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B.伯南博士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影响气候的陆地生态和水文过程以及人为和自然对植被的改变可以改变气候的机制。 《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 第2版)》向读者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多学科框架,简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及被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本气候学、水文学和生态学概念,以期为学习生态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理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入门教材。 生态气候学的核心命题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水分、化学元素和微量气体的循环,成为决定气候的重要组分。揭示这种气候与植被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从植物细胞到全球植被地理空间尺度上及从接近瞬时到千年时间尺度上展开。《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 第2版)》也表述了人类对陆地的改变是如何
本书书的出版很有性和开拓性,在写作方法上,将考古与历史紧密结合,为目前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或拓展了新的领域。以《山海经》所记炎黄时代的史事,与仰韶文化整合,有“史”有“物”,“物”、“史”相印证,正反映了炎黄时代的文化。它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同类著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比较可信的素有原始史料丰富之称的《山海经》作铺垫,从而使我们对炎黄文化的看法并不感到那么空泛,不像在雾里看花。 此外,对炎黄文化面貌的解读,《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奇思妙想、迷幻诡异的,诸如人面鱼身、人鱼合首、人面兽身、人面鸟嘴、三面人和·增减肢体的鸟、兽、鱼等动物形象,无枝的“建木”、树干“长无寻、大五围”的“木禾”以及“黄华赤实、其味如饴”的丹木等现实的和非现实的动植物,本书均在仰韶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水文水利计算》系统地论述了工程水文和水利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17章,包括水循环、水文测验、水文统计、设计年径流与设计洪水、水文预报、水文模型、水质评价、水库兴利调节和防洪计算,以及水电站水能计算等内容。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水文水利计算》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农田水利工程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以供其他水利类专业师生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刘宝银和杨晓梅编著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航天遥感 多国岛礁军事区位》着眼于“信息边疆”的新理念,以新的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角,就环中国多方位岛群,并涉及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与朝鲜等多国,即南海周边、东海东部、黄海东侧等,数以万计的大、小岛屿、岛间海峡与水道,以七个区段由北向南,抑或由西向东,进行了目标的空间信息融合与量化,并对其地理价值图文并茂地逐一进行了阐述。并就岛礁信息,表述了基于GIS海岛警示系统的设计要点。 ????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航天遥感 多国岛礁军事区位》可供国家策略、外交、军事、国土、海洋、遥感、地质、地理、测绘、航海、水产与军事院校等各专业和部门的相关人员使用。 ????
本图集采用美国国家海洋数据中心海洋气候实验室提供的气候平均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以及作者收集的部分海洋遥感数据,绘制了南海温度、盐度、密度、位势涡度、温度梯度、盐度梯度、密度梯度等水平、断面分布,以及混合层、障碍层、温跃层的分布,给出了气候平均的海面温度和海面高度场。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气象和水产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冰的基本物理性质、成冰作用、冰川的物质平衡等,涉及冰川学的主要方面,吸收外冰川学的精华。本书偏重于普通冰川学方向,主要介绍及论述冰川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冰川学者包括作者本人在内50年来积累的有创新性的成果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涉及冰川物理机制的某些公式省略了繁琐的数学推导,只介绍原理及主要结果。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书中附有大量图表及照片。为方便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附有大量中外文献目录。 本书主要对象为从事冰冻圈、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方面的科研、教学人员及有关的资源、环境部门设计、生产人员,特别针对上述方面的研究生、大学生,也可供出版、旅游、媒体及其经济管理等部门参考。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青藏高原东部GPS监测与地壳形变及动力学》汇总了1991—2001年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研究项目“应用GPS技术监测滇中地壳形变”“应用高精度GPS定位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地壳形变”在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应用GPS技术监测地壳形变及相关活动构造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晚新生代地质构造轮廓;着重论述了GPS的野外作业及数据分析处理和结果及其误差分析;基于地壳运动的高精度定量数据和地学调查,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地壳析离和地壳块体的旋转、走滑和挤压、伸展,提出了下地壳物质流及其涡旋运动和所引发的涡旋构造的认识,并进行了高原隆升和地壳变形的三维数理模拟:分析了研究区的地震趋势、地质灾害和环境效应。
《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主要介绍了地球重力场的基础理论、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及进展、常用的几种空间大地测量方法等内容;并系统而完整地论证了现代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全书分部分:物理大地测量理论、技术及应用;空间大地测量理论、技术与应用;大地测量时空基准的建立和维持以及现代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及应用。可供从事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以及测绘工程专业的老师和科技工作者在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中参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3月设立了“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围绕“深部构造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与变异规律”、“深部岩体力学特性与时效特征”、“深部开采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深部多相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深部采场瓦斯渗流及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等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技术上、实验装备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书系统介绍了该重大项目所建立的深部岩体力学理论和技术初步框架,总结了深部开采工程稳定性及灾害防治技术,以及研发的适用于深部矿山开采的原创性试验平台及软件系统。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深部资源安全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我国深部岩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工程领域,可供地质工
本书以银川、常德、海口、常熟、东营、哈尔滨等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遥感监测、模拟预测、综合评估等技术手段,开展过去与现状城市湿地遥感监测提取、未来城市湿地空间变化模拟预测、过去与未来城市湿地功能和可持续综合评估,为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湿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服务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际湿地城市发展历程、城市湿地研究背景和可持续性评估现状;城市湿地的遥感提取、变化检测和逐年分类;城市湿地的多情景构建、需求预测与空间模拟;城市湿地的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碳储量和洪水调蓄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城市湿地的可持续现状评估、未来多情景发展可持续性评估;城市湿地的后评估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和远景目标阶段变化模式对比分析;城市湿地的保护修复举措与对策
《数据同化创新与实践——NLS-4DVar理论与应用》系统介绍NLS-4DVar混合数据同化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数据同化领域两大主流方法(即四维变分同化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的优劣互补。《数据同化创新与实践——NLS-4DVar理论与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同化的基本概念与历史上多种数据同化方法的发展历程、概念理论与算法实现;NLS-4DVar方法的理论推导及其各项配套关键技术以及NLS-4DVar方法在目标观测、大气同化与反演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