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册】生物太好玩 物理太好玩 化学太好玩
如果把地球挪到金星的轨道上,会发生什么? 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吗? 为什么星系也会有“高矮胖瘦”? 黑洞真的是一个“洞”吗? 浩瀚星空,美丽而神秘。那些闪烁的星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那上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会有其他的生物吗?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我们居住的星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又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在循环往复呢?人类一代接一代地凝望着天空,想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如何与天空中的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宇宙学,我们将会以全新的宇宙视角来看待人类和地球。 《星空黑洞宇宙学》由4位世-界-级天文学家联袂打造,全球畅销15年,被100多万学生奉为圭臬。书中内容全部出自名校杰出教授的课堂,通过趣味宇宙学问题引入,辅以细致、前沿解答,指引好奇心,在探究中构建通识思维。书中还加入了大量最新天文发现
《山海集 卷》为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个人系列四卷本论文集“山海集” 卷,共收论文32篇,文章内容涉及历史地理通论及专题性研究,历史地理学学术史发展总结、历史地理学家学术成果评述,以及部分考证性文章等。本卷所收论文,是吴松弟教授在较长时间段内集中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成果汇集。吴松弟教授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方向的代表性学者,其个人研究成果,体现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学术传统,也是吴松弟教授关注新学术资料、开启新研究领域的集中体现,其论文的汇编结集出版,能够为后续学者的集中查阅及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与评述提供较多的便利。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是近代地理学开山之作,既是一部制图和探索的历史,也是一部艺术作品,荟集了19世纪风靡一时的比较地理绘图,呈现了科学与视觉的双重特性。书中的绘图为斯坦福大学大卫·拉姆齐地图研究中心所珍藏。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少量对山体的描述,限于文字和数据,并不能直观地展现山脉。18世纪,人类到达了地球大部分陆地和海洋,但细节仍不清楚。大众渴望认识这个新奇的世界。 各地的探险家陆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测到山峰和瀑布的高度、河流的长度、湖泊或岛屿的面积等地理数据。随后,这些数据辅以对未知之地的想象,被绘制成一幅幅 视觉享受的比较图,将冰冷的科学数据变成了充满美感的艺术作品,整个世界便浓缩为人们手中那别具特色的地图集。 书中的绘图展现了一种与
书号:9787571338640 书名:宇宙视觉史(精装)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是兰思仁和他的团队多年来科研成果的结晶。 全书分为“景文万象世遗档案”“物华天宝遗产价值”“薪火相承持续发展”三篇,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 概述了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概况。 分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展示了其独树一帜的自然风光。 研究了武夷山中亚热带典型植被类型,从物种、遗传、生态系统角度展示武夷山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梳理了闽越王城遗址的考古价值和保护管理。 梳理了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萌芽、发展、传承以及名扬四海的历程。 梳理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历史脉络、保护价值。 概述了武夷山的艺术瑰宝摩崖石刻承载的历史底蕴、遗产价值。 介绍了武夷山的申遗历程、保护机制的历史演化,以及武
该书为《中国古生代区域综合地层及标准化石图集》之一。该丛书共6册。 (1)科学性:代表中国古生代地层的最高研究水平;囊括了中国古生代研究的典型剖面,及各个时代的标准化石描述;作为标杆地层及标准化石,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 (2)普及性:丛书文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约60个综合柱状图,多个高分辨率标准化石图版,可用作工具书;可用于研究部门查阅资料,深入地质研究;可用于地质部门的地质调查,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等;也可用于学生的学习资料。
地球约70%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但是人类仅探索了海洋的5%。海洋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只有充分认识海洋,才能更好地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数次的深潜向我们揭示了种种海洋奇观:环境恶劣的海底热泉、外观奇特的海洋生物、比喜马拉雅山脉更高的海底山脉…… “深海女王”西尔维娅·A.厄尔运用她超过7000小时的潜水工作成果,呈现更新的海洋知识。全书回顾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介绍了海洋的特性、演变、现状,以及各种海洋生物,并探讨了碳排放、蓝色经济等前沿议题,深刻论述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它配有300多张珍贵图片,展示了壮观的水下世界,为我们带来一场奇特的海洋之旅。
本书为作者研究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已发表的部分成果,涉及按地体和活动观对青藏高原结构的新划分、青藏高原北部早古生代地体构架及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机理、不同时期地体拼合/地壳缩短与碰撞造山类型、喜马拉雅大规模地壳变形、周缘造山带的崛起,以及大型走滑运动对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影响等。 本书对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生产和教学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工作,是对北京地区各种类型湿地生物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是北京地区首次规模、范围的有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涉及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土壤动物、昆虫和湿地的脊椎动物,同时对北京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湿地生物监测、利用方案,为湿地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对今后开展各种关于北京湿地的研究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适用于生物、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研究及工作人员。
本书系统介绍了水合物的结构和基本物性、水合物相平衡热力学及生成/分解动力学、油气输送管线水合物控制技术、水合物固态储存和运输天然气技术、水合物法分离混合物技术、地层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方法、天然气水合物和气候环境间的关系等。本书在侧重介绍作者所在课题组近年来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对外的进展也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气体水合物的入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气体水合物科学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三十年来“优选变化”的研究,把地球科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地球内部和表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在影响着人类享用的环境与资源,而这就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本书是在二十年教学科研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前五章介绍各圈层的构成与来历,后五章讨论不同时间尺度的地球系统演变,很后两章介绍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全书以圈层间相互作用为主题,重点突出机理追究和问题探讨,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
自1993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鸿文教授课题组对中国代表性的富钾岩石(非水溶性钾矿)资源概况与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本专著即是在上述实验研究的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课题组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绪论部分论述了中国钾资源与钾盐(肥)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篇富钾岩石各论部分论述了代表性产地非水溶性钾矿的研究简史与地质背景、资源概况、矿石的物相组成与化学成分、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及重要实验制品的理化性能等研究成果;下篇相关应用技术部分介绍了实验制品13X型分子筛用于净化处理含重金属(Cu2 、Pb2 、Zn2 、Cd2 、Hg2 、Cr6 、Ni2 、Fe2 、Mn2 )及NH 4废水、对海水中K 的吸附性能以及用作洗涤助剂,以钾长石粉体为原料水热合成L型分子筛,实验合成雪硅钙石用于净化含Pb2 、Cd2 、H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