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误差;不确定度及其表示方法;不确定度传播公式;作图法和二乘法;15个实验项目(伏安法测电阻、霍尔效应、示波器原理、拉伸法测杨氏模量、薄膜干涉、偏振光、全息照相、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迈克尔逊干涉仪、弗兰克-赫兹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非平衡电桥、超声速测量、光电效应、电势差计);英文物理实验报告结构与写作;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以及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等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许多诸如事物的本质、宇宙如何起源等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解答。它动摇了我们关于牛顿宇宙和宿命论的观念,并提出了有关平行宇宙、时间旅行和万物起源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目睹了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令人惊叹的努力。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众多物体、所有粒子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都可由之推得。本书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发现以及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们的工作展开的。 该书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脉络,旨在激起中学高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教师们的兴趣,它也会引起对科学真正有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的注意。书中也放入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细节,但对它们的解释和处理颇具
本书是一部曾被美国许多大学选用的研究生教材,并受到普遍好评。与同类教材相比,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全书分三个部分。部分集中介绍场的正则量子化方法。量子电动力学和费曼图。第三部分是关于非阿贝尔规范场的详细讨论。而第二部分是在这两个部分之间搭建的一个桥梁,着重阐述泛函方法、重整化和重整化群以及临界指数等问题。作者从教学角度对于这三个部分的安排提出了详细的建议。鉴于作者的背景,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针对粒子物理专业研究生的需要而编排的。对于凝聚态和实验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作者建议可以把后两部分合并而舍弃用星号标记的章节即可。 作为一本教科书,作者很注重使其易读易懂和富于启发性,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分析尽可能地详尽。每一章都给出了几个习题,它们的总量虽然不大,但每个题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使
R.柯朗、D.希尔伯特编著的《数学物理方法(Ⅱ)》系一经典性名著。 本书系统地提供了为解决各种重要物理问题所需的基本数学方法。全书分三卷出版,卷II的内容基本上与卷I无关,是从数学物理的观点来处理偏微
近20年来量子力学的新进展为信息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力学的奇妙特性为信息科学提供了崭新的原理和方法,提供了突破经典信息科学极限的途径。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从经典信息时代跨越到量子信息时代。 本书首先介绍了量子力学的新进展以及量子力学的奇妙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量子信息科学是怎样通过直接调控微观粒子的量子态来展现吉希腊神话中的一种“魔法”——隐形传态(Teleportation),展现量子计算机惊人的计算速度和搜索功能以及完成这些功能的基本原理。无论是志向于研究信息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年轻学者,研究生,还是对科学具有好奇心的大学生,都能在本书中得到一种启迪,感受到量子世界令人陶醉的魅力,享受量子力学的奇妙特性所带来的快乐。 本书可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高校教师、研究
《非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精)》结合物理学的历 史,对霍金和爱因斯坦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考察,并用 通俗的 语言阐述了为什么宇宙中没有黑洞以及爱因斯坦相对 论所存在的问题。牛顿300多 年前曾留给后人一个问题,即万有引力的起因问题,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对这个 问题的研究结果。同时,本书还对作者有关相对论方 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书中 记录了一个科学工作者30年的梦想和追求。 蔡立专著的《非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精)》适合 大学物理教师和相关专业大学 生阅读和参考。
这是一本介绍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评定好书,自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为6国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计12章。其中第I部分包括5章内容,主要介绍大学低年级物理实验中所需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前两章介绍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章给出误差分析的初步描述,第2章介绍如何报告与使用不确定度。第3章介绍误差传播。第4章和第5章介绍不确定度的统计方法,具体包括第4章的不确定度的统计分析和第5章的正态分布。第Ⅱ部分内容有所加深,其中有一些内容是第I部分的具体应用,另一些则是统计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分布两个主题,其中数据处理部分包括4章,分别为第6章的数据剔除、第7章的加权平均值、第8章的二乘拟合以及第9章的协方差与相关性;分布包括0章的二项式分布、1章的泊松分布以及2章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第二版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物理学”部分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了增补、修订、数据更新后的修订重编版。该书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古今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是反映当代物理学研究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在继承版的编纂原则和编写理念的基础上,设条和行文更注重综合性和检索性,介绍知识既坚持学术性、准确性,又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适于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查检和阅读,也为全社会各个领域的读者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成果,并继续有所创新提供了桥梁和阶梯。
这是一本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生教材,也是科研人员使用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本书原版于1993年出版后很受欢迎,多次重印。第2版对版的内容和习题都作了增补,并增加了0章(混沌的控制和同步),其它章也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吸引域、球耦合振子的锁相、拉格朗日流的流体平流的分形问题、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等。
这是一本非常新的计算物理学教程.它介绍了计算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进展,论述了许多计算物理学的现代新课题。书中包括一些与现代物理学有关的实用数值方法的例题,每章末有练习题。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基础数值法;常微分方程;矩阵数值法;光谱分析法和高斯求积;偏微分方程;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连续系统;蒙特卡罗模拟;数值重正化;符号计算;高性能计算。 读者对象:计算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
量子力学的“曲率解释”是多样化的量子力学解释的百花园中的一棵新苗,她正在茁壮成长。很高兴看到赵国求先生的新著《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英文合订版即将出版,该书无论在物理学上和哲学上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在物理学上,新著对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思想做了进一步梳理和更加体系化的阐述,尝试性地把它应用于讨论量子测量,解释“退相干”,并讨论“规范场的物理意义和哲学意义”等新问题。在物理学哲学上,新著对“相互作用实在论”的理解大大深化了,在这个实在论的新版本中,不再仅仅停留在“现象实体”与“自在实体”两个层次的严格区分上,而是更加强调两个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自在之物”终于可以变为“为我之物”了,从而消除了不可知论的疑难。
本书以普通物理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对称性是如何引进到物理学中的,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和通常的形状对称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本书为普通的直观上的对称性到现代的理论物理中的对称性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帮助希望了解物理学和对称性的读者找到入门的途径,扫除某些思考上的障碍,以普通物理为基点,来审视对称性问题,本书适用于物理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其他各专业师生,并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物理学是严谨的逻辑思维,美是灵动的形象思维。物理与美有什么关系?作为一名物理学工作者,作者站在美学的角度,叙说了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概貌,巧妙地揭示了物理学与美学内在的密切关系,读之令人深思,令人拍案叫绝——美哉物理!
《理论物理学教程》(共十卷)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巨著,是反映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转变的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于1962年获得列宁奖。本书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二卷,根据俄文版译出,讲述电磁场和引力场的经典理论。书中叙述了相对性原理和相对论力学,基于作用原理的电磁场方程的推导,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问题,最后几章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同时阐述张量分析的基础理论。本书以其清晰、简洁的风格,例题的原创性和多样性而备受欢迎。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物理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以普通物理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对称性是如何引进到物理学中的,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和通常的形状对称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本书为普通的直观上的对称性到现代的理论物理中的对称性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帮助希望了解物理学和对称性的读者找到入门的途径,扫除某些思考上的障碍,以普通物理为基点,来审视对称性问题,本书适用于物理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其他各专业师生,并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照耀世界的火炬: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分部分,首先从天文大革命拉开序幕,介绍跟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人类对天体结构的认识历程;接着以中学物理教学习惯的体例,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的顺序,分块介绍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最后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个实验和发现为线索,介绍现代物理学上的重大成果和基本观点。《照耀世界的火炬: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主要选取跟中学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重大片段,书中以物理学家为核心组织材料,采用独立成篇的形式。每一篇都像一颗光彩熠熠的明珠,能折射出整个物理学形成、发展中的不同侧面。书中每一篇都以史实为依据,采用生动、浅显的语言,配以精美的插图,讲述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伴随这些事件的展开,除了简要介绍相关物理学家(和发明家)的生平事迹,还对他们
微量物证检验是法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塑料、纤维、橡胶、涂料、印泥是微量物证检验的重要内容。这些看似平常的物质在成为物证材料(共混/共聚后的物品)后,其红外光谱比均聚物和纯净物的红外光谱复杂得多,谱图解释也复杂、困难得多。本书是作者在20多年物证检验经验的基础上,对分析过的约3万张红外光谱图,经分析、整理、归纳,编写了本书。书中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常见塑料、纤维、橡胶、涂料、印油等均聚物;二、塑料、纤维、橡胶、涂料、印泥等常用染料、颜料、填料、增塑剂;三、上述两类物质的共聚物、共混物;分别介绍了这些作为微量物证物质的组成、性能和红外光谱,并对红外光谱进行了解释。 书的内容可供从事法庭科学红外光谱检验的同行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参考,尤其适合熟悉红外光谱仪使用,但不熟悉法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