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之美》精选了9个专题:开普勒的和谐宇宙、牛顿的引力理论、热力学两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爱因斯坦的“连锁倒转法”、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狄拉克方程、宇称守恒、规范场的故事。这9个专题看似跳跃,实际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通过物理学思想史上这几个重要的节点,将学科的大框架搭建起来。 《物理学之美》强调的不是现象之美,而是物理学理论之美,尤其是理论中的结构之美。本书从这些物理理论的发现过程着手,同时描写大师们的生活经历、性格喜好等,结合当时的科学文化背景,再现物理学大师如何在研究中感受到模糊的美感,又如何建立审美判断,并因此引起的物理学思想的革命。 本书曾荣获第六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2012年全国科普优秀奖。书中配有相关的知识链接和图片,将科学与人文和谐地统一。500幅珍贵的科学
这本书给孩子介绍了我们身处的世界 基本的物质构成单元——原子:原子是什么?它在哪里?长什么样?原子怎么构成万物的?原子里面有什么?如何打开原子核?打开后会发生什么?从世界的构成讲到未来 有潜力的核能技术,告诉孩子核能技术的潜力与弊端,引导孩子感受核能时代。
本书是一部讲述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教程,是一部很难的经典。自1978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曾于1978,1979,1980,1987,1990,1993,1996,2001,2005多次重印出版。书中包括了许多十分重要和有趣图片,弥补了有些学生不能走进实验室现场观察流体现象的缺憾。每章末都包含有习题。和许多同类书比较,本书对于激发数学专业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本专业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读者对象:物理专业,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工程人员。
本书结合教育史、课程史、知识文化史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的形成和演变进行考察,讨论近代物理学名词、术语和文法的变迁,物理教科书在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因应与变化等问题。在案例研究部分,从书籍的社会建构这一视角对几部较具代表性教科书进行了考察,讨论了这些书的编纂、翻译、出版、行销、阅读、评价等环节。
测量与误差;不确定度及其表示方法;不确定度传播公式;作图法和二乘法;15个实验项目(伏安法测电阻、霍尔效应、示波器原理、拉伸法测杨氏模量、薄膜干涉、偏振光、全息照相、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迈克尔逊干涉仪、弗兰克-赫兹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非平衡电桥、超声速测量、光电效应、电势差计);英文物理实验报告结构与写作;
本套实验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力求站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注重时代性,有效地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新概念,使传统的实验内容与现代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将传感器技术、微波技术、激光技术、磁共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不仅使物理实验的项目增加,而且使物理实验的内容得以扩充。其次,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和实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中,让计算机的应用贯穿在实验教学的始终,不同的级也标志着有不同的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第三,充分利用院、系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加新的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技术,开发新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基础物理实验具有学院的特色,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四,对于受到经费限制,价格昂贵暂时不能购置的和一些复杂、精密得无法对其内部结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进行剖析的实验仪器,我们可以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第6版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在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演算习题是物理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感到为初学者提供演算习题的各种方法与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如果这本书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本教材的每章均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概念题和例题、习题解答。在概念题和例题中,我们尽量选择具有启发性的题目,尽可能多地收集题型;在习题解答部分,我们对教材后的所有习题进行了详解。这些无疑会对学生的复习有较大的帮助,对备考研究生也有的作用。
本书已出版5个年头,深受读者欢迎。在这次修订(第二版)中,除纠错外,对每章题目都加以分类,以便于查阅。书中对所给题目不仅给出了详尽的解答,更重要的是讲清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对个别较难题还给出了多种解法,以开阔读者视野。本书选题适当,有基本题,也有较难题,以适应不同读者需要。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本科与专科学习大学物理的学生学习辅导之用,也可作为物理教师参考用书,对广大自学者也是的一本好书。
统计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本书从玻耳兹曼分布、系综理论、量子统计、相变、临界现象、涨落、非平衡态统计七个方面介绍了统计力学的基础知识。 本书可供暖通、机械、化工、气象、计算机、社会学和建筑物理等专业人员使用。
潘学军编著的《物理实验方法与演示教具制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系列教材)》主要针对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为适应普通高中新物理课程标准和中学物理教学要求而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要求,设计和改进实验,能自制和改进教具,并能应用新技术、新材科学更新和充实中学物理实验内容。本书内容包括物理实验中按测量技术分类的各种测量方法、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各种实验创新方法、物理实验教具制作加工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际制作演示和设计性与制作性实验。《物理实验方法与演示教具制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范生教学能力实训系列教材)》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可视教学条件灵活掌握。可作为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学生教材和相关学校的物理教师的教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科学思想史领域的经典名著,考察了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和原因。它既是一部科学史著作,也是一部哲学史著作。本书对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吉尔伯特、波义耳和牛顿等16、l7世纪“哲学家一科学家”的方法和成就做了精彩分析,解释了近代世界观的成功和局限性。其明确的哲学动机是,为什么近代思想的主流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认识论问题会成为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本书主张,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预设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从历史上考察这种形而上学基础对人类思想的控制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为一种更加令人满意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新哲学做准备。
本书介绍如何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数值求解数学物理方程并将结果可视化。书中展示了在教材中难得一见的复变函数图形、特殊函数图形和各类本征函数图形,还有拉普拉斯方程、热传导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的各种题型的数值求解与可视化的结果,内容新颖,方法独特,让枯燥的公式伴之以生动的图像,让深奥的内容有了鲜明的物理图像,是学习数学物理方法极有价值的参考书。本书也详细地介绍了MATLAB的偏微分方程工具箱与解偏微分方程和本征值方程的其他指令,还介绍了差分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学习数值计算或计算物理课程而言,这也是很实用的参考教材。本书的程序来之于教学实践,有许多经验心得体现在编程的技巧中,例如特殊函数的计算、矢量场线的画法,这些技巧不仅实用,也很有特色。书中提供了例题的程序,可以将这些程序直接当作多
《走进费曼丛书:物理定律的本性》分七章,是R.费曼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所做的梅森哲讲座系列讲演。这些讲演的听众,是希望更加普遍地了解“物理定律的本性”的大学生。这些讲演并不是按照准备好的稿子宣讲的,而是根据一份简略的纲要即席发挥的。《物理定律的本性》中的各章是他各次讲演的记录,这些讲演是在一个使费曼教授得以不受拘束地演出他的口才和姿态的大讲台上做出的。他具有作为一位演说家的国际声誉,而且亦以其激动人心的讲授风格而闻名。本书准备为那些电视观众提供一种引导性的或者记忆的帮助,他们观看了讲演的播出之后,还希望得到一种可随时参考的文字读物。虽然本书怎么说都不能当成一本教科书,但对于那些追求对物理学定律的清晰理解的物理系学生,他们将会由此受到其中许多论证的启示。
看不懂相对论,貌似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爱因斯坦一不小心写得太难懂了,也可能是一些老师故意不告诉你。但来自你的原因最多只有一个:在地球上生活太久了,思维已经框架化了。本书轻而易举地跳出思维框架,教你轻松读透相对论。 本书的主旨,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看懂相对论。在作者的努力下,其他障碍已经统统扫除。现在你要做的,就是翻开这本书,忘掉在地球上习惯的一切,然后开始你的时空之旅。
《红外热波检测及其图像序列处理技术》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原理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出发,首先探讨脉冲热像机理及其仿真分析,然后对脉冲红外热波图像序列一般处理方法及数据拟合、热像压缩与重建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进而对红外热波图像序列的配准、增强、融合、分离、分割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论述,最后对热波图像的特征提取、缺陷检测以及识别进行探讨,重点阐述红外热像处理与识别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 《红外热波检测及其图像序列处理技术》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能反映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装备无损检测、装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以及红外热像处理与研发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对世纪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缩影。它记录了百年来这学科的几乎所有重大成就,对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被公认为科学界的荣誉。人们崇敬诺贝尔奖,赞叹诺贝尔奖得主们的科学贡献,并已出版了许多相关书籍。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策划出版这套《诺贝尔奖百年鉴》丛书呢? 这是因为,有许多热爱科学的读者,很希望有这样一套书,它以具体的科学内容为基础,使社会公众也能对科学家们的成就有的感性认识;它以学科发展的传承性为主线,让读者领略科学进步的永无止境;它还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令读者能轻松阅读,愉快受益。 基于这种考虑,本丛书将百年来学科的诺贝尔奖按具体获奖内容分为26个领域,每个领域写成一卷8万字左右的小书,以该领域的进展为脉络,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