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书系·光网络专辑”丛书。 光突发交换是综合考虑到现有的技术现状和光交换的优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链路带宽和网络资源,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光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书对光突发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光网络的演进与发展,光交换技术基本原理,光突发交换机理,特点与实现技术,光突发交换网络结构与网络模型,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汇聚机制,光突发交换网络控制协议,光突发交换网络竞争解决机制和调度机制,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光突发交换实现技术与典型组网示例等。 本注重选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系统性强。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采用了关系实际、图文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包含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天线与电波传播三部分内容。电磁场与电磁波部分介绍了矢量分析、电磁场基本方程、平面电磁波等内容;微波技术基础部分介绍了传输线理论、微波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微波元件等内容;天线与电波传播部分介绍了天线基础知识、简单线天线、宽频带天线、微带天线、面天线、电波传播等内容。每章末均附有习题,书末附录给出了一些常用的矢量恒等式和一些微波材料的参数,以便读者查阅。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图文并茂,习题的详细解答以及配套的动画等数字资源可通过扫轻松获取,对读者学习掌握教材内容会有极大的帮助。《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前网络通信安全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业务常识、操作实际应用等技能要求,从安全定义、TCP/IP协议安全、攻击与防御、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基础理论知识入手,重点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恢复、安全审计与评估等四方面展开,详细地介绍了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维护管理、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计算机恶意代码与防护、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密码学技术、网络设备安全、数据恢复管理、安全审计与评估等内容。 本书结构清晰,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对具体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可作为通信与信息服务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人员的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融合与开放的下一代网络丛书”系统地描述了作者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中,对下一代网络原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作为丛书的册,本书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着重介绍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核心的软交换系统和IMS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原理以及相关的核心实现技术,并探讨软交换和IMS技术在传统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以及支持固定-gx2网络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本书内容涵盖NGN的体系结构和概念分析、软交换系统的发展背景、软交换系统组成原理、软交换系统核心接人技术、软交换系统的主流业务提供模式、语音软交换设备和多媒体软交换设备的核心设计技术、软交换的基本组网技术、软交换网络的话务量建模方式
《手机媒体商业模式研究》以数字化的发展潮流为背景,探讨新媒体未来的机遇,并结合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了“做渠道”、“做平台”、“做内容”、“做营销”和“做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同时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是手机媒体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并特别围绕用户需求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形成的数据及结论可为业界参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内容和用户的规模化增长,手机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集多元信息服务于一身的“媒体”。与此相应,众多参与手机业务商业运营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思路,重构业务系统,力求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拓展市场并快速培育竞争优势。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以各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为模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各类通信信道的介绍、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同步系统等。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清楚,公式推导详略得当,内容叙述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例题丰富,便于读者自学以及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另一个特色是各章均有完整的知识点小结、自测自评题及答案,便于读者更好地熟悉、提炼所学内容,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查,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和仿真。全书共9章,分为两个部分。前5章为基础理论部分,内容包括扩频通信的原理、伪编码、直扩系统、跳频系统、伪码同步;后4章为应用部分,内容包括扩频系统实例分析、芯片使用案例和系统MATLAB仿真。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与科学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RFID的工作原理、RFID的技术实现、RFID的标准体系、RFID系统架构、RFID在生产及包装业的应用、RFID在产品仓储中的应用、RFID在配送中心的应用、RFID在门禁管理中的应用、RFID在产品防伪中的应用、RFID在制造业中的应用、RFID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等。 本书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无线射频技术及其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的教材,也可供工厂及科研院所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无线通信的通俗书,首先介绍了有线通信向无线通信的演进、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技术,然后以GSM系统为范例详细介绍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空中接口物理层、Um接口的第三层协议、七号信令和通信的信令流程。 本书来源于通信人家园(bbs.c114.)非常热门的技术帖“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全书采用了独特的行文风格,大量采用“水煮”的方式来帮助读者快速而轻松地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书在写法上没有采取先摆结论后进行解说的方式,而是先提出问题,再逐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读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向读者揭示无线通信的奥秘。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方式尤其有效。 本书可供无线通信技术的初学者和自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无线通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以各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为模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各类通信信道的介绍、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同步系统等。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清楚,公式推导详略得当,内容叙述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例题丰富,便于读者自学以及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另一个特色是各章均有完整的知识点小结、自测自评题及答案,便于读者更好地熟悉、提炼所学内容,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查,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自组织网络:GSM,UMTS和LTE的自规划、自优化和自愈合》针对多无线接入网共存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详细介绍了网络自组织(SON)的计算原理、协议结构、功能流程、关键技术、算法设计、性能结果和组网应用等。主要包括:多无线接入网的SON、异构无线网络自配置、自优化、自愈合等。 《自组织网络:GSM,UMTS和LTE的自规划、自优化和自愈合》可供从事无线通信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SON标准化和先进关键技术研究、无线网络设计、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研究的人员,以及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的国家职业标准和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为指导,组织具有多年安防行业从业经验的安防技术专业人员和院校具有多年安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共同编写。 本书收集整理了行业内一些知名公司大量的资料,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详尽的介绍与解释,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特别针对视频监控技术与系统的成果与应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涉及视频信号的编解码、视频分析、特征识别、视频传输、高清摄像机、中间件、视频存储、网络视频服务器和云计算与存储等。通过列举大量应用工程实例的讲解和公众用户群、一般行业用户群、专业行业用户群的几个典型案例的介绍,来达到“零距离”接触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目的,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既可以供从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讲解了无线电频谱管理及应用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6篇,即频谱资源篇、无线电技术发展篇、无线电频谱应用与规划篇、无线电台(站)篇、无线电设备篇和无线电管理篇,共164个条目以及1个附录。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既可供从事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广大读者了解无线电频谱及其应用和无线电管理知识的普及读物。
该书分四篇29章,共230余万字,均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经历的专家、学者所撰写。 本书本着“电视理论应是发展的理论”这一基本认识,以电视学当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性、学术性、实用性均强的新兴学科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电视事业发展40多年来的具体实践及自身规律,对电视学作了甚为严谨、深入、系统、全面的科学论述,以其“广泛的社会性”、“交融性”、“审美性”、“杂志性”等诸多新颖的理论阐述,丰富了我国电视专业的理论著述,填补了我国电视理论研究久未形成独立学科的空白,从而为我国电视学理论宏观构架的建立、为这一新学科。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人物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系统的损耗、SDH传输系统、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光传送网络(OTN)、分组数据网(PTN)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等内容。全书知识系统、重点突出、内容实用,以趣味性的写法介绍晦涩、枯燥的专业技术,并配有多媒体光盘,为通信技术的初学者轻松打开学习之门。 本书以通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可作为初涉通信领域人员的学习入门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的通信、电子、无线电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书。
本书从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的角度,系统介绍了TD-SCDMA核心网、无线网、传输网的规划设计及无线网络优化。全书分10章,章简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发展过程及TD-SCDMA工程应用现状;第2章主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TD-SCDMA的关键技术;第3章主要介绍了TD-SCDMA核心网络的演进,核心网及信令网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第4章详细介绍了无线传播模型校正及链路预算;第5章详细介绍了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要点及流程、覆盖分析、容量分析、时隙码规划及频率规划等技术;第6章介绍了TD-SCDMA的室内覆盖系统;第7章介绍了TD-SCDMA的演进技术,包括HSDPA技术、HSUPA技术、LTE、E3G/B3G、MIMO/OFDM等新技术;第8章介绍了TD-SCDMA传输系统的解决方案;第9章全面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无线基站及配套建设的勘察设计;0章介绍了TD-SCDMA网络优化,包括网络KPI指标、无线网络参
本书定位为学习TD-LTE技术的一本入门级图书。内容包括TD-LTE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空中接口协议,TD-LTE的物理层规范、物理层过程及相关的关键技术,并对TD-LTE实际网络部署进行研究,总结了TD-LTE规模试验网网络规划技术及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简要概述TD-LTE的相关演进技术TD-LTE-Advanced。 本书内容层次分明,适用于对TD-LTE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工程技术人员及通信信息领域大专院校学生,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本书以TI公司的TMS320C55x系列芯片为对象,系统地介绍了DSP芯片的基础知识和DSP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法。全书共分9章,首先介绍了C55x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其次介绍了采用汇编语言和C/C 语言进行C55x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CCS在内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典型应用程序的设计,包括数据定标与溢出处理,多字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FIR、IIR滤波器和FFT等;最后介绍了常用C55x片上外设和C55x应用系统的硬件扩展和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设计实例:数字有源抗噪声耳罩。 本书选材新颖,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DSP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DSP应用系统开发的科技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4G移动通信技术指南:LTE与LTE-Advanced》是爱立信研究院研发人员的经验之谈,描述4G的具体实现,重点介绍移动通信标准化开发演进路线、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的演进。《4G移动通信技术指南:LTE与LTE-Advanced》主体部分给出了LTE的概要性技术综述,并提供了有关协议结构、下行/上行传输机制以及与调度、重传、干扰控制相关机制的详细描述。 《4G移动通信技术指南:LTE与LTE-Advanced》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指南,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信令角度全面介绍TD-SCDMA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TD-SCDMA协议体系的发展进程、网络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信令、系统的安全策略、系统组网以及TD-SCDMA系统的一些增强技术内容。其中,重点介绍接入网信令,即Uu、Iub、Iur、Iu接口的结构和与之相应的信令流程,以及和这些流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对TD-SCDMA中的物理层暂不做详细介绍。 本书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TD-SCDMA系统信令进行有机统一的介绍,使读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TD-SCDMA系统信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书可供从事或即将从事TD-SCDMA系统开发、研究、工程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技术培训的参考书籍。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 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 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 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 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本书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学和可用性工程学的角度对移动设备交互设计作了全面详尽的阐述。 书中包含三部分内容。部分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目的是激发读者对移动设备的思考,并检验读者的创新潜力。第二部分内容阐述了有关调查用户需求和开发交互式方案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运用这些技术你可以充分地理解用户并检验需求到现实的转化过程,同时,通过评估研究原型的成本。最后一部分——设计库,它是对本书前面内容的具体应用,涉及移动设备信息存取、影像、图片等“富媒体(rich media)”处理等许多重要的方面。同时,这一部分也凝结作者同其他许多研发人员十几年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观点,适用于各种学习和研究交互设计的读者。 本书适用于任何想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卓有成效的设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