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结合现场实际,针对性强,案例丰富。所述内容均配有相应的现场照片,所举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普遍性。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一次设备的验收、二次设备及回路的验收、土建工程的验收、接地网的验收、消防验收、预防管理。本书可供从事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施工、安装、调试、质监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继保专业人员,以及电力系统设计、规划、物流人员参考。
《脉宽调制DC-DC功率变换——电路、动态特性与控制设计》是涉及脉宽调制(PWM)DC-DC功率变换技术的性参考书。 本书为功率电子学领域工程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理解PWM DC-DC变换器提供全面而完整的指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阐述了PWM DC-DC变换器电路和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同时也深度讨论了PWM DC-DC变换器控制设计。主要内容包括:DC-DC变换器基础;DC-DC变换器电路;动态建模;功率级动态特性;闭环性能;电压模控制及反馈设计;电流模控制及补偿设计;电流模控制的采样效应。 《脉宽调制DC-DC功率变换——电路、动态特性与控制设计》提供完整的个性化测试题和仿真结果,以及可下载的PPT文件和可直接运行的PSpice程序(下载地址:http://booksupport.wiley. com)。本书对于专业领域的工程师、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是一本理想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讲述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工作原理、主电路参数选择与损耗计算,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的控制和故障保护策略,单向点对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交流线路改造成直流线路的拓扑结构及特性研究,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和机电暂态仿真方法,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MMC阀的设计等。本书适合于从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科研、规划、设计、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由美国特-加拉雷(A.G.Ter-Gazarian)所著、周京华、陈亚爱和孟永庆共同翻译的《电力系统储能(原书第2版)/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主要讨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各种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示例以及储能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对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了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之间的关系。 本书适合从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人员或企业研发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变电站倒闸操作实训指导用书,主要包括66kV光华变电站和220kV柳树变电站的概况介绍,详细介绍了两个变电站的典型操作等,有利于变电运行人员科学管理变电站,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指导书的内容立足现场实际,结合两个变电站的典型操作案例。同以往的培训教材相比,实用性更强,有利于提供变电运行人员的常规倒闸操作能力。
为了帮助和满足电气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尽快适应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技术要求,使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作者根据几十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跟随我国现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将电气系统工程常用的技术及数据精编成册,以飼读者。 《配电设计手册》包括以下内容: 上篇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内容包括 第1章重点阐述常用电工电气理论基础知识,第2章阐述了电子元器件基础理论知识,第3章常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第4章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第5章常用物理基础知识及计算,第6章PLC控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第7章电工电气工程常用计算公式及快速计算方法,第8章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及校验,第9章电能计量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下篇 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 内容包括第10章变配电系统供电方式及开关类型,第11章
本书依据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应掌握的工程管理、电气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并参照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要求的全部内容。全书共分为15章,内容包括: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负荷分级及计算,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短路电流计算,11OkV及以下电气设备选择,35kV及以下导体、电缆与架空电路的设计,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配电所操作电源,防雷与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电气传动以及建筑智能化。 本书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常备的工具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对参加(供配电)注册电气工
本书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手册(架线工程计算部分)》的姐妹篇,专门针对该手册的架空线施工计算基本公式。架空线弧垂测控与检查,联有耐张绝缘子即的架空悬线施工计算,架空线弧垂(水平张力)变量与线长变量,特殊紧线法施工计算,承受特殊载荷的架空线索施工计算,张力架线施工计算,架空线塑蠕伸长的处理等八部分所提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的由来和推理原则、推导过程、作出全面详尽的理论解述,因此对从事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设计、运行和教学的专业人员都具有研读价值。
本书从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员故障录波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从录波图的幅值阅读、相位阅读、时间阅读、开关量阅读等方面对典型的故障录波进行了解读分析,对一些疑难案例的录波也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同时,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表述了故障录波分析方面的一些技巧和心得。 本书可作为现场机电保护工作人员及基层的专业管理人员的工具书。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实用技术》是针对二次检修人员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技能培训的教材,全书共7章,主要包括二次系统配置、二次装置调试及系统联调等内容。二次系统配置部分重点介绍了智能变电站SCD文件集成、ICD及过程配置文件生成和下装的流程及方法,以及配置文件的内容及相关要求、虚端子表的设计及通信参数配置、SCD管控技术等。二次设备调试部分介绍了线路保护、母线保护、主变保护、断路器保护、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故障录波等装置的调试,涉及5个厂家3个电压等级共30个型号的二次设备。系统联调部分主要从间隔配置、SV信息流联系、GOOSE信息流联系、光纤回路检查等详细介绍线路联调、主变联调、母差联调的具体调试要求及调试方法,并从监控后台、远动等方面介绍了站控层设备联调的具体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并在智能电网环境中扩展了它的应用。全书分为以下3个部分:首先,描述了未来智能电网背景下,不同的电力系统应用中使用信号处理的目的,提供了电力系统事件和现象的综合清单,介绍了信号采集实现过程及其产生的问题;其次,介绍了用于信号处理的数学理论和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算法,包括离散变换、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时变方法、估计算法等;*后,本书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基本应用过程,包括参数分析、信号分解、模式识别、信号检测,并针对电力系统中时变谐波和不对称、不平衡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一批专家和电价管理工作者对国内外电价理论和政策进行系统研究,出版了四本一套的《电价理论与实务丛书》。 李荣华编著的《国外电价改革与实践/电价理论与实务丛书》为其中的《国外电价改革与实践》。全书共分七章,系统地整理和梳理了国外电力工业发展改革基本情况、电价管理体制、上网电价政策及其变革、输配电价政策及其变革、销售电价政策及其变革、节能环保电价政策等,并对国内外电价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每章最后还结合本章内容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本书可供政府机关相关工作人员、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科研机构相关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等阅读、参考。
本书收集了迄至2010年5月为止,作者数十年来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纸笔并发表的34篇文章。其内容包含10个方面,分别为电流、电压保护方面篇、距离保护篇、电流差动(包括变压器差动)保护篇、微机保护篇、发电机保护篇、自适应保护篇、继电保护算法篇、继电保护运行统计评价方法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篇、特高压输电保护篇。本书提出以支接阻抗和支接电阻概念代替短路阻抗分析保护性能,用振荡阻抗特性分析系统振荡对保护的影响,区分差动保护灵敏度的两种概念,分析了现有统计分析评价继电保护方法的不确切性,提出了自适应保护的概念和应用,在接地阻抗继电器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采样值差动、虚拟三次谐波制动等保护技术。
《电力传输系统和智能电网》主要针对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电力传输系统、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变电站特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稳定性特点,分布式发电智能监控、量测、自我恢复和保护,无功和潮流控制,输配电中的电缆材料及应用,以及未来城市发展智能电网的趋势和政策。
本书是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从底层往上层来编写的。在介绍配电自动化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配电终端FTU、TTU、DTU、RTU等,然后介绍通信系统,后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章节安排上同时穿插馈线自动化、配电网的故障选线、SCADA系统、电能计费、AM/FM/GIS、LM、工程实例等内容。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融入一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使内容前后贯通,并辅以思考题和自测题,使读者易于掌握,因为技术新,配套实验的开设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本书首次给出了配套实验。 本书可作为本科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配电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电力自动化通讯规约精解》介绍如何能深入掌握电力自动化专业技能?这要从电力自动化专业的职责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入手分析。电力自动化专业的职责是建设维护电力自动化系统和设备,使其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为调度、计划、运行等部门提供实时、准确、可靠、充足的电力信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是子站采用高性能的采集装置,对各种所需电力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并进行处理和展示,同时借助通讯通道依照要求将电力信息传送至主站,主站接到信息后,对其进行解析,通过各种技术,简洁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对电力自动化专业的职责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采集、传送、处理和展示是电力自动化的四大组成部分,且核心是信息传送。因此,深入掌握电力自动化专业技能应从规约入手。
电力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维修理念。RCM包含了电力设备的维修方式和维修周期决策,以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和维修优化等内容。本书主要内容为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电力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侧重于变电站内设备,论述了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方式决策、维修周期决策等内容;电力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包含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发电厂内相关设备的RCM、电力系统(包含发电、输电、发输电、配电系统)的维修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等内容。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电力系统维修及维修决策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研习电力系统可靠性及维修决策方向的重要选读材料。
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渐老化的传统电网结构并不能满足用户对电力供应的多样化需求。在今天,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智能电网被认为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变能源布局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本书以智能电网概念发展中配电系统运营商(DSO)的角色变化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的智能电网知识资源库。按照逻辑顺序,本书分为4个部分,首先对在电力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DSO和现有配电网的设计与运行做了详细阐述,然后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功能、智能电表和柔性选项,第3部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后展望未来,并对全书做了总结。
《智能电网的控制和优化方法》为读者呈现了国际智能电网控制和优化方法领域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书中包括构建与集成、建模与分析、通信与控制三个系列,共精选了18篇论文,汇集了电力、控制和通新系统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并且突出了一些近期在智能电网建模、控制和*化方面有前景的研究结论。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对于某些难懂的概念,作者用阐述性的例子和实践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智能电网的控制和优化方法》内容丰富,覆盖面宽,为希望了解和深入理解控制欲优化方法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人员提供了理想的参考资料,可以从中获益的读者包括电力与控制领域的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工程师、电力公司员工等。
《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与并网方案》详细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安全性与并网方案等。本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需求侧能量管理、以智能FDIR与电压-无功功率优化为特征的配电自动化、高级资产管理、广域早期预警系统、可再生能源并入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改革中的微电网、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动汽车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并网的概念,以简练的语言和代表性的实例向读者介绍智能电网的并网方案,为初识智能电网的读者提供指导。
地铁运输的“心脏”——供电系统的巡视、维护、检修、应急演练十分重要,是保障安全、高效运营的根本。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短缺,基于此,我们编写了《地铁供电系统及电气设施的维护与故障处理》一书。本书是地铁供电系统及电气设施的原理、维护、巡视、操作、检修和故障处理的培训教材,着重介绍了两级(110kV/35kV电压等级)集中供电方式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如高电压供电技术,地铁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主设备继电保护与试验,变电站二次接线,SCADA瘫痪故障分析与对策。并对降压整流及直流馈电系统、400V交流电力设备的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处理给予了详尽的讲述。本书结合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规程给出了故障处理实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地铁现有电力维保员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城市轨道交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应用的专业书籍,详细介绍了无速度传感器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理论,而这些理论是建立在空间矢量识别的经典控制理论之上。本书广泛收集并总结了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电气传动控制中的代表性结构和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对现有系统的改进思路和完善的方向,使线性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应用与电气传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应用本书所介绍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来实现对电力电子器件的实时控制。本书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神经网络控制、电气传动、电机学以及电力系统分析等内容,涵盖了电气工程学科中的几个主要领域,是系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中智能控制的优秀参考图书。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阐述了电压源型逆变器及其控制,主要是帮助读者回顾有关的
《电力系统机网协调理论与管理》由王平主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机网协调的理论基础和运行管理要求。本书可作为发电企业技术管理和运行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机网协调技术研究、调试、试验等相关人员、调度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本书在运行管理方面侧重于四川电力系统的机网协调管理模式,希望本书能够指导发电企业的涉网安全管理,达到夯实电网安全运行基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