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共十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基础地质调查的属性、范畴、任务;论述了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及其谱系与总体情况,提出了国家基础地质数据组成体系、数据新的理论依据、新内容、范围和新机制等;全面总结了60多年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过程、工作方向、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教训,为今后制定区调工作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地质工作,尤其是地质填图工作经验,特别是通过与国外较多国家的地质填图情况分析对比,既看到了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认识到我国的特点与优势;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独立成章,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调查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采取的技术方法和建议;创新地以地质工作融入区域经济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区的区划与
《气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近代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及其在各类气象分析中的应用,并加入了许多21世纪以来国际上在气象应用统计领域的一些成果。此外,还将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编写在附录中,希望有助于气象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论述了工程水文和水利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十七章,包括水循环、水文测验、水文统计、设计年径流与设计洪水、水文预报、水文模型、水质评价、水库兴利调节和防洪计算,以及水电站水能计算等内容。 本书为高等学校农田水利工程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其他水利类专业师生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水文模型》在介绍水文模型发展概况、分类以及主要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将内容分为3篇:篇主要讲述流域水循环与水文过程模拟,从流域与流域水循环基本概念开始,分为降水过程模拟、地表截留和人渗过程模拟、蒸散发过程模拟、地下水过程模拟以及产汇流过程模拟等,并以水文模型评估作为本篇的结束;第二篇主要论述概念性水文模型,从外常用的几十种概念性水文模型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且以国外模型为主的6个概念性水文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水箱模型、SWMM模型、PRMS模型、HSPF模型以及HBV模型;第三篇主要讨论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绍了分布式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共7个,包括TOPMODEL、SHE模型、SWAT模型、VIC模型、TOPKA—PI模型、数字新安江模型以及PDTank模型。 《水文模型》可以作为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气象科学、水利工程、土
《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里氏8.0级地震为背景,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工程震害调查为基础,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地震理论和工程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了地质灾害和工程震害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形成了地震与地质、地震与工程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全书分为七篇。篇分析探讨了汶川大地震的震源特性、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成因机制、水库工程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等;第二篇主要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以及灾区重建和灾害防治建议;第三篇主要针对地震灾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分析了震害分布特征,介绍了工程恢复设计、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溃坝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篇着重于铁路公路工程的边坡、桥梁和路基震害分析和恢复重建、工程选址和设计思考;第五篇集中于工业民用建筑类型的工程
本书是四川巴蜀书社和朋友资助出版的一部冰川学研究专著,其内容既反映了张文敬同志几十年来专注冰川与环境研究的心路历程,又不失为供冰川研究后来者有益的参考书,尤其是在普通冰川学研究实践中一部好的参考文献。更为难得的是,书中还附有两百余幅精美的冰川与环境照片,这又为专门研究者之外的广大读者增添了了解冰川、认识冰川的诸多魅力。
《基于混合模型的地下水埋深时空预测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以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时空预测为例,介绍了时空预测研究中常遇到的缺失数据修复、多序列预测、时空插值问题的新混合建模成果,是时空数据分析与建模的新尝试。 《基于混合模型的地下水埋深时空预测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是关于地下水埋深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的论著,主要介绍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预测的统计代理方法。模拟精度问题是基于代理模型的时空预测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问题。 构建混合模型是提升时空预测精度的有效策略,基于时空统计理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混合建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雪域震线》画册以西藏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线,真实再现了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科学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热情讴歌了“不畏艰险、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西藏防震减灾精神,描绘了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在画册即将付梓出版之际,回首往昔,我们看到了几代西藏地震人艰苦创业的历程,也获得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我相信,画册的出版必定会促进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和参与西藏防震减灾工作,也会更加激发西藏广大防震减灾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斗志!
《贵州省地震和地震工作纪实》整理收录了贵州地震工作的大量史料,记录了贵州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程,是一本反映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资料。《贵州省地震和地震工作纪实》收录了贵州大量的地震科技资料,汇集了贵州大量的防震减灾科研成果,又是一本防震减灾专业科技图书,可供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关心防震减灾知识和贵州防震减灾工作的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论述了西安地裂缝地面沉降形成的地质背景、发育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通过各种勘探手段和岩土测试,揭示了西安地裂缝的平、剖面特征以及地裂缝两盘地层物理力学特性;基于GPS和InSAR技术开展了西安地裂缝地面沉降的监测及动态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深部构造孕育地裂缝、基底构造萌生地裂缝、断裂活动伴生地裂缝、构造应力群发地裂缝、黄土介质响应地裂缝、抽水作用扩展地裂缝和表水渗透开启地裂缝的地裂缝耦合机理;对地裂缝造成的工程危害进行了分类,揭示了西安地裂缝工程灾害机理,突破了地铁工程地裂缝减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城市及地铁工程地裂缝减灾技术体系。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工程勘察与设计、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大中专院校
《GLACIER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S IN CHINA(中国冰川及其环境)(英文版)》内容简介:However, due to languag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progress of glaciology in China, of which most account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Chinese,is difficult for western scientists to appreciate. Therefore, we decided to publish anEnglish edition based on Glacier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in China——the Present, Pastand Future (in Chinese), as you see here, named Glacier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s inChina, which in fact is an optimized version, with new research data till 2005 and arevised structure. It is our hope, through publishing this monograph, to enable foreignscientists to understand systematical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istorical progress ofglacier research and other relevant environmental studies within the Chinese territory,so as to promote more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glaciologists, who also share the wish todevelop further the field and to face effectively the wide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