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清华大学承办的全国生物信息学暑期学校课程,高度概括地介绍了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紧密相关的11门基础课程和15个前沿专题报告。全书分12章,包括: 生物信息学引论、生物信息学中的基础统计、计算基因组学专题、生物信息学中的高级统计、计算生物学算法基础、生物信息学中的多元统计、人类疾病关联研究方法与实例、生物信息学中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生物信息学应用工具、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础、中医药研究的计算系统生物学方法、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前沿等。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生物信息学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还可作为生物信息学领域专业研究人员高度概括而又不失系统性的参考书籍。
本书是关于基因测序技术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全面覆盖了基因测序发展、RNA测序、DNA测序、基因组测序和拼接以及基因测序的应用等。作为一本实验技术类专著,本书不仅较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技术的具体操作和程序,更着力于对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本书可以作为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实验室参考工具书,同时也可供医学基础等相关专业师生及科学工作者参考。
《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原书第3版)》是一部全面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职业状况,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仿镇建模、生物仪器、传感器、信号处理、生物电、生物传输、医学成像、光学与激光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此外,书中的附录还介绍了计算机软件MATLAB和Simulink的使用方法。书中各章都包含了例题、习题和参考文献目录,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不仅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难得的一部好教材,而且对于生物学、医学和其他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此外,它对于致力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也是一本值得常备的工具
本书系统介绍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细胞活性与细胞特性研究检测技术、细胞质量控制及身份验证、细胞恶性等研究检测技术。作者从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立开始,循序渐进地阐释了进行细胞培养及利用细胞进行实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清晰地展示了各项实验的规范操作(随书附赠光盘)。本书适合医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医学生等阅读参考。
这部《中国大型真菌》专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较全面系统地各类大型真菌1701种,隶属于21目,72科,298属。其中包括了多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很多记录种和部分新种及特有种。除对每种都进行了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产地的记述外,还对食用、药用、有毒、木腐、菌根等具有经济用途的种做了标注。每种均有形态或生境彩图,共计2700余帧。另外有关真菌专业知识采用了黑白线条图解或图示加以说明。书后还附有经济用途总览表以及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索引。 本彩色图著可供菌物学、生命科学、菌根学、医药学、农林牧、食用菌、卫生防疫、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原书第3版)》是一部全面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职业状况,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仿镇建模、生物仪器、传感器、信号处理、生物电、生物传输、医学成像、光学与激光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此外,书中的附录还介绍了计算机软件MATLAB和Simulink的使用方法。书中各章都包含了例题、习题和参考文献目录,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不仅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难得的一部好教材,而且对于生物学、医学和其他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此外,它对于致力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也是一本值得常备的工具
本卷是《中国真菌志 第十卷 锈菌目(一)》的续篇,记述了我国寄生于双子叶植物柄锈菌属的种计237个。每种有形态特征描述、寄主及分布,附孢子线条图233幅,并附参考文献及锈菌和寄主植物的汉语名称和学名索引。这是作者多年来对我国锈菌进行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的部分研究成果。 锈菌是常见的高等植物专性寄生菌,是多种经济植物重要的致病菌。植物锈病的准确诊断有赖于菌的准确鉴定。本书可供菌物学科研人员、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生物系和植物保护系师生参考。
本书收录的各种大型真菌全部采自小兴安岭林区,为了有力普及和推广这些大型真菌开发的相关知识,便于识别所有大型真菌,本书用彩色照片配文字说明,按科归类排序。 这是一本集我国所有木本植物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及英文名称之大成的重要工具书。共收集木 本植物13145种,依据植物的演化进程,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先后顺序分科分属排列。内容全面,查阅便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共收录了小兴安岭的大型真菌466种,其中食用菌266种,药用菌33种,食药兼用菌55种,有毒菌52种,其他菌100种。
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感染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烈性传染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随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各种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耐药菌株的快速形成、流行,在健康人不致病的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在此类人群中却引起了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甚至是致命的感染。本书分三篇共35章。篇一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介绍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如今日渐走近大众的视野,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人类是否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在进行着再?合成生物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关于如何开发和应用基本工程原理的学科——也就是把象牙塔里那些学术的、纯粹的、甚至是自娱自乐或者抽象的东西,转变成能够对社会带来影响甚至变革的实际事物。世界上首个所谓人工合成生命体(克雷格·凡特的丝状支原体)的遗传代码中加入了一小段人类文本,其中的一条是:“To live, to err, to fall, to triumph, to recreate life out of life”(去生活、去犯错、去失败、去胜利,去用生命重新创造生命)。
眼睛是自然界最精密复杂的机器。本书融合了作者及其团队在机器人视觉领域、神经生理学领域和仿生学领域的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从人眼的生理结构和其运动控制神经系统的描述出发,贯穿生物视觉系统的数学模型,涉及图
本书系统介绍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细胞活性与细胞特性研究检测技术、细胞质量控制及身份验证、细胞恶性等研究检测技术。作者从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立开始,循序渐进地阐释了进行细胞培养及利用细胞进行实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清晰地展示了各项实验的规范操作(随书附赠光盘)。本书适合医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医学生等阅读参考。
白腐真菌是一类具有引起木质白色腐烂功能的丝状真菌的总称,以白腐真菌为代表的真菌技术体系是生命科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本书共分九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点及生物技术体系。全书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发展历程;从一般生物学、酶学、分子生物学、生物降解规律、生物研究方法及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反应器工程等方面展示了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技术体系,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面上讨论了白腐真菌机理研究和潜力开发所面临的问题、机遇、挑战及前景。书后附录为重要名词术语的中英文对照,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将学术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上的应用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阐述白腐真菌生物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同时,为读者提供研究和开发白腐真菌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的手段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