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结合工业缝纫机的结构特点和维修需要,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入手,由表及里,围绕平缝机、包缝机、钉扣机、锁眼机、套结机等当前主流机种,分别从工作原理、产品结构、装配调试、使用维护及故障诊断等重要环节,详细讲解了工业缝纫机维修的内容及方法,内容翔实,针对性和可读性强。 本手册知识涵盖面广、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可供服装、针织行业的工人、设备管理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技工培训、服装技术学校的参考书,还可供缝纫机制造行业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涂布与复合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从简单的墙壁粉刷,到精细的电子产品,乃至食品包装材料和纸张加工,都离不开涂布复合技术。 ○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专业性强,国内罕有的涂布复合技术专著; ○ 联合多家优秀企业一线工程师,科研机构权威专家,管理和教学一线教师编著; ○ 版多次重印,得到国内企业及行业个人读者的广泛认可; ○ 版曾在亚马逊同类科技书目中进入热销前十名; ○ 第二版增加了新技术、新知识,更能满足企业和研修人员的需求。 《涂布复合技术》第二版共十九章,内容包括涂布技术概述、涂布液制备及其物化特性、涂布加工设备、涂布技术在重要工业领域的应用、涂塑复合技术、涂布过程的质量控制等。第二版图书在版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了一系列内容。章涂布工艺概述
我国民间土织布是经几千年的传承保护下来的珍贵手工艺品,不同地区的民间土织布具有不同的特色。民间土织布分布广泛,但正随着工业化进程在慢慢消亡。土织布是一项传统的纯手工技艺,织造工艺复杂且精湛,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土织布的图案、色彩、工艺和地域特色正是发掘、抢救和保护民间技艺,并让其与现代技术结合而发扬光大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书将重点探索中国传统土织布的分布、技艺与复原,探究土布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研究不同地域土织布的手工技艺,探索土织布所具有的的民间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研究传统土织布艺术,探索中国土织布手工技艺,可以实现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献分析、实物考证、实地踏查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以此丰富我国民间土织布技艺的研究,推动我国民间土织布的活
本书系研究中国传统染织色彩的专著,以中药经典文献《本草纲目》里记载的三十余种中国传统植物/矿物/动物性天然染料为研究对象,从外形特征、染色工艺、古法色彩等方面详细探究这些亦医亦染的本草染料的独特魅力。本书首先叙述了具有传统染色功能的本草染材和天然纤维等染物,探讨了传统染色手法和流程,然后根据色彩分类详述这些天然染料的文献记载和染色技艺,包含黑色系、黄色系、红色系、青色系、间色系和褐色系等。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染织文化、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了解纤维是哪种纤维,织物是由哪种纤维或哪几种纤维织成,对生活与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您掌握纤维与织物的特性,为您更好的服务。本书第二版由24位专家与学者根据多年的生产、教学与研究经验编撰而成。这次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由50余位专家与学者参加了修订并增写了部分新内容,希望读者能使用较少的仪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对准确的结论和数据。 本书适用于各类纺织服装院校的师生,以及纺织服装生产与科研的从业人员,亦可作为广大纺织品消费者的指导用书。
本书主要包括毛织物产品及设计、毛纺原料、纱线和毛织物品质指标及评定、羊毛初步加工、粗梳毛纺、毛条制造、精梳毛纺、络纱、并线、捻线、蒸纱、织造、染色、整理等方面有关的生产要点、工艺参数、质量标准、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书可供毛纺织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也可供纺织院校师生参考。
《家具史(公元前3000-2000年)》由莱斯利·皮 娜的Furniture iHistory:3000 B.C.-2000 A.D(《家具史(公元前3000-2000年)》)翻译而来, 作者以确切的史料、大量的图样、简洁的文字、通俗 的语言,概述了西方家具的发展历史,全书按照历史 时间顺序,从古代的埃及、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 中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近现代等 各历史阶段的欧美各国家具的发展,就其历史背景、 时代特征、风格艺术、工艺技术、主要设计流派和相 互影响等,作了比较系统和详细的介绍,还从工业设 计的角度介绍了现代家具设计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 ,揭示了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因素对家具 发展的影响,并客观真实地展现了西方不同时期极具 代表性的家具风格和设计典范。视野宽阔、史料丰富 、脉络清晰、编排独特、行文流畅、图文并茂、点评 精辟、通
本书以大量的花式纱线实物图片和丰富的生产实例,系统详尽地介绍了花式纱线的种类及其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和电脑编程方法,以及花式纱线在服装服饰面料、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原料的选用、组织结构设计、色彩搭配等。编著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花式纱线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书实用性非常强,是从事花式纱线研发生产、纺织面料及纺织品设计、花式纱线设备研制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纺织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以翔实的史料和详尽的数据为基础展示了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间上海棉纺业的兴衰史。书中提出了众多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如民营企业的繁荣、国营企业的性质、美援棉花的作用、中国棉业的复兴以及企业和国家之间错宗复杂的关系等。 王菊,1951年10月生,江苏常州人。1983年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87年赴法国留学,1997年获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后奖学金,赴哈佛做博士后研究一年,访问学者两年。现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为民国经济史,着重于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合著),另有From cooperation to confrontation:shanghai's textile industrialists and the 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