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学考察,测绘先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已三十多年,本书作者用自己集藏的邮品——包括在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科考成果、重要会议等活动寄出的信封、明信片、DIY资料等,记述测绘工作者在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中的艰难历程,十分珍贵。 本书主要分为部分,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民间团体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二是专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按不同学科开展北极考察,三是国家极地考察主管部门系统开展北极科学考察。
《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汇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总结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及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定位发展现状,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坐标系统与控制网、月球和火星轨道器定轨定姿与遥感制图、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导航定位、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影像制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最后,综合介绍遥感制图与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嫦娥三号月球车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探测工程任务中的应用。
为更好地满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的需求,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方便各行各业的标准研究者使用,现将2011年发布的14项行业标准进行整理、汇编,以供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生产单位查阅、参考和执行。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标准汇编(2011辑)》收集的为2011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3号公告发布实施的14项测绘行业标准;2011年后续发布实施的测绘行业标准也将陆续汇编出版。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点,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为更好地满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的需求,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方便各行各业的标准研究者使用,现将2011年发布的14项行业标准进行整理、汇编,以供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生产单位查阅、参考和执行。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标准汇编(2011辑)》收集的为2011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3号公告发布实施的14项测绘行业标准;2011年后续发布实施的测绘行业标准也将陆续汇编出版。
本书结合当前电离层与GNSS完备性研究和应用的需求,分析其外发展现状,深入研究电离层相关估计理论和实际应用,完善GNSS系统的完备性理论和方法。图书分为两部分,部分系统叙述电离层探测技术与理论模型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叙述GNSS系统完备性概念与理论的研究现状;Galileo和WAAS/EGNOS系统的完备性参数的基本概念;Galileo系统中SISE和XPL的完备性监测机理、IR的概念和概率统计算法;研究SISE的变化规律和预报方法、WUL的估计方法。
《地理时空场数据张量建模与分析》针对现有时空场建模分析方法面临的高维拓展困难、计算复杂等问题,引入具有多维结构支撑特性及维度拓展特性的张量理论,较为系统地探讨时空场数据的统一张量表达、特征分析与高效计算的关键理论与方法;构建多维规则和非规则时空场数据集的一体化建模、压缩存储、操作更新与检索查询方法和张量特征解析与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并以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等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地理时空场数据张量建模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张量理论可建立多维时空场数据的统一表达、分析与建模框架,突破基于矩阵分析的传统时空场分析在支撑高维、动态等复杂时空场数据分析上的局限性,可为多维时空数据的组织、管理、建模、分析、模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本书自成体系,首先概要论述了定量遥感的基础理论,分章节着重介绍大气、植被冠层、土壤和雪面的辐射传输模型,并结合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目前传感器定标、大气纠正、几何纠正、各种植物生理参数(如叶面积指数、植物吸收的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比例)、地球物理参数(如宽波段反照率、发射率和表面温度)和四维数据同化等方面的代表现有研究水平的定量算法,最后给出了定量遥感在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定量遥感领域的反演基本理论和所取得的最新成就,是对目前定量遥感研究的系统概括和总结。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遥感和GIS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作为从事遥感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遥感项目的计划和管理工作者,以及遥感应用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为涡度协方差的使用者提供了测量所需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详细信息,包括涡度协方差方法的理论基础、建塔及站点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及空缺填补、通量测量及校正等,并具体描述了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草地等)环境下开展通量测量的特殊要求。一章通过实例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的涡度协方差通量数据库基本情况及数据共享的方法。本书能更有效地推进涡度协方差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真正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可供生态、环境、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新时期,人类面向空间环境和活动特征的探索日益推进。而如需深入探索环境和活动特征,则需要地理时空大数据的介入。时空大数据同时兼具时间和空间维度,具有多源、海量、自动采集、更新快速的综合特点。《地图时空大数据爬取与规划分析教程》是介绍一类特殊的大数据资源,即地图时空大数据,从数据爬取到分析技术的全套教程。书中全面提出了兴趣点、兴趣线和兴趣面的数据类型及爬取方法,同时展示了批量获取的动态出行数据或可达性数据在城市与交通研究中的应用。《地图时空大数据爬取与规划分析教程》可作为空间规划、城市与交通规划、城市地理研究等领域的专业教材,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参考书。
《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附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