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世界 花卉设计师、小花农场的创始人艾琳?本泽肯,以郁郁葱葱、充满活力、浪漫的花卉设计而闻名。远离城市,临河而居,种一片花田,与花香为伴。而小花农场中的大丽花是其中 动人的风景之一。艾琳?本泽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为读者打造一本美丽全面的大丽花指南:?大丽花是现在 的鲜切花材之一,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大小和形式,种类之多,几乎可以满足每一个花园空间和风格的需求。 ?在本书中,你可以获得大丽花种植、收获、花艺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同时这也是一本大丽花品种全书,数百张高清照片,详细介绍了超过350个大丽花品种。 人人都爱大丽花,与大丽花相伴的日子,日日是好日,日日溢满甜美。
《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通过实地调查和历史资料相结合,全面系统的对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全书共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丹霞山自然概况、丹霞山地质地貌及土壤特征、丹霞山植被类型及其特征、丹霞山植物区系的性质与特征、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及珍稀濒危种、丹霞山植被景观与古树名木、丹霞山资源植物及其保护、丹霞山昆虫物种多样性、丹霞山鱼类物种多样性、丹霞山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丹霞山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丹霞鸟类物种多样性、丹霞山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丹霞山珍稀濒危动物及其保育、丹霞山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丹霞地貌区的特征生态过程、丹霞山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编目、丹霞山动物生物多样性编目。《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对评价丹霞山地区生物资源的科学价值、遗产价值,对探讨和
吴健梅编著的《中国最美野花200》所使用的250多种野生花卉的精美图片,重点覆盖了西南华南,并部分介绍了华北和华中地区野生花卉。本书将不同地方的野花芳姿,通过这本书的浓缩,图片配以散文文字,呈现给广大读者,或是川西高原珍稀的绿绒蒿,或是滇西北高原惊艳的云南豹子花,或是华南山野中雅致常见小花。本书的特点是图片冲击力和文艺味的文字说明,具有时尚科普书的特征。本书适合普通大众,尤其是关注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植物爱好者、户外旅游者、艺术摄影爱好者、生态摄影师、环保人士等阅读。
著者就中国苔类和角苔类的丰富资料,根据几十年来外苔藓植物学工作者发表的研究报告、书刊和采集的实物标本,以苔类植物雌苞(花)的演化程度提出新的分类系统表,介绍我国苔纲和角苔纲科属的概况,以及各属中已记录的种间区别、生境、产地及其世界分布情况。附有科、亚科、属、种的检索表,以及部分种的特征图。计有中国产2纲、8目、55科、l56属、923种(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 本书可供植物学工作者以及森林、医药、环境保育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依据林将之编写的《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从一片树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身边树木的名字,《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是面向初学者的树木图鉴。介绍了行道树、公园树等约140种看得到的树木。以树叶扫描图片为主,给出了树皮、树姿等众多数量的图片。 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
《中国茶园土壤和茶树中的矿质元素》引用了30多年来相关研究公开发表的数百份论文的数据和资料,旨在全面而翔实地论述茶园土壤及茶树茶叶矿质营养元素分布规律,茶叶中矿质元素的营养保健和卫生安全问题。《中国茶园土壤和茶树中的矿质元素》包括元素在土壤中和从土壤到茶树直至成品茶叶及冲泡饮用有关的生理生化机制及药理学毒理学问题,也包括元素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的分析。
该书收载了植物古汉名4394个,分属于177科,800种。附图789幅,80余万字。对每个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流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态图便于读者识别。作为我国部《植物古汉名图考》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带来莫大的方便。
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对来自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感兴趣。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已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密集的健康产业,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世界植物资源王国,在发展植物活性成分产业方面具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近十年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产业和资源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功能性食品、医药品相关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尚十分薄弱,无法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近5年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为系统总结5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
该书收载了植物古汉名4394个,分属于177科,800种。附图789幅,80余万字。对每个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流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态图便于读者识别。作为我国部《植物古汉名图考》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带来莫大的方便。
本书是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总结。作者根据多年来的野外考察经历,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运用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等级;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以及保护现状;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特征、原因及保育对策。本项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初步结果将为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编目、数据库的建立及保育对策提供手资料,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部门参考使用。
全书共十四章,其中至第七章主要介绍蛋白质组概念、产生背景、重要性和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包括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芯片、生物质谱、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组学相关数据库);第八至第十三章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研究内容涉及植物遗传多样性、植物发育(包括种子发育)、植物逆境(包括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和蛋白标记与PQL;第十四章主要介绍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操作指南及相关说明,便于初学者了解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的一般操作程序。另外,本书增加了附录,包括双向电泳完整的操作步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的配置、细胞样品的一般处理步骤、组织样品的一般处理步骤及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相关数据库,主要供负责具体操作的实验人员参考。本书适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精)》原则上收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批)》(1999年)和《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的所有物种,但由于少数物种的分类学地位存在极大争议或野外居群一直没有被发现,编委会经过讨论,决定将百花山葡萄、乐东石豆兰、大羽桫椤、异形玉叶金花和金平桦等5个物种从图鉴中删除。所以本书共收录种、亚种及变种361个。 印红主编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精)》分为藻类和菌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部分。每部分内部按物种所属科的拉丁学名字母顺序排列。考虑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批)》作为法律条文的附件,具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力,编委会决定本书基本沿用《中国植物志》科的概念,从而与名录相对应,但在另外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系统学的快速发展,许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清吴其濬编。全书共收录1714种,比《本草纲目》尚多出500余种,是我国收录植物种类最多的传统植物学文献。吴氏以实物观察为依据,询之老圃牧竖,对以往文献记载补其不详,纠其悠谬,议论切中实际,详博精密,代表了传统植物学研究的水平。而《图考》所著录植物皆附有插图,墨线缮绘严谨,是古代植物学著作中最为精美者。本次以浙江图书馆所藏光绪八年(一八八〇)山西濬文书局重印本影印出版。
《滇池常见浮游藻类图册》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可满足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浮游藻类监测业务需要,也可以作为社会公众的通识图册,鉴于编者知识和经验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使用者批评指正,并期望随着显微摄影设备的改进,更精致、完善的图册会早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