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由毛京丽、董跃文、李文海编著,首先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分析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及通信协议,继而介绍了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和数字数据网(DDN)的基本构成及应用,介绍了计算机通信网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路由器与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等。 全书共有7章:章概述,第2章数据信号的传输,第3章差错控制,第4章数据交换,第5章通信协议,第6章数据通信网,第7章计算机通信网技术。 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小结和复习题。 《数据通信原理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1986年高教版)一书的基础上经全面修编而成的。 第三版保留了原书连续与离散并行、先时域后变换域的体系结构,对少量内容作了调整、增删;结合近十年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成果,重新编写了全书大部分章、节,选编了许多新的例题、习题。本书论述清楚、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便于教学。 全书包括:信号与系统、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的,域分析、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函数、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等八章和七个附录。各章配有不同层次的习题,供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通信、自控类等各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以各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为模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各类通信信道的介绍、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同步系统等。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清楚,公式推导详略得当,内容叙述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例题丰富,便于读者自学以及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另一个特色是各章均有完整的知识点小结、自测自评题及答案,便于读者更好地熟悉、提炼所学内容,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查,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本书对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本书~7章为电视摄像部分,主要从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方法、画面造型、光学镜头运用、拍摄构图、拍摄用光等方面讲解电视画面拍摄的方法与技巧;第 8~10章为电视画面编辑部分,主要讲解电视画面编辑的基础知识、画面编辑的艺术手法以及电视作品整体艺术创作所具备的知识、方法与技巧,从而从拍摄和编辑两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以及与多媒体影音制作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数字媒体产品开发人员学习电视节目制作方法的理想读物。
本书是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图像处理技术的教材。内容包括图像的变换、增强、复原、编码、分析与识别等等,还增加了最近出现的子波变换、遗传算法、随机场模拟、神经网络的应用及多维信息分析等。每章提供了习题,并在附录中提供实用图像处理程序可供参考。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融合与开放的下一代网络丛书”系统地描述了作者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中,对下一代网络原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作为丛书的册,本书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着重介绍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核心的软交换系统和IMS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原理以及相关的核心实现技术,并探讨软交换和IMS技术在传统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以及支持固定-gx2网络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本书内容涵盖NGN的体系结构和概念分析、软交换系统的发展背景、软交换系统组成原理、软交换系统核心接人技术、软交换系统的主流业务提供模式、语音软交换设备和多媒体软交换设备的核心设计技术、软交换的基本组网技术、软交换网络的话务量建模方式
万群、郭贤生、陈章鑫编写的《室内定位理论方法和应用》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室内定位理论、方法及应用等内容,梳理了室内定位领域研究成果、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方面存在的挑战,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定位实现方法。《室内定位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主要内容包括:室内定位的发展概况,室内信道,参数化与非参数化室内定位方法,基于ZigBee、麦克风阵列、电力线的室内定位方法,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位方案。《室内定位理论方法和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专业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室内定位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的强劲推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书在简要介绍典型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算法原理的基础上,以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TI公司的芯片为代表,讲座了无线通信中数字滤波、数字调制、信道编码、同步、均衡和分集接收等算法的设计、DSP实现,以及工程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许多算法的仿真程序和DSP汇编程序。还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和关刍技术,并以一种实用的短波软件无线电台为例,分析了该电台数字处理的关刍算法及其DSP实现。
《大话移动通信》是一本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通俗图书,涵盖了从通信基本理论到GSM、WCDMA、TD-SCDMA、cdma2000、LTE、LTE-Advanced等各种通信制式的相关知识。 《大话移动通信》的写作坚持3个原则:是类比,接触一个不熟悉的知识,最为快捷而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其类比为已经熟悉的知识;第二是通俗,行文力求轻松活泼,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三是追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尽量避免先摆结论后论证的传统讲述方式,而是和读者一起去发现无线通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读者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 《大话移动通信》可供移动通信技术的初学者和自学者学习阅读,也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人物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系统的损耗、SDH传输系统、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光传送网络(OTN)、分组数据网(PTN)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等内容。全书知识系统、重点突出、内容实用,以趣味性的写法介绍晦涩、枯燥的专业技术,并配有多媒体光盘,为通信技术的初学者轻松打开学习之门。 本书以通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可作为初涉通信领域人员的学习入门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的通信、电子、无线电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书。
《通信新读:从原理到应用》是一本尝试融会贯通介绍通信相关基本原理及应用的书。在内容安排上,首先介绍通信要处理的基本对象——信号,涉及信号的表示与分析(频谱分析、采样定理等);接着介绍如何用信号来表示消息,如何无误地传输信号来达到消息的传递(模拟信号通信、数字信号通信、理想系统的通信能力等);再介绍非理想系统的通信,如何对付非理想因素以及非理想系统的传输能力(香农容量公式、编码原理及应用等);进一步介绍更具体、更复杂的非理想系统——无线通信;了解都有哪些更复杂的非理想因素(无线信道特征),以及衍生出来的新技术(OFDM、MIMO等);后以选讲LTE系统关键技术来结束,了解一下一个标准化的无线通信系统都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以什么样的形式将诸多内容在一个标准化的系统里体现出来,发挥其应用价值。
《现代光纤通信》根据光纤通信的发展形势,总结了作者近20年从事光纤通信教学的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现有的教材和重要文献编写而成,《现代光纤通信》在介绍光纤通信技术有关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电路。《现代光纤通信》围绕光纤通信中长距离传输这条主线,融合了有关色散、色散补偿光纤、色散补偿技术和光放大等技术;围绕光纤通信中要求大容量这条主线,融合了波分复,用技术;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为例,给出了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的典型应用,《现代光纤通信》可以作为大学本科有关专业的教材,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有关技术人员和自学者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为“‘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规划教材”,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而成的。该版本除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科研的心得体会和科研成果,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一并汇集在光盘内,而不再在书中印刷,以便读者参考。全书仍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图像、图像系统与视觉系统,图像处理中的正交变换,图像增强,图像编码,图像复原,图像重建,图像分析,数学形态学原理,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在每一章的结尾都附有必要的思考题,供教学或自学练习,以便加深对本书所述内容的理解。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题解》是陈后金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信号与系统》的配套教材。《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题解》围绕主教材的章节结构展开,每章由基本知识与重要公式、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提示、思考题、习题解答5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习题解答给出了主教材中所有习题的详细解答,并对重点和难点习题附加了分析思路。书后给出了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的4套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其解答。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人物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知识,包括演进过程、标准化、关键技术及路线、业务模式及商用化等内容。全书知识系统、重点突出、内容实用,以趣味性的写法介绍晦涩、枯燥的专业技术,并配有多媒体光盘,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初学者轻松学习3G提供方便。 本书以移动通信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可作为初涉移动通信领域人员的学习入门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移动通信、电子、无线电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手机媒体商业模式研究》以数字化的发展潮流为背景,探讨新媒体未来的机遇,并结合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了“做渠道”、“做平台”、“做内容”、“做营销”和“做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同时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是手机媒体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并特别围绕用户需求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形成的数据及结论可为业界参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内容和用户的规模化增长,手机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集多元信息服务于一身的“媒体”。与此相应,众多参与手机业务商业运营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思路,重构业务系统,力求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拓展市场并快速培育竞争优势。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3GPP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的架构、原理和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10章:章简要介绍了移动核心网的基本概念和演进历程;第2章介绍了EPC网络的总体架构;第3章介绍了用户开机后首先执行的网络附着过程,以及附着成功之后的会话管理过程;第4章介绍了当用户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时的移动性管理过程;第5章介绍了EPC中的安全域架构和安全接入机制;第6章介绍了EPC中的QoS机制和PCC架构;第7章介绍了EPC中的节点选择技术;第8章对3GPP提出的两种主流EPS语音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比较;第9章针对物联网通信的特定需求介绍了EPC的相应网络增强技术和解决方案;0章介绍了EPC网络中使用最为广泛且至关重要的GTP和Diameter协议。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包括电信与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事移动通信相关研究、开发、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本
本书是一部关于电信改革和竞争的深思熟虑之作,书中关于电信管制、市场开放、定价、网间互联和普遍服务等问题的分析,具有独特、新颖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该书不但对发达国家中已进行的电信改革从竞争与管制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讨论,而且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电信领域中改革与竞争的焦点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本书的内容将从经济理论上为中国电信业在改革、发展、竞争及有效管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这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图画书与儿童的世界讲起,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松居直先生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图画书编辑出版经验,以亲切、温暖的叙述语调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指出了一条通往图画书世界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