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一部智慧寶典,向來被稱為群經之首。從文獻學的立場來看,《周易》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根源裏的根源。不讀《周易》,即談不上了解中華文化。《周易》包含「經」與「傳」兩部分,其基本概念,幾乎全在乾坤二卦中。《繫辭傳》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乾坤,其易之縕耶!」、「乾坤,其《易》之門耶!」因此掌握乾坤二卦的義理,才能進入《周易》之門,以窺其殿堂之宏偉,寶藏之豐美。本書乃黃慶萱教授繼《魏晉南北朝易學書考佚》、《周易讀本》、《周易縱橫談》三書之後,《周易》研究的*力作。依據漢儒費直、鄭玄以傳說經的理念,採用清儒朱駿聲以傳附經的方法,將《十翼》有關乾坤的部分,分別錄置在二卦各卦爻辭之後,目的在「使學者尋思易了」,對古人之說乾坤二卦
《列子》是魏晉時人蒐集古代文獻而編成的一本道家叢談,書中保存了許多先民的生活哲理、神話和傳說,是研究中、上古文化不可或缺的材料。特別是它以虛構的短篇寓言表達思想主張,說理而不流於說教,是古籍中少見的形式。透過本書詳細淺明的注釋和通暢的白話翻譯,能幫助讀者跨越時空,從輕鬆的小故事中汲取古人智慧。
本研究提供天下篇這一把金鑰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可以開啟漆園的神奇世界,更可據以盱衡道家者流的原始與要終。再者,推斷天下篇初稿乃莊周晚年所完成,並非荀卿「序列著數萬言」,後來闌入莊書成為「天下篇」者,按荀子著書態度之嫉濁激憤,究竟與莊子天下篇之「莊語」迥異其趣。 另外,再論天下篇所傳正是道家的思想,毋庸置疑;而「惠施多方」以下是否屬天下篇問題,但須質之二事,便可迎刃而解。一則,惠施的方法論,乃百家學術共享的資源,名學自然成為當時的顯學;再則,揆諸史乘(如國策﹑呂覽),知惠施忠君輔政,愛惜民力與官費,以至懷抱氾愛萬物的高度理想,莫非與古道術「以仁為恩」相毗鄰﹖此所以天下篇以惠施作結,其章法佈局,更見深閎矣。 最後,揭示天下篇影響後世至深且鉅者,
這是一部闡釋《管子》思想的著作。全書扼要地論述了管仲的生平與業績,闡述了管仲與《管子》的關係,並從哲學、倫理、教育、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科學等七個方面,高度評價了《管子》的思想建樹,且選譯了「管子名言」,附錄了〈管仲傳略〉。內容全面,闡釋簡明,述評結合,深入淺出,對於有興趣瞭解管仲與《管子》的莘莘學子,以及有志於《管子》研究的學著,本書都是一本可供參考的讀物。
夫釋教者,以清淨為基,慈悲為主。您知道嗎?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中國河北省已經有一群有組織的佛教徒, 從事著如同今日「慈濟功德會」所做的各種社會救濟工作,他們可以說是現代「慈濟人」的前身。本書以生動 活潑的筆觸,描繪中國中古時期(三至十世紀)在佛教強烈影響之下,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佛教對日常 生活有相當的制約,但佛教寺院和節日,也是當時人們重要的節慶和娛樂。佛教的福田思想,更使朝廷將官方 救濟貧病的社會工作委託寺院與僧人經營。透過細膩的歷史索隱,本書將帶您走入中古社會的佛教世界,探訪 這一道當時百姓心中的聖潔曙光。
「 呂穆迪譯述」──兩大哲學理論、神學體系的傳承與交會 翻開西方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實為西方文明的兩大立基。身為古希臘大哲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 ~ 332年),以知識的廣博著稱,哲學體系橫跨形而上學、邏輯、倫理學、美學、物理學等領域。到了中世紀,哲學家、神學家的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約1225 ~ 1274年),則繼承亞里斯多德學派,構造出神學哲學體系。這兩大哲學理論、神學體系的傳承與交會,博大而完備、精微而廣深。 本叢書特別從亞氏重要哲學理論中的關鍵要義,包括:「形而上」、「本體」、「範疇」、「邏輯」,相對應聖多瑪斯的有系統、具成熟思想的著作,挑選出譯筆真確、流暢的呂穆迪譯本,經初步審校及勘誤後,重編重排。本系列是大眾讀物,用直敘的論說文體裁;理論的規律同樣精確
以前很久才頭痛一次,最近卻越來越頻繁 體重莫名地減輕,而且時常有倦怠感 看東西覺得歪歪的、胸口痛、咳嗽 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你讀懂了嗎? 年過四十,身體漸漸不聽使喚,開始出現頭痛、頭暈 等問題,你也跟許多人一樣,覺得這些很正常,因而忽視了許多顯而易見的警訊嗎? 注意!這些症狀可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若不仔細解讀這些警訊,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各症狀若伴隨出現以下情況,千萬不可忽視! 【警訊1】頭 痛 突發性的頭痛、最近幾個星期才開始發生的頭痛,伴隨發燒、噁心、嘔吐、手腳麻木、頸部僵硬、走路不穩等症狀。 【警訊2】胸 痛 撕裂性疼痛、疼痛超過30分鐘仍未緩解,合併出現咳血等症狀。 【警訊3】體重減輕 合併出現發燒與倦怠感、呼吸困難、消化不良、肚子痛、大便形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