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欧洲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ohn Innes Center的七位杰出植物生物学家合作撰写。全书共分九章,首先介绍现代植物起源研究,并简述植物基因组和遗传学的特征,随后阐述植物细胞、代谢和发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以及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接受和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策略,最后讨论植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权威,反映了当前人们对植物学在分子层面上的最新、最前沿的理解。全书结构简沽,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编排有序,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一部全新的重要著作。
本卷记载浙江省野生或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莎草科至兰科)18科,156属,560种(不计种下分类群,但浙江无原种的种下分类群以种计)。其中包括本志作者自《浙江植物志》(新编)项目启动以来发表的新分类群(新种、新亚种和新变种)7个,新组合1个,7个新异名被归并。中国新记录种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含亚种和变种)19个,订正了4个以往的错误鉴定。每种植物有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描述、产地、生境、分布、用途等,近95%的种类附有野外实地拍摄的彩色图片。 本卷可供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也可作为各类院校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药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依据林将之编写的《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从一片树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身边树木的名字,《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是面向初学者的树木图鉴。介绍了行道树、公园树等约140种看得到的树木。以树叶扫描图片为主,给出了树皮、树姿等众多数量的图片。 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
杓兰属是兰科中颇具观赏价值的地生植物。全属约有51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其中2/3以上的种类产于中国,其次是美国,也有少数种类见于喜马拉雅山地和中美洲。 《中国杓兰属植物》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旨在向读者介绍该属的国产种类和有关的研究进展。书中不仅详尽地论述了该属的分类和系统,还涉及了历史、形态、植物地理、分子系统、保育、杂交、栽培方法、繁殖技术以及对非国产种类的简介。为了使本书同时适用于植物学界和园艺学界,作者力求提供更多实用的资料和信息,以及彩色图片。其中第六章和第十章,以及第七章的一部分用中英文书写,以满足国外读者的需要。 《中国杓兰属植物》可供植物学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从事兰科研究的专业人士,花卉产业工作者以及兰花业余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由陈心启、刘仲健、陈利君、
卢琦、王继和、褚建民主编的《中国荒漠植物图鉴》是一部全面、系统描述我国荒漠植物的专业图鉴,共收集荒漠维管束植物76科291属610种,通过简练的文字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和利用价值等进行描述,利用彩图对植物生境、枝叶、花果、种子等整体和局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展示。本书集实用性、知识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重要补充。 《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可供从事荒漠植物研究、教学、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或作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农、林、牧业科技工作者的工具书。
本卷记载浙江省野生或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莎草科至兰科)18科,156属,560种(不计种下分类群,但浙江无原种的种下分类群以种计)。其中包括本志作者自《浙江植物志》(新编)项目启动以来发表的新分类群(新种、新亚种和新变种)7个,新组合1个,7个新异名被归并。中国新记录种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含亚种和变种)19个,订正了4个以往的错误鉴定。每种植物有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描述、产地、生境、分布、用途等,近95%的种类附有野外实地拍摄的彩色图片。 本卷可供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也可作为各类院校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药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昆仑植物志》分为4卷,共收录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迄今所知的维管束植2600余种。《昆仑植物志(第3卷)》收录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杜鹃花科至菊科植物共24科184属786种11亚种53变种2变型。书中除在各属种名下列出其主要相关文献并叙述其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和生境外,还特别列出附带详细地点的凭证标本号以供查阅。另含属种检索表若干,墨线图版165个,彩色图版20个;书末附有新分类群特征集要、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范围图和山文水系图。
本卷册记述了我国管壳缝目硅藻3科13属189个分类单位,包括149种37变种3变型,每个种类都有详细的形态描述、生境和国内外分布,有些种类附有讨论和说明,图版以高质量的光镜和扫描电镜照片为主,均以我国标本为材料。此外,对管壳缝目硅藻的细胞结构及形态特征、生殖、生态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做了详细论述,书后附有各级分类群英文检索表、汉英术语对照表、参考文献和名称索引,是我国目前*为全面和系统记述管壳缝目硅藻的专著。
《植物学》创译了一系列植物学术语,如植物学、心(雌蕊)、须(雄蕊)、细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唇形科、伞形科、石榴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西学东渐,术语翻译是件大事,此书的术语翻译还影响了日本的植物学发展。古代和近代中日间本草学、植物学术语彼此借鉴,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内容。此书包含极为丰富的自然神学内容,李善兰序中,“察植物之精美微妙,则可见上帝之聪明睿智”,已经成为自然神学的名句。今天,《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观念可以用一套进化论(演化论)的术语代换,“上帝”等词也可以(而不是必然)在“大自然”、“演化”的意义上理解。曾有一段时间,学者喜欢进行切割,将科学内容与宗教影响分开,即所谓的去精取精、去伪存真,其实那样做是大有问题的。在一般意义上,科学技术渗透着
本书汇集了300多件杰出的植物艺术作品,以包罗万象的媒介,展现植物的非凡之美和相关的博物学历史。英国费顿出版社在 范围内集结专家,精心挑选所有作品,跨越中国、印度、美国、欧洲和非洲各国等 和地区,通过古代浮雕、中世纪抄本、水彩、摄影、现代雕塑和显微扫描图片等形式,介绍人类记录植物的不同目的。可以从中读到17世纪笼罩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左右了历史进程的正鸡纳树、在太空中经历完整生命周期的拟南芥,还有借植物抒发的关联生命和死亡的思绪与情感……书中的所有作品以互补或对比的方式并排陈列,创作者中有多位技术精湛的植物画画师,比如《玫瑰 》的画师皮埃尔-约瑟夫?勒杜泰、陪同库克船长 航行到太平洋的悉尼?帕金森、为巴西植物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玛格丽特?米,还收录了诸多现当代艺术家的植物主题创作,比如荒木经惟
《昆仑植物志》是我国部系统记载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的大型专著。全书分为4卷,共收录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迄今所知的维管束植物2 600余种(包括种下类型)。本卷收录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景天科至伞形科植物共25科 124属 609种 7亚种47变种12变型。书中除在各属种名下列出其主要相关文献、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和生境外,还特别列出附带详细地点的凭证标本号以供查阅。另含属种检索表若干,墨线图版89个,彩色图版 20个;书末附有新分类群特征集要(包括昆仑山及其毗邻地区22新种2新亚种8新变种6新变型)、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范围图和山文水系图。
卢琦、王继和、褚建民主编的《中国荒漠植物图鉴》是一部全面、系统描述我国荒漠植物的专业图鉴,共收集荒漠维管束植物76科291属610种,通过简练的文字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和利用价值等进行描述,利用彩图对植物生境、枝叶、花果、种子等整体和局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展示。本书集实用性、知识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重要补充。 《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可供从事荒漠植物研究、教学、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或作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农、林、牧业科技工作者的工具书。
全书共收集中草药692种,按拉丁学名,本草名称,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医疗活性,毒性参考,传统功用等顺序描述,其中毒性和活性作为重点介绍。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中草药的神奇效果,较少指出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宣传上存在的片面性,引起了马兜铃酸肾毒事件,黄药子肝毒事件。人类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书以唯物辩证观点对692种中草药做了比较全面的说明,对正确辩识和正确使用中草药,防止和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