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梅编著的《中国最美野花200》所使用的250多种野生花卉的精美图片,重点覆盖了西南华南,并部分介绍了华北和华中地区野生花卉。本书将不同地方的野花芳姿,通过这本书的浓缩,图片配以散文文字,呈现给广大读者,或是川西高原珍稀的绿绒蒿,或是滇西北高原惊艳的云南豹子花,或是华南山野中雅致常见小花。本书的特点是图片冲击力和文艺味的文字说明,具有时尚科普书的特征。本书适合普通大众,尤其是关注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植物爱好者、户外旅游者、艺术摄影爱好者、生态摄影师、环保人士等阅读。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参阅了外有关蕨类植物学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蕨类植物学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和作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蕨类植物分类、生态和地理分布,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起源与演化及分子系统学等内容。在蕨类植物分类部分,详细介绍了66科、170属、310种蕨类植物的特征并附图片。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本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洁,共记录了东北草地常见植物种约400种。每个物种的主要植物学分类特征文字叙述在200字以内,突出特点加重点号,同时增加一些类似物种的对比描述,以方便读者使用。全书编排采用恩格勒系统(1964年版本),与现有植物志及植物检索表保持一致,便于共同查阅和使用。
张树林、戴思兰主编的《中国菊花全书(精)》系统介绍了中国菊花的历史文化和中国菊花界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中国菊花发展历史、菊花文化和艺术、中国菊属植物资源、菊花起源和品种群形成的过程、菊花品种分类研究、菊花育种研究和栽培技术,以及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国传统菊花品种和新育菊花品种800余个。 《中国菊花全书(精)》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供园艺学、园林学、植物学、育种学和花文化等相关学科从事研究和生产的有关人员参阅。
本书是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总结。作者根据多年来的野外考察经历,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运用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等级;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以及保护现状;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特征、原因及保育对策。本项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初步结果将为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编目、数据库的建立及保育对策提供手资料,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部门参考使用。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清吴其濬编。全书共收录1714种,比《本草纲目》尚多出500余种,是我国收录植物种类最多的传统植物学文献。吴氏以实物观察为依据,询之老圃牧竖,对以往文献记载补其不详,纠其悠谬,议论切中实际,详博精密,代表了传统植物学研究的水平。而《图考》所著录植物皆附有插图,墨线缮绘严谨,是古代植物学著作中最为精美者。本次以浙江图书馆所藏光绪八年(一八八〇)山西濬文书局重印本影印出版。
本书研究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木与生活、木与科学、木与人文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木与生活篇中,通过分析人类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方式演进过程,揭示了人类生活对木的依赖和木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木与科学篇中,讨论了中国古代发明和现代计算、测量、计时与能源科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木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木与人文篇中,探讨了木对音乐、美术、文学和文化传播技术的起源、产生与发展的关键作用和重大影响。通过系统的分析研讨,充分认识到木对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木,就没有现代的人类文明。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木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认识植物从身边开始。认识一种野花的名字,能让我们与身边这些无言的生命进行沟通。《城市野趣:一步一花》选取介绍了365种生长在城市小区、道路两旁和花园绿地里的常见野花。与人工栽培的花木不同,每一株野花都是大自然的精灵。不用远离城市,在路旁,在楼下小区就能感受自然的生机和竟境。本书既适合普通植物爱好者,也非常适合父母教孩子识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