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 “科学中的重要思想” 这门课程而写,共13章,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和磁、波、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化学键、材料等内容,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本书的特点是每章都有一个以辐射图的形式呈现的重要科学思想,并且每章开始都围绕着这个重要思想对物理学和化学的各领域进行简明阐述。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适合那些有兴趣了解物理学和化学世界的人们作为科普读物阅读,也可作为高中生、大学生入门级的物理学和化学通识教材。
诺贝尔奖得主Steven Weinberg将他卓绝的物理洞察力和明晰的表达天赋结合起来,在这本成功的著作完全更新的第2版中提供了近代量子力学的简明介绍。第2版包括如刚性转体和量子密钥分配等主题的全新6节以及对全书现有章节的重要增补,非常适合作为一年的研究生课程教材或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从量子力学的历史评述和Schr dinger方程的经典解开始,Weinberg运用他卓越的教学经验阐明了Bloch波和能带结构、Wigner-Eckart定理、幻数、同位旋和普遍散射理论,然后将量子力学发展到近代Hilbert空间处理形式。每一章之后都有习题,讲课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得题解。
《铁磁学》(第二版)下册共七章(第7~13章),系统论述了静态和动态的技术磁化理论。从分析影响强磁性的五种物理现象和磁畴的各种形态出发,根据总能量极小原理,对强磁性的各类现象作出公式化的处理。书中详细讨论了磁导率和矫顽力的各种理论、低温下的巨大矫顽力、动态过程的能量损耗和旋磁效应的机制以及磁性的时间效应等。对一块畴壁移动和一个单畴内磁矩转向的电磁性质、磁宏观量子效应、纳米磁性、巨磁电阻效应、交换(作用)长度、无规各向异性、自旋电子学、巨磁性、磁记录等近期的进展也作了评述和说明。 书中结合常用的磁性材料,在相关章节论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及在研制和生产中的指导作用,以期触发创新思维,提出新的方案。最后一章为磁路设计,以便合理利用磁性材料,发挥各产品的最大优势。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原理、技术及应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深入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并围绕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层层展开,逐一详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专家、教授学者以及知名企业高层技术主管等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书分三卷,试图用科普的语言,以典型非晶物质如玻璃、非晶合金等为模型体系,系统阐述自然界中与气态、液态和固态并列的第四种常规物质??非晶物质的特征、性能、本质以及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全面介绍了非晶物质科学中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问题、新模型和理论、奥秘、发展历史、研究概况和新进展,其中穿插了研究历史和精彩故事。本书力图把非晶物质放入一个更大的物质科学框架和图像中,放到材料研究和应用史中去介绍和讨论,让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全面了解非晶物质及其对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影响。国内目前关于非晶物质科学的书籍偏少,这与蓬勃发展的非晶物质科学和广泛的非晶材料应用形势不相适应。
本书系统地论述晶体与近代晶体学、晶体结构周期性点阵描述、晶体对称性理论、晶体形态学、晶体的衍射效应及其应用、晶体结构及其形成、晶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生长、晶体缺陷、磁晶与磁群、准晶体、纳米晶体、液晶等.《BR》 全书共14章.至十章多属于经久不衰、长期起作用的晶体学理论及其应用.第十一至十四章为近代晶体学发展拓宽的内容.
本书从分子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出发,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对微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和宏观分子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提出对宏观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宏观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所涉内容包括理论属性、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压力与宏观性质、宏观位能曲线、临界参数、纯物质气体的相间分子行为、凝聚态纯物质分子行为、范德华力与分子内压力、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的应用。本书可供化学、化工、冶金、石油化工、医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介绍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治疗装置的系统和设备, 以及国际上质子和重离子治疗中心的概况; 物理概念清晰, 内容图文并茂、 系统全面; 高度概括了世界上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及其装置研制的**研究成果、当前水平以及发展趋势, 信息量丰富.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内容和相关领域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作者和合作者们以及国内外同行学者们的近期研究成果。全书包括绪论、广义相对论基础、一些特殊形式的引力场、广义相对论流体动力学、黑洞物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宇宙的暴胀、量子宇宙学、Brans-Dicke理论和膜宇宙、广义相对论引力效应十篇,共37章230节。
本书是一部经典光学世界名著。全书以麦克斯韦宏观电磁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光在各种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散射以及金属光学(吸收媒质)和晶体光学(各向异性媒质)等。几何光学也作为极限情况(波长趋于0)而纳入麦克斯韦方程系统,并从衍射观点讨论了光学成像的像差问题。新版增加了计算机层析术、宽带光干涉、非均匀媒质光散射等内容。本书引文丰富且所涉广泛,上溯历史,下至近代,旁及有关学科和应用,故能于一专著中给读者以宽阔视野与充分求索之空间。全书共十五章,前半部分为基础内容,后半部分层次较深。本书基础性、系统性和学术性兼备,可供光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包括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等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