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 。上篇主要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普 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目的,既有基本技能操作,又 有微生物卫生检验及简单应用性试验,内容基本涉及 了微生物理论课的所有章节。下篇着重介绍了工业微 生物育种所采用的经典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菌 种分离鉴定、传统诱变、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性能进行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能学习工业菌种开发的完整实践环节,全面掌 握工业微生物菌种分子育种的全过程。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叙述翔实,每个实验 后均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理、 工、农、林、医各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之用 ,也可供相关生物科技工作人员参考。本书内容由梁 新乐编写。本书内容由梁新乐编写。
本书是在<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两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伯杰系统,常见细菌的检索表,属的提要及种的鉴别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鉴定的方法,包括常用的传统分类基本方法和目前通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快速鉴定和自动化鉴定系统等。本书对从事生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综合性物系,农林医院校的有关师生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
本书内容涉及(1)中国盐湖情况(2)中国盐湖放线菌多样性资源,包括可培养资源和非培养资源。(3)盐湖放线菌新物种的系统分类(4)盐湖放线菌分离技术(5)盐湖放线菌抗生素功能基因挖掘(6)盐湖放线菌抗盐基因及其机理(7)中国盐湖放线菌开发及展望等。
本书记述的蛙蛇是泛指性和有尾类动物以及蛇、晰蜴鳄类。 全书共收录蛙、有尾类等两栖类动物14科34属50种,蛇、鳄、蜥蜴等爬行类动物14科38属52种,其中多为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种类。以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记述各物种的名称、分类地位、保护级别、分布、形态特征和习性等,通过对本书的查阅,可以较快地识别有关物种。该书将为各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濒危物种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很好的参考,本书也可以用于科研、教学以及培训、宣传和科普等方面。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绘而成。本书共记载中国的两栖动物已知种302种(亚种),其中包括3个新品种、1个新属。每个种有彩绘图或墨点图、文字叙述、地理分布图,还有纲、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和各阶元成体、蝌蚪、卵群的检索表。书内有形态图449幅,其中彩绘图360幅,墨点图89幅,绝大多数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近模式本产的标本绘制而成的。文本后还附有中文名、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中国部全面系统的两栖类彩绘图鉴,记载了迄今为止的中国已知物种,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工具书。 本图鉴可供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校、农林牧业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海关、商检、邮政、交通、防疫、卫生等单位有关人员参考。
《病毒分子生态学》以这门新的的病毒学分支学科为对象,对病毒分子生态学的基础、正常病毒群,及病毒利用、调节和对抗机体免疫反应等进行了论述。正文二十二章中,重点讨论了分子生态病毒学的发展规律,指出了病毒分类是分子生态病毒学立论的必然基础,提出了正常病毒群的概念,涉及了病毒持续感染与分子生态环境条件的关系,举例叙述了几种常见病毒病的理论与实践,如人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EB病毒的潜伏与转化作用,核糖体灭活蛋白的抗病毒机理,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等等。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本科教材。全书共分三篇,20章。篇微生物学概论,阐明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和病毒;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控制和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及其应用;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以及微生物的分类。第二篇免疫学基础,简要阐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其中包括抗原、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和免疫学的应用。第三篇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制药、抗生素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和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附录部分为本书中出现的微生物、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本书可供生物制药和药学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药物研究和药物检验人员的参考书目。
藻类学是研究藻类这一淡水和海洋食物链中初级光合生物的科学。藻类不仅是浮游动物和滤食性贝类的重要食源,而且具有独特的系统演化地位和生态位功能。《藻类学》自从1980 年版面世以来,已逐步成为藻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藻类学(原书第4版)》保持了初始版本的样式,同时包含了的关于核酸测序研究等诸多信息。此外,藻类的详细生活史图例及相关类属的细胞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经济价值等信息完整的呈现给了读者。《藻类学(原书第4版) 》(作者R.E.李)适合于选修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植物学(藻类学)、湖泊科学及生物海洋学等课程的高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绘而成。本书共记载中国的两栖动物已知种302种(亚种),其中包括3个新品种、1个新属。每个种有彩绘图或墨点图、文字叙述、地理分布图,还有纲、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和各阶元成体、蝌蚪、卵群的检索表。书内有形态图449幅,其中彩绘图360幅,墨点图89幅,绝大多数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近模式本产的标本绘制而成的。文本后还附有中文名、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中国部全面系统的两栖类彩绘图鉴,记载了迄今为止的中国已知物种,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工具书。 本图鉴可供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校、农林牧业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海关、商检、邮政、交通、防疫、卫生等单位有关人员参考。
本图志收录了庞大的抚顺昆虫群的家族,共计8目55科174属199种。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述琥珀昆虫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分类最系统的大型图册,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抚顺昆虫群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是在地层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世界上古近世时期的一个群,它是一个既有更多的原始性,又出现进化特征与独有的特征三者兼并共存的新类型,尤其是与较新时代的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昆虫性质完全不同,这在地层垂直剖面上的划分与对比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在昆虫演化关系上,抚顺昆虫群表现出独特的中间类型,这对于探索昆虫从中生代向古近世的演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三是在区系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东亚古陆始新世独有的新类群,占据世界古昆虫区系的重要位置,为古昆虫区系划分提供了新的化石类群,这对古昆虫
本书为修订本。该书保留了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增添了大量操作和研究图片,使操作要领、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图文结合,直观明了;实验方法突出技能培养和实验成败分析,各章单设实验注意事项,既介绍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提出初学者易出现的差错或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充实了细胞研究技术和动物常用的细胞注射技术等内容。全书将实验准备、细胞培养、细胞研究融为一体,既适合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学训练,又适合自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