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纵述了从古希腊开始的原子论的历史,强调了原子论与物质构造的其他各种学说的区别,指出“物质无限可分”的命题既不合于辩证法,亦没有得到任何物理学规律的支持。书中主要部分叙述了从原子论的复兴至气体动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上原子概念的确立,再进到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发现,以及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到量子场论、规范理论以及一直到M理论的发展。全书论证的主线是人类关于物质构造的认识已经从构成论转向生成论,即从物质是由现成的各种组分组合而成的观念,转到每种物理过程都是旧粒子消逝和新粒子生成的观念。此外,不仅基本粒子都处于不断生成和消逝之中,而且整个宇宙,各种粒子、原子、分子、元素和一切宏观对象都是从无到有地创生出来的,甚至空间和时间亦有其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
本书是“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第33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激光冷却原子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历史发展、主要实验和基本原理,从实验出发,着重从物理概念和图像出发去描述现象,解释机理,避免冗长的攻势推导;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穿插了一些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珍闻逸事,使读者既了解了历史,又增加了阅读兴趣。 本书可作为物理学、电子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简称结-活关系)历来是有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因为在有机合成实践中几乎每个项目甚至每一天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合成路线是高选择性、高收率、低成本的?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主、副产物?什么样的反应条件会减少副产物、提高选择性?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正是揭示这些问题的。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经典的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参阅了若干有机合成文献,从大量具体的实例中总结概括出一些结一活关系的新规律以与读者共享。 希望本书对从事有机合成产品的相关研究开发人员、高校师生认识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起到启迪作用。读者阅读后,对本书中的新观点将不断地产生认同和共鸣,且将加深理解有机反应的内在规律,达到提高有机合成研究开发水平之目
格林函数方法是处理量子多体问题的有效工具,吴式枢院士生前长期致力于该方法在原子核多体理论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原子核多体理论——费恩曼图表示与格林函数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由作者井孝功聆听吴先生讲授时所做笔记整理而成的,其中包括原子核多体理论、零温格林函数方法与有限温格林函数方法等3篇共13章。书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原子核多体理论的基础知识,利用形象直观的费恩曼图表示,讲述了零温与有限温格林函数方法及其在原子核物理学中的应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原子核多体理论——费恩曼图表示与格林函数方法》在结构上尽量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和前呼后应,在内容上尽量做到概念准确、推导详实、贴近实用。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也是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分子药理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与传统药理学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从分子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去阐释药物作用及其机制。生命科学的发展由宏观到微观,药理学的发展也由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近代药理学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受体理论、离子通道、自体活性物质、信息传递、细胞因子等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突破。本书名为《分子药理学》,是指其学科层次、水平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达到“分子水平 ”,且又属于“药理学”范畴,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贯穿其中;同时还适合于作为“教程”,即概念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教学的实用性。全书共35章,有插图100余幅。编排上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内容覆盖药理学的各主要分支。各章作者均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撰写,保证了本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原子结构、原子碰撞和光谱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全书共分15章:第1章~第8章阐述了波函数角动量性质、不可约张量、组态相互作用和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第9章~第14章结合作者长期的理论研究着重介绍了光子、电子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各种物理过程、定态散射理论、原子跃迁截面和速率方程,为数值模拟和诊断等离子体状态提供一套理论方法;第15章介绍了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及其新的研究成果。全书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本书为从事原子物理和等离子体中原子过程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粒子物理导论(精)》着重介绍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领域前沿的情况和成果。书中从对称性出发,相继详细介绍强子的夸克模型、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弱电统一理论、强作用的规范理论QCD。其中在弱作用部分对中性K介子、中性B介子和中性D介子系统的正反粒子混合及CP不守恒做了系统介绍,在弱电统一模型部分还给出了Rε规范的费曼规则,在强作用部分详细讨论了QCD的重整化,对粲偶素、例外态、胶球和混杂态、格点规范等也做了简要讨论。书中还介绍了中微子振荡及轻子系统的CP破坏。此外,对超出标准模以外的各种新模型,如大统一理论和超对称模型等,作了简要介绍。本书适合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相关科研人员阅读,同时对粒子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简称结-活关系)历来是有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因为在有机合成实践中几乎每个项目甚至每一天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合成路线是高选择性、高收率、低成本的?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主、副产物?什么样的反应条件会减少副产物、提高选择性?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正是揭示这些问题的。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经典的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参阅了若干有机合成文献,从大量具体的实例中总结概括出一些结一活关系的新规律以与读者共享。 希望本书对从事有机合成产品的相关研究开发人员、高校师生认识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起到启迪作用。读者阅读后,对本书中的新观点将不断地产生认同和共鸣,且将加深理解有机反应的内在规律,达到提高有机合成研究开发水平之目
《粒子物理导论(精)》着重介绍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领域前沿的情况和最新成果。书中从对称性出发,相继详细介绍强子的夸克模型、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弱电统一理论、强作用的规范理论QCD。其中在弱作用部分对中性K介子、中性B介子和中性D介子系统的正反粒子混合及CP不守恒做了系统介绍,在弱电统一模型部分还给出了Rε规范的费曼规则,在强作用部分详细讨论了QCD的重整化,对粲偶素、例外态、胶球和混杂态、格点规范等也做了简要讨论。书中还介绍了中微子振荡及轻子系统的CP破坏。此外,对超出标准模以外的各种新模型,如大统一理论和超对称模型等,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适合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相关科研人员阅读,同时对粒子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广泛深入地考察了现代量子理论的理论基础,归纳为30个专题。它们大多是些疑惑、困难、争论、流传错误的问题,也有部分前沿热点问题。范围涵括量子力学、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量子统计、量子信息诸领域。鉴于现代量子理论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并且正在成为当代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更鉴于整个量子理论经常被一层迷惘甚至误解的“雾霾”所笼罩,朦朦胧胧,“能理解度”较差,因而实行不回避问题的认真考量十分必要和重要。 各讲叙述通常始于就事论事,继以分析提高,归于自然观和方法论,尽力得出一些经验教训。本书论述多关注物理内涵剖析,侧重见解分析评论,是一本有特色的辅助教材,为学过量子理论的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与启迪的线索。对广大科技工作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简称结-活关系)历来是有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因为在有机合成实践中几乎每个项目甚至每一天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合成路线是高选择性、高收率、低成本的?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主、副产物?什么样的反应条件会减少副产物、提高选择性?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正是揭示这些问题的。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经典的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参阅了若干有机合成文献,从大量具体的实例中总结概括出一些结一活关系的新规律以与读者共享。 希望本书对从事有机合成产品的相关研究开发人员、高校师生认识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起到启迪作用。读者阅读后,对本书中的新观点将不断地产生认同和共鸣,且将加深理解有机反应的内在规律,达到提高有机合成研究开发水平之目的。
本书广泛深入地考察了现代量子理论的理论基础,归纳为30个专题。它们大多是些疑惑、困难、争论、流传错误的问题,也有部分前沿热点问题。范围涵括量子力学、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量子统计、量子信息诸领域。鉴于现代量子理论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并且正在成为当代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更鉴于整个量子理论经常被一层迷惘甚至误解的“雾霾”所笼罩,朦朦胧胧,“能理解度”较差,因而实行不回避问题的认真考量十分必要和重要。 各讲叙述通常始于就事论事,继以分析提高,归于自然观和方法论,尽力得出一些经验教训。本书论述多关注物理内涵剖析,侧重见解分析评论,是一本有特色的辅助教材,为学过量子理论的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与启迪的线索。对广大科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