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观测是千千万万个观测站的基本观测项目,目测观云,始终是研究云的重要手段,云的观测技能仍然是观测人员的基本功。在云的观测业务工作中,云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积累和传承观测云天经验的宝典,是完善和规范观测云天方法的范本。对于提高观测人员的观测水平,保证云的观测资料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十分重要。一本好的云图,还能够集中反映出我国云天研究成果,体现气象科研水平,在向全社会普及气象知识方面也有极大的展示作用,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工作。 新版《中国云图》内容引用了我国近20年来对云的观测研究成果,是一本真正高水平的《中国云图》。精选的几百幅各类云天照片透射出我国云天观测科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科学与艺术美妙结合的匠心;云图的制作和编排更排更充分利用了新的技术手段,既满足气象观测
雷达无疑是气象观测、定量评估和预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一套更好的观测数据偏振雷达数据,已经可以用来更好地来研究天气。虽然偏振雷达的技术已经成熟,偏振雷达数据也已经覆盖了美国全国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区,但是对于业务应用而言,偏振雷达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对其研究和发展还有着巨大的空间,尤其是如何优化偏振雷达数据,以使其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天气预报中。双偏振雷达气象学主要介绍了偏振雷达遥感基础知识,旨在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电磁波在充满着水成物和其他物体的地球物理介质中的散射和传播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展示了水成物的物理特性、统计特性和电磁特性,建立了雷达观测与物理参量的关系;介绍了先进的遥感技术(如偏振相控阵雷达)以及对物理参量的反演算法;阐述了偏振雷达在水成物分类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政策制定和分析的基础性知识,介绍了政策(包括法律机制)是如何被应用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之中。本书对海洋政策,包括环保、渔业、交通运输、能源、采矿和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性地梳理和回顾。本书以海洋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物理概况开始,特别强调了管理海洋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国际法的产生和作用进行了概述,并特别关注了国际海洋法;探讨了海洋政策的地理维度和管辖范围,以及海洋生态(包括气候变化相关的影响和过度开发资源)所面临的当前和可预见的挑战。本书可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并成为海洋事务、科学与政策课程设置中的核心部分。本书还可成为正在学习海洋法课程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但阅读对象不包括法律专家。
《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主要内容:地磁场是地球固有的基本特性,它与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紧紧伴随,成为地球生物圈(包括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从形态学和物理起源两个方面介绍了组成地磁场的四个主要部分主磁场、地壳磁场、变化磁场和感应磁场。主磁场约占地球总磁场的95%,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构成了地磁场的优势部分,控制着地磁场的分布特征,并经历着缓慢的长期变化和极性倒转;地壳磁场(也称岩石圈磁场)起源于岩石剩余磁化强度和感应磁化强度,它与地壳岩石组成和热状态有关,也与岩石形成时期的地磁场和现今地磁场有关;变化磁场起源于电离层和磁层的电流体系,虽然只占总磁场的1%,但是它包含着有关地球空间电磁环境和空间天气的丰富信息,并为地下介质电性的探测
由王军成编著的《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精) 》以复杂论、信息论、力学、海洋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海洋资料浮标详细阐述了海洋动力环境浮标监测技术理论及其相关的观测、通信等技术体系。之后,详细介绍了浮标总体设计及其各子(浮标体、锚系、数据采集与控制、通信、供电、传感器等)的原理及设计,并配合详实的示例。 《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精)》涉及海洋资料浮标及海洋观测技术方面的众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不仅可供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技术探索、海洋资料浮标研发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我国海洋、气象业务管理部门参考。
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以追踪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为线索研究生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命活动受控于基本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本书基于量、群、流、场这四个概念重点讨论元素在地球中的丰度、形态、运动及各种驱动力场,探究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命的起源、进化和生存状况,分析生命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书中还介绍了基于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机制所建立的一个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及其详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读者只要具备中学化学知识就可很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铀储层是砂岩型铀矿勘查与开发的目标层/铀矿化层。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砂岩型铀矿储层研究的主要内容,如铀储层空间定位、铀储层成因解释、铀储层结构特征、铀储层品质评价,以及沉积作用控制下的铀成矿机理等。其特色在于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典型实例部析,系统总结了铀储层沉积学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工作流程,同时应用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对铀储层及相关地质结构进行了三维可视化表征。 本书可供从事砂岩型铀矿勘查与开发的科技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