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交叉学科。它横跨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智的生物学奥秘,站在心理学、神经学、信息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前沿。 一直以来,本书都被誉为认知神经科学教材的金标准,由该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迈克尔 S. 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等世界知名学者撰写。本书(原著第五版)对内容编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杂的核心认知过程(大脑半球特异化、感觉和知觉、物体识别、注意、运动、记忆、情绪和语言)以及控制过程(认知控制、社会认知和意识)是如何由大脑潜在的生物学基础实现的。本书展现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发现和临床应用,既是学习认知神经科学 第1课 的良伴,也能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复杂系统、人工智能、计算社
本书是关于洞穴中的生物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性著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洞穴生物学的基本范畴、研究简史及相关的洞穴学基础,提供了新的材料;基于新的分类框架,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洞穴生物多样性的基本面貌及真洞穴动物普遍性的生态生物学特征,体现了新的发现;就洞穴古生物学、洞穴考古、洞穴旅游与探险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融入了新的内容;对于洞穴的基础性功能、民生作用、受胁状况及洞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问题进行了新的梳理,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新的见解,特别对于洞穴生物的类群划分,洞栖性蝙蝠的栖息生态和伞护性,以及洞穴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形成路径与机制进行了新的论述,反映了国内外洞穴生物学与生态学新近的学术成果、研究趋势与前景。
为纪念创刊125周年,2005年Science杂志评出了125个最重大的科学问题,其中“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排在第二。意识的本质是生命科学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对行为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是迈向该目标的第一步。神经科学一直存在一个逻辑矛盾,即动物(包括人)能够瞬时完成记忆,而记忆存储所依赖的基于化学突触的神经元网络却不能瞬间形成。因此,大脑必然预先储备大量的“冗余”神经元网络,以编码不可预测的内外环境输入。然而,化学突触是高度可塑的,长期不用或无刺激输入就会衰退。动物和人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看似无用的行为现象,实质是为了保持冗余神经元网络的活性。本书详细地讨论了冗余神经元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竞争,即间接选择的过程。基于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可以解释诸如玩耍、成瘾、做梦、性欲和同性恋等依据现有进化理论所无
为什么植物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而动物不能?为什么领鞭毛虫被认为是所有动物的祖先?为什么鸟类的呼吸效率比我们的 高?为什么地球上所有大漠都位于北纬30°或南纬30°附近?为什么自然发酵的葡萄酒只含12%的酒精?这些答案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 本书依照普通生物学的课程大纲编排,带领读者了解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全书共分为8个单元,包括生物学概述、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植物、进化学与生态系统等内容,配合全彩插图能够培养读者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重要的生物过程”“关键学习成果”“调查与分析”“本章回顾”“本章测验”等版块能够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个章节的内容,锻炼生物学学习的逻辑思维与读懂图表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深入学习生物学打好基础。
虎子是一只从出生就被人类跟踪研究的野生大熊猫。它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也遭受了动物园里“电刑”之苦。但是幸运的是,虎子如今自由地生活在属于它的野地中。据科学家统计,每10只大熊猫中就有1只仍被关在动物园里或饲养场里……《熊猫虎子》作者潘文石通过17年的野外科学考察,真实记录大熊猫奇特的生活方式及其神秘的“社会”结构。充满激情的文字和珍贵的野地大熊猫图片将改变你对大熊猫的印象,也将引发人们对环境伦理的深层次思考。
本书系统梳理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议题由来、谈判过程发展,详细整理了议题的产生背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形成与生效、《名古屋议定书》的达成与生效各个阶段主要谈判热点问题与各利益集团的观点。探讨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立法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履约行动与进展等,收集整理了执行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一些典型国家立法示范(立法过程、主要条款和规定等)、主要技术文件(模式协议等)和一些国家具体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项目示范案例。
为迎接2021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编写了《生物多样性云南史辑 》一书。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为集中的地区,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也是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极高的价值,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筑牢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该书稿系统地记述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和历史资料,全面、深入地呈现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展示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体现云南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预计该书稿出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引人注目的动作类群之一,并与其它生物类群一起,共同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台湾有蝴蝶约400种,《海南岛蝴蝶》记载了海南岛蝴蝶600余种,并将蝴蝶的研究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唤起人们重视对热带森林的保护。 《海南岛蝴蝶》一书发表的新种,新亚种和中国分布新记录之多,在我国已发表的地区性著作中是没有先例的。本书在蝴蝶区系、生态分布方面的研究也比较突出,这是作者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本书图文并茂,为人们介绍了蝴蝶的基本知识,可供科研工作者和蝴蝶爱好者参考应用。
实验前该准备哪些试剂?怎么配制实验试剂?实验前该准备哪些仪器?怎么培养海马神经元?怎么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学?怎么鉴定神经元?怎么培养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怎么培养神经干细胞?怎么培养原代神经胶质细胞?怎么测定小胶质细胞趋化、迁移、吞噬功能?怎么测试实验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怎么检测基因芯片?怎么做神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怎么应用Image J 神经生物分析软件、GraphPad Prism 6.0软件、SPSS软件? 本书图文结合予一一介绍。实验流程严格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老化研究所(NIA)的标准、规范执行。内容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本书适合从事神经病学研究的人员,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研究生、医学院校基础研究人员,特别适合初学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