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在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 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资源展开系统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多样性调查结果汇总,基本反映雅长苔藓植物的全貌。 本选题分为两卷,分别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卷以及藓类植物卷,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系统介绍雅长苔藓植物共83科200属484种,其中苔类和角苔类植物179种,藓类植物305种,包含广西新记录科2科、广西新记录属9属、中国新记录种7种以及广西新记录种79种,按志书格式编写,每个种均提供简要的特征描述以及清晰的显微结构解剖图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种均提供清晰的野外生境图。
本书在名物命名的相对可论证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古汉语植物命名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对单个植物命名的具体考释,总结和归纳了植物命名的特点和规律。本书总结了前人植物释名中存在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与源义素的对比,分析了植物命名义的意义性质、构成及特征,并归纳了几种探求植物命名义的有效方法。认为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与人们在植物命名过程中的思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本书还从音义联系、词的形成的角度,描写与归纳了植物命名造词的方式方法。
本书由我国有名植物分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汪劲武编著,教读者科学识别和趣味鉴赏身边的植物。全书共收录植物近500种,涵盖常见科属,以花卉和草药为主,包括野生和栽培种类。每种植物一般先介绍种名、两三句简言,扼要说明该植物的重要特征;接着描述其详细特征、分布地区、用途、入药功效等;然后是识别要点,挑出该植物很重要识别属性提供给读者;很后,部分植物增加了趣味拓展,包括诗词、典故、传说和故事等,旨在增强趣味性,加深对该植物的认识。本书可供植物爱好者野外识别植物时参考,也可供园林园艺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在刘穆著《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各版书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而成的一部基础科学理论著作。本书仍保持着以前各版书的特点——科学性较强,内容较新,附图质量高,可读性强等,并在本版书中加强了这些特点。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农、林、中医等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书籍,亦可作为研究生、教师、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植物考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对考古发现的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的研究,来解释古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这些年学界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植物遗存的提取和检测方法的摸索改进以及各遗址检测资料的积累上,资料和研究都处于零散状态。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对这些零散的资料,做个相对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史前植物考古的一个阶段性小结,虽然还很薄弱,但构建起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至少有利于今后整个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沂山植物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沂山自然概况、沂山植物概况、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金粟兰科—五加科)。下卷包括被子植物门(伞形科—兰科)。全书描述了沂山及潍坊各公园常见栽培的维管植物145科610属1057种5亚种41变种9变型及7栽培变种,配有插图1068幅,并附有彩图97幅。全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研究沂山乃至潍坊地区的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等的重要参考资料。 《沂山植物志》可供从事植物学、生物多样性、林学、中药学、环境学、自然保护等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该书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紫金牛科植物6属90种(含1变种)。物种拉丁名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第五十八卷和FloraofChina第十五卷,属和种均按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首次使用的中文名后面加注“新拟”。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别名等分类学信息、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和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显示物种形态学特征。其中,引种信息和物候信息按植物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由南往北排列。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植物园紫金牛植物名录、各植物园的地理环境以及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
《中国淫羊藿属植物彩色图鉴(精)》是一部反映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的种类、分类学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用途的专著,包括了总论、各论、附录三个部分。总论简述了淫羊藿属植物分类学简史,淫羊藿属植物形态学特征,中国淫羊藿属植物非腺毛形态特征,中国淫羊藿属分类系统及中国淫羊藿属植物质量评价。各论收载了中国淫羊藿属植物47种及1变种,并对文献引证、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染色体数目、居群分布情况、药用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每种淫羊藿配有植株彩色照片、花各部特写照片等。同时,介绍了国外淫羊藿属植物9种以及3存疑种。附录收载了淫羊藿属植物中文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及主要参考文献。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部具有创见性的、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专著,可供从事药用植物、植物资源、制药企业等工作、科研及教学人员的参考。
本书主要以观察笔记的形式,循着节气物候的线索,介绍了武汉城市环境中的80余种乡土植物,并配以作者的亲笔手绘图。入选的植物均为常见物种,对武汉独特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书中介绍植物的花、叶、果等方面均具有可供“一招辨别”的特征。并适当介绍同科、属植物的识别,力求为少年儿童及自然爱好者打开一扇认识乡土植物、感受身边自然的门。
《中国药用植物种子原色图鉴》通过形象直观的药用植物种子原色图片,再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106科434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和种子外形群体及部分种类的个体与结构解剖图,图片清晰,特征明显,易于甄别。
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和深入研究小兴安岭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的学术著作,是著者对小兴安岭五十年来植物采集调查的系统总结。全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是植物区系学的研究,包括自然概况,物种组成分析,科、属及种的分布区类型,特有植物,植物区系分析;第二部分是植物自然分布,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生境、县级分布产地和地理分布区。全书共收载小兴安岭维管柬植物114科439属1021种1亚种115变种24变型。 本书可供植物学、地理学、生物多样性、林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植物园在长期的收集评价、保存栽培中,积累了大量的植物引种评价信息和园地栽培观测的记录资料,然而因不同历史时期条件所限,各植物园长期以来缺乏数据整理和编目研究,使得植物园许多有研究和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和基础数据没能及时得到充分利用。迁地栽培植物的基础资料整理和编目是资源发掘利用的前提,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研究任务,对我国农林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源头植物资源评价、发掘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丛书以我国收集栽培规模大、数据积累基础好的12个主要植物园中迁地栽培的约18000种植物为主要资料整理而成,共分十卷。每种植物包括:种中文名、拉丁学名、分布(植物园)、鉴别特征、植物图片。 卷收录:爵床科、槭树科、猕猴桃科、龙舌兰科、番杏科、八角枫科、泽泻科、苋科、石蒜科、漆树科、钩枝藤科
《植物分类学》是编著者在云南大学从事“植物分类学”教学的资料总结。使用1098张彩色照片,直观介绍种子植物163科,580属,909种。《植物分类学》共分五章:章绪论,介绍植物的多样性与分类学的必要性、植物分类学简史和植物分类学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介绍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史、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原则、规则和辅则等内容;第三章植物学拉丁文基础,介绍拉丁文字母和发音、植物学拉丁文语法和植物学拉丁文句法等内容;第四章裸子植物分类,介绍裸子植物11个科的常见种类或代表种类;第五章被子植物分类,介绍被子植物152个科的常见种类或代表种类。书后附有拉丁学名索引。
本书首先介绍Lindermayer系统,然后根据植物生长的自相似性,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则,利用分形几何的知识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而对植物的生长规则给定相应的算法,利用L系统非常逼真地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而后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本书从高于现实的思想高度挑战建立数学模型并寻求算法,来刻画现实中的已知结构,利用L系统对鲜活组织中不能够直观观察到的过程给出直观表示。本书假设读者具有大学数学水平,所有基本概念都是以独立的风格提出的。 本书适合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