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新版中文世界 zui 完整的全譯本 交雜自然描寫、記錄民俗傳說、追悼日本傳統物事的經典著作 透過歐美的外來者眼光 透視東洋的神話之地 多方面呈現 橫跨明治時代日本教育、民俗、土地、傳說的綜合面貌 來自歐洲的日本文化傳教士 小泉八雲原名派屈克.拉夫卡迪奧.赫恩( Patrick Lafcadio Hearn ),一八五○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父親為英國愛爾蘭人,當時駐軍在希臘,母親則為希臘人。赫恩在四十歲那年,也就是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踏上日本這塊土地,與日本女性結婚,並在一八九六年歸化日本,之後以妻子小泉節的姓氏、結合《古事記》中日本 zui 古老、歌詠日本眾神聚集之都出雲的和歌內容,改名為小泉八雲。 西方人筆下的現代版《出雲國風土記》 一八九四年九月,本書初次以原文英文在
專業審訂 權威版本 zui詳盡的日本庶民日常用品總覽 12大類生活道具 1139項民具解說 1500張精細插圖 透過民俗學 歷史學觀點完整圖解 從地域差異、用途到構造 全盤掌握日本物質文化體系 何謂民具? 昭和十一年( 1936)在《民具蒐集調查要目》中,針對「民具」的定義如下: 民具是「我國同胞基於日常生活的需要,利用技術製作成貼近生活的道具」,這個定義至今仍是民具研究的根基。項目分為: 一、衣食住的相關物品 二、謀生的相關物品 三、通信、運輸的相關物品 四、團體生活的相關物品 五、禮儀的相關物品 六、信仰儀式的相關物品 七、娛樂、遊戲比賽的相關物品 八、玩具、吉祥物
《語言本能》作者,享譽國際的認知科學暨心理語言學家 為21世紀知識分子所寫的英語寫作指南。 結合科學家的洞見及語法的*發展,傳授你寫好文章的藝術! 好文章能把我們對世界的觀感翻轉過來。――Steven Pinker ?良好的寫作並非本能,對人類來說,甚至是項艱難的任務;然而,這不代表我們無法透過後天努力掌握這項技藝,更不代表學習過程必然枯燥而充滿教條;事實上,這可以是一場迷人的心智旅程。 本書是為了有英文寫作的需求,並期望提升此項能力的人們而撰。此外,如果對文學有興趣,或希望了解心智科學如何幫助人們理解語言的運作,也能從本書獲得啟發。 搭配豐富的正反實例,作者平克告訴我們: ?透過大量閱讀提升品味和語感 ?讓讀者與文章主題產生清楚連結 ?去除專業知識構成的理解障礙 ?避免不恰當的文章結構誤導讀者 ?確保文章具
存在主義心理大師歐文.亞隆 影響深遠的短期團體實務之作 「形成議題」這個簡單的動作並非真的那麼簡單;它讓病人不得不面對埋藏於焦慮深處的各種課題,深達他最根本的存在基礎。──歐文?6?4亞隆 1960 年代末期,美國的精神醫療方式轉向住院病人照顧,並以促使病患返回社會接受家庭照料、定期回診追蹤為目標。然而當時的住院病人團體方式不僅未跟上改變步伐,實際進行方式也令人莫衷一是。歐文?6?4亞隆在實地觀察研究後,結合他對人際學習理論與存在主義的關注,提出了對心理界影響深遠的主張。 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當時精神科急性病房問題,一探龐大醫療體系中工作者間的互動張力,以及病人住院期短、病理型態廣的帶領難題,提供具體有效的團體修正方案、人際互動技巧,以及高、低功能團體的工作模式。
世界,有 如 一 座 巨 大 的 瘋 人 院 ? 人類有多麼讚頌理智,就有多麼害怕瘋狂。 然而,瘋狂無所不在。 ▎本書特色 ▎ ◆ 全彩硬殼精裝,收錄逾六百幀關於十八世紀以來精神病院的珍貴插圖、照片、繪畫,以及當代病患藝術家的驚人創作。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選書 ◆?廖偉翔(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服務研究碩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審訂。 ◆?王文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人社院院長)、宋文里(清華大學榮退教授,輔大心理系兼任教授)、巫毓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張子午(《報導者》記者)、畢恆達(中国台湾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聶永真(設計師)◎齊聲推薦(按姓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