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第三轮统编教材《锁相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和锁相技术的发展,重新编写而成的。前四章有关工作原理、跟踪、噪声和捕获性能是基础部分,讲述了锁相环路工作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各种性能的分析以及工程设计方法。第五章集成锁相环路,介绍了各种典型电路的性能、原理与使用。第六章讲述锁相环路在各种领域的应用。第七章数字锁相环,反映了锁相技术的发展。全书由浅入深,概念明了,条理清晰,对锁相技术进行了完整而又系统的阐述。后三章取材新、涉及面广,对进一步深入学习锁相技术,开发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供工科电子类专业大、专院校师生作教材或参考书。对需自学锁相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读者,也是一本适用的书籍。
本书是由德国Carl Hanser出版社出版的面向实际应用的专业性射频识别技术的书籍。本书主要介绍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特征、射频识别系统的物理基础、国际标准与规范、编码和调制、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阅读器与应答器的结构和制造;本书列举了订票、公交、安检、商业、图书馆、体育比赛、动物识别、工业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示例。 本书作为一本注重实际应用的专业性技术参考书,不仅适用于从事射频识别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同时也适用于复合型的现代企业管理人员。
从台电报机奏出断续的音符,到20世纪末因特网的恢弘乐章,电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产业。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互联网上饱览奇妙的信息世界,开始通过电波向海外的亲人传送新世纪祝福,这一切都表明人们能够觉察,现代电信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打我手机”、“你上网了吗”、“给我发短信息”……成了时下流行的口头语。“时间就是金钱”、“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如同衣食住行一样,电信消费已成为中国百姓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内容。 1892年,当批2000部爱立信电话从瑞典运抵上海时。国人将这种带手把的洋玩艺误称为“咖啡研磨机”。曾几何时,电话一度是达官贵人享用的品,是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10多年前,批“砖头式”手机进入中国市场,身价
官建文主编的这本《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版)》是对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特征特点、重点亮点的全面介绍、系统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汇集和展示,由人民网研究院组织业界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版)》由总报告、综合篇、产业篇、市场篇和专题篇等五部分构成,包括:对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总体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分析(总报告);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技术趋势的论述,地区发展差异、用户特征的分析,政策法规的阐释与解读等(综合篇);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应用服务与投资等情况的介绍与展望(产业篇);对移动阅读、移动社交、移动游戏、移动视频、移动支付和移动广告等各细分市场情况的梳理和研判(市场篇);对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热点、亮点的盘点与评析(专题篇)。全
本书介绍了TMS320F2812/2810硬件概况、TMS320F281x内部资源、 TMS320F281x程序编写和调试环境,还介绍了TMS320F281x在工程上的两个应用实例。书中所有源程序全部来自于实际产品,或者已在实验目标板上调试通过。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或电力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力电子产品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的应用系统,主要内容有: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我址等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CDMA1X简介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信息论的基础知识和信源、信道编码理论及编码技术,同时还介绍了信息论的研究成果——网络编码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全书共10章,~7章在介绍信息度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无失真信源编码理论、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信道编码理论以及信源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知识;第8~10章在介绍网络编码的基础理论——图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p2p、无线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注重阐述概念以及相关的物理意义,使用较多的例题和示意图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减少了繁杂的公式证明。另外还对编码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本书既可以作为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手机媒体商业模式研究》以数字化的发展潮流为背景,探讨新媒体未来的机遇,并结合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了“做渠道”、“做平台”、“做内容”、“做营销”和“做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同时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是手机媒体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并特别围绕用户需求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形成的数据及结论可为业界参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内容和用户的规模化增长,手机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集多元信息服务于一身的“媒体”。与此相应,众多参与手机业务商业运营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思路,重构业务系统,力求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拓展市场并快速培育竞争优势。
《更的APP:31个APP用户界面设计经典案例》深入讲解了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UI)设计最常用样式的完整设计思路,和用Photoshop与Illustrator制作的详细过程。 全书共4个部分,部分是APP用户界面设计基础,包括APP的出发点、设计要点、UX设计、制作过程、创意思路,以及Illustrator和Photoshop简介;第2部分介绍了决定APP用户界面设计风格的4种要素,共19种样式,如带光泽的图标、渐变框架、滚动按钮、图案标题等;第3部分则是游戏矢量图形样式,讲解了8种常见游戏矢量图形的制作,包括卡通插图、扑克牌、方块、角色、社交等类型;第4部分介绍了4种利用照片和图像的界面样式,有自由绘画、复古、合成照片等。 《更的APP:31个APP用户界面设计经典案例》配套光盘包含所有APP用户界面设计案例的原始文件,读者可以书盘结合,循序渐进地学习各种样式的设计与制作。
本书是以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为主题编写的辅助教材。主要内容共分六部分: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Z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数字滤波器设计、离散随机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各章均按重要概念、例题精选、习题和有答题精选四部分编写。各章习题均附有参考答案。附录部分收录了国内向所重点大学近两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题,并提供了两套模拟题,对于考题和模拟题均给出了参考答案。 本书可供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读者作为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校本、专科学 生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辅助教材。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讨论。全书共分9章。,2两章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预备知识。第3章讨论了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第4章和第5章分别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并介绍了抽样、调制、DFT及FFT的相关内容。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分析。第8章讨论了系统函数。第9章介绍了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的特性及其设计方法。 全书内容取材适当,体系结构合理,融信号分析、信号处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于一体。适合工科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和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基本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 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人物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知识,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关键技术、移动操作系统(OS)与浏览器、业务以及综合方案等内容。全书知识系统、重点突出、内容实用,以趣味性的写法介绍专业技术,并配有多媒体光盘,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初学者轻松学习移动互联网提供方便。 本书以移动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可作为初涉移动互联网领域人员学习的入门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的移动通信、电子、无线电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2版)》内容分3篇,共17章,全面介绍了物联网RFID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系统架构篇介绍了物联网RFID产生的背景、系统架构和5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篇讲解了RFID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标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RFID使用的频率、电磁波的工作特点、天线、射频前端电路、编码与调制、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电子标签的体系结构、读写器的体系结构、中间件和RFID标准体系。应用实例篇介绍了物联网RFID在3个领域的典型实例。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2版)》内容丰富,论述系统全面,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不仅讲解了物联网RFID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现状、仿真设计和解决方案。各章后都附有习题,便于学习。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2版)》对于从事物联网RFID
《我手机:手机和它命名的时代》主要讲述了手机,它是人类直立行走之后生存的需要——远古时期,谁最先听到“猛兽来了”,谁就获得了活命的机会——今天,谁最先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赢得了竞争——未来,谁最先和它融合在一起进化,谁就成为“超人类”;它是人类发明的杰作——摩西用石板记录圣言“十诫”并传播天卞,是它的前身——贝尔、爱迪生、莫尔斯、费森登、贝尔德、博纳斯·李、马丁·库珀、史蒂夫·乔布斯……是它的过去和今天——21世纪之后,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它的发明家;它是人类财富和经济发展的奇迹一它带领人们从工业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它让人们从物质满足进入到体验满足——它让世界的主流行业都汇聚在它的周围,它让生产它的诸多企业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GDP——它让财富的创造形式层出不穷,它建立了人类财富
移动设计是当今乃至未来的趋势,《众妙之门——移动交互体验设计》由来自全世界的多名专业设计师共同编写,涵盖了对移动设计趋势的预测、响应式Web设计,以及针对移动web用户的体验设计理念和技巧等主题。 《众妙之门——移动交互体验设计》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适合UI设计师、前端工程师、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阅读参考。
本书是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图像处理技术的教材。内容包括图像的变换、增强、复原、编码、分析与识别等等,还增加了最近出现的子波变换、遗传算法、随机场模拟、神经网络的应用及多维信息分析等。每章提供了习题,并在附录中提供实用图像处理程序可供参考。
无源光网络技术是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之一,尤其是光纤到户(FTTH)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其应用于宽带接入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共识,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重视,现已开始步入规模应用阶段。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无源光网络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宽带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点,各种宽带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的基础知识和PON各种多址接入技术;TDM/TDMA PON的支撑技术;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和GRON技术。本书的一章讨论了各种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应用方式,并进行了PON与ADSL、FTTB LAN、点到点光以太网接入等有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本书适合于电信部门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阅读和参考,同时适合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专业课教学使用。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围绕3G时代的移动增值业务,重点介绍了移动增值业务的网络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业务运营支撑、业务应用、市场及运营价值链,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兼备知识性和指导性,适合有一定网络基础,从事电信增值业务或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及业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通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或自学用书。
本书以TI公司的TMS320C55x系列芯片为对象,系统地介绍了DSP芯片的基础知识和DSP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法。全书共分9章,首先介绍了C55x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其次介绍了采用汇编语言和C/C 语言进行C55x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CCS在内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典型应用程序的设计,包括数据定标与溢出处理,多字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FIR、IIR滤波器和FFT等;最后介绍了常用C55x片上外设和C55x应用系统的硬件扩展和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设计实例:数字有源抗噪声耳罩。 本书选材新颖,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DSP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DSP应用系统开发的科技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电信改革和竞争的深思熟虑之作,书中关于电信管制、市场开放、定价、网间互联和普遍服务等问题的分析,具有独特、新颖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该书不但对发达国家中已进行的电信改革从竞争与管制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讨论,而且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电信领域中改革与竞争的焦点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本书的内容将从经济理论上为中国电信业在改革、发展、竞争及有效管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学和可用性工程学的角度对移动设备交互设计作了全面详尽的阐述。 书中包含三部分内容。部分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目的是激发读者对移动设备的思考,并检验读者的创新潜力。第二部分内容阐述了有关调查用户需求和开发交互式方案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运用这些技术你可以充分地理解用户并检验需求到现实的转化过程,同时,通过评估研究原型的成本。一部分——设计库,它是对本书前面内容的具体应用,涉及移动设备信息存取、影像、图片等“富媒体(rich media)”处理等许多重要的方面。同时,这一部分也凝结作者同其他许多研发人员十几年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观点,适用于各种学习和研究交互设计的读者。 本书适用于任何想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卓有成效的设计理念的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之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图像处理、生物医学、自动控制等领域。本书选定ADI公司高性能的DSP器件TigerSHARC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处理器内核结构、存储器组织、I/O接口设计、指令系统等。此外,本书也详细介绍了TigerSHARC处理器的接口设计、程序设计和应用系统设计,对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实例,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面向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适用于熟悉或者即将从事DSP技术研究的开发人员,本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