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波兰博物学家卜弥格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他生前 出版过的著作,1656年在维也纳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二十几种中国或亚洲的动植物,如菠萝、桂皮、松鼠、麋鹿等,并配有若干与之相应的彩色版图,画面十分生动。每幅版画标有中文和拉丁文的名称对照。此书是来华传教士所写的 本关于中国动植物的书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包括23幅手工上色图版,其中一幅为折叠插页,另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彩色摹本,羊皮面。此次出版,采用原大原色原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
梅花山 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 批准列为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梅花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图鉴》编纂于全面及深入的野外调查工作之上,期间共采集标本970号,累计达到1824份。此图鉴凭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蕨类植物学专家团队对标本的 鉴定,详尽地记录了福建梅花山 自然保护区中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包括13目、27科、86属以及239种。在分类编排上,科级分类遵循蕨类植物PPGI系统,而属级与种级分类则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排序。
本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对一些智慧农业的典型国家进行介绍。本书还对智慧农业的技术框架、技术要点、核心技术等做了详细的梳理与介绍,对一些典型的应用系统做了重点介绍,同时结合多利农庄自身的发展和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书中的案例分析均是以多利农庄为依托的典型案例,如多利水肥一体化系统,成都郫县产业化生产项目,imec膜种植技术,质量追溯系统案例、电商系统等,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阅读本书,我们期待读者能对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形态有所了解,为智慧农业的应用开发及项目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书共收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土植物和部分栽培植物239科、1090属、5223种(包括种、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藓植物有43科、95属、170种,蕨类植物有30科、6l属、264种,裸子植物有10科、22属、66种,被子植物有156科、912属、4 723种,并对其主要形态、产地、生境及外分布作了记述。 本书可供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林业、农业、畜牧业、园艺、旅游、环境保护、医药卫生、植物检疫、科学普及等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参考。
本卷收载恩施蕨类植物331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1科98属[秦仁昌系统(1978年)];对科、种的名称、引证、形态特征、分布及生态环境等均作了扼要的介绍,并配有物种的详细彩色图片;对全区内的蕨类植物均有明晰、实用的检索表,便于厘定植物所属的科、属、种。本卷文字描述简练、易懂、实用,图文并茂,是一部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地方性等特色的专业工具书,可供农、林、园艺、医学、环保、轻工业、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丰富,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属性的植物类群,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加工、化妆品等行业。此书资料来源广阔,图文并茂。文字说明包含了植物拉丁名、中名、药名、形态特征、主要芳香成分、药用等,图片包含了植株、花果、饮片等。几乎每种植物(芳香药用植物)都有较为准确的精油含量检测。
上海植物图鉴主要介绍上海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卷(室外)、乔灌木卷(室外)及室内观赏植物卷,涵盖上海温室植物、野生植物、入侵植物以及园林植物。草本卷包含近10000种草本植物,全书按照科、属、种顺序编排,相似植物集中展示;每种植物1-3张图片,以展示其重要特征及观赏特征为主,包括大量叶子的无背景特写图等。内容力求简洁明了,摒弃大量文字性描述,仅包括科、属、种、学名、在上海的生存状态(属于原生、入侵、栽培等),以及一句话概括的重要识别特征。
兜兰属植物曾经令数代园艺家着迷。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原产中国的一些兜兰种类,如杏黄兜兰(P.armeniacum)、硬叶兜兰 (P.micranthum)和麻栗坡兜兰(P.malipoense)等才开始崭露头角,继而西方。它们曾多次获得在兰花界所能得到的奖,因此在那以后,中国的兜兰类植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本书所涉及的大多数国产种类都曾在野外考察过。本书为之捉供了植物自身及其生境的彩色照片。至于非国产种类,除了进行分类整理外,对每个种至少提供一张彩照和一个简短的描述。为了满足外国读者的需要,所有分类学的描述和讨论都用中、英文书写。此外,对兜兰属的历史、形态与繁育、生态、地理分布、保育、杂交情况、栽培方法、繁殖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也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适合植物学领域的大专院校学生、教师,从事兰花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兰花爱好者阅读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丰富,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属性的植物类群,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加工、化妆品等行业。此书资料来源广阔,图文并茂。文字说明包含了植物拉丁名、中名、药名、形态特征、主要芳香成分、药用等,图片包含了植株、花果、饮片等。几乎每种植物(芳香药用植物)都有较为准确的精油含量检测。
高黎贡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植物种类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格局,素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的美称,其药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编写人员在完成《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的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翻译文献、研究鉴定照片和标本,历时6年编写此书。重要药用植物配以显示其生态环境、典型形态特征的彩色照片,力求直观真切、简明实用、准确辨识。本书共记载高黎贡山地区药用植物 115科、279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种;裸子植物3科、4种;被子植物107科、270种。
本书是在作者对中国木本植物花粉进行多年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共收录123科434属1097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植物的花粉,其中裸子植物11科33属111种、双子叶植物108科385属963种、单子叶植物4科16属23种;包含了中国木本植物的常见种、特有种、珍稀濒危种、孑遗种、活化石树种等,涵盖了林业、园林、果树及其他具有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种类。书中约有1067个图版,4230余张花粉扫描照片,均为作者手资料。书中图片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十分精美,同时配有文字描述及多方面的信息表达。全书在编排上独具特色、图文并茂,检索查找通畅,便于读者使用,是一本极具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的带有工具书性质的花粉形态学专著。 本书可供从事孢粉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古气象学、考古学、植物地理学、植物遗传育种学、
食用和药用真菌是重要生物资源之一,东北地区又是我国食药用真菌的主要分布区域。本书是在作者过去10多年对东北地区食用和药用真菌实地考察、采集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食用菌、食药兼用菌和药用真菌100种,对这些物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同时提供了子实体彩色图片及显微结构图,对经济价值较高的栽培种还附上栽培现场照片,市场上常见的种类也附上了市场照片,并对每个物种的生态环境、生长季节、采集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进行了简要论述。另外,为了方便国外读者,还增加了简要的英文描述。 本书可供生物学、菌物学、林业、农业、医药资源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食药用真菌栽培和贸易的有关人员和广大蘑菇爱好者参考。
《植物作用的分子机理》共17章,~10章介绍经典的五大类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乙烯)和其他生长调节物质(油菜素甾醇、茉莉素、水杨酸、多胺、多肽等),系统阐述各类的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理;后面7章重点对植物在根发育(含营养吸收)、植物分枝调控、花发育、植物生殖发育、胚胎和种子发育、植物衰老调控以及离体培养中植物的作用和分子机理进行阐述。部分章节还介绍了植物问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交叉及其协调生长发育与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植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主要面向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既可用作植物科学和农林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植物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
《植物作用的分子机理》共17章,~10章介绍经典的五大类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乙烯)和其他生长调节物质(油菜素甾醇、茉莉素、水杨酸、多胺、多肽等),系统阐述各类的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理;后面7章重点对植物在根发育(含营养吸收)、植物分枝调控、花发育、植物生殖发育、胚胎和种子发育、植物衰老调控以及离体培养中植物的作用和分子机理进行阐述。部分章节还介绍了植物问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交叉及其协调生长发育与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植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主要面向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既可用作植物科学和农林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植物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