇武、劉秀等英雄人物的傳奇,以及鴻門之宴、築壇拜將、四面楚歌、王莽篡漢、光武中興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透過這本歷史演義,可以清晰地了解兩漢重要史實,並從中感知藝術之美,它既是一本通俗的歷史讀物,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值得您玩味欣賞。本書以三種清刊本互校精刊,生難詞語並摘出注釋,讓這部精彩的歷史演義小說以完善面目重新問世。
蘇軾作為一代文豪,不僅詩文書畫成就卓著,詞作也以推陳出新見長,開啟了南宋豪放詞一派的發展。詞最初的功能是娛賓佐歡,為歌舞宴聚所必需,因此內容多不離兒女之情、傷春悲秋等題材,它們在柳永的手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蘇軾作詞則不墨守傳統,他將本屬詩歌範疇的題材引入詞的創作,諸如農忙、悼亡、贈別、言志、詠物、詠史、談禪等,隨著詞的題材擴大,詞逐漸由供歌妓演唱助興的地位,雅化為文人抒寫人生感慨的工具。本書精選蘇詞二百餘首,既有婉約豔麗之作,又有清曠豪邁之歌,風格多樣。其編排次第,乃依詞調字數多寡,先小令,後長調。原文以元代括蒼葉曾南阜書堂校刻的《東坡樂府》為底本,每闋詞均附有詳盡的注釋、語譯、賞析;透過本書,讀者不但得以欣賞蘇軾賦予詞的新內涵,亦可窺見蘇軾屢遭逢貶謫後的人生感慨,以
《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且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著,作者劉勰運用優美的駢文,闡明寫作文章的根本原理和文學評論等重要問題,建立起一個由總論、體裁論、創作論、文學發展論、批評鑑賞論等部分組成的文學批評體系,內容博大精深,向為了解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者必讀之作。本書「導讀」完整析論全書組織結構,各篇題解提綱挈領,注譯詳明準確,能帶領讀者深入研讀、體會這部巨著中豐富的文學理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