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堂坤编著的《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科学分析资料和传统技术调查资料,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多门手工业技术产生、发展的基本历程、主要技术成就,其中涉及的技术史门类有:采矿(包括金属矿、煤矿、井盐和天然气开采)、冶铸、陶瓷、机械、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油漆、玻璃技术等。全书依历史年代,依次分为九章,章下依技术系统分节、分目。前言中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几个发展阶段、基本属性、管理制度及近现代学者对它的研究情况。本书既是作者长年研究工作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概括,资料丰富,以史带论,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技术史教材的参考资料,亦可供史学工作者、科技史工作者、文物考古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制砚· 制墨》系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第二辑)的其中一卷 民国 期间砚著不多,其中韩军一先生的《甘肃洮砚志》是有史以来部洮砚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些重要的砚著纷纷问世,但此中除一些文房四宝的综合性图书与画册外,研 究性专著仍然集中在端、歙、鲁上。直至近年,有关红丝、澄泥、洮河以及其他地方砚的专著方才出现。 这些论砚专著各有所长 ,熠熠生辉,是学界珍视的宝藏,也是本书撰著的参考文献之一。 中国砚是一个大家族,从材质上可以分为石质砚与非石质砚两大类。其中石质砚是指用自然界所产天 然岩石为原料制成的砚,而非石质砚是指用除天然岩石外其他材料制成的砚,如陶瓷、金属、竹木、玉石等。 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统计,见诸古代文献与实物的石质砚约 130 种,非石质砚约 43 种
《造纸湿部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造纸过程中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各类造纸湿部化学品的特性、应用机理、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造纸湿部电荷测量和过程控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制浆造纸专业方向的学生了解并掌握造纸过程的造纸湿部化学相关知识。同时,本教材也可以作为造纸及相关工作者的技术读物。
民以食为天。为了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食品加工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冷冻干燥技术脱颖而出,成为各大加工企业的。 《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汇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对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介绍,对实践工作将有极大指导作用。 本书适宜从事食品干燥以及保鲜的技术人员。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第二辑)包括《造纸(续) 制笔》《陶瓷(续)》《制墨 制砚》《锻铜与银饰工艺》《农畜矿产品加工》。 《造纸(续) 制笔》对春秋战国以来造纸和毛笔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作初步的总结,不仅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纸张、毛笔的特点和主要产地,梳理了造纸、制笔技艺发展的脉络,分析造纸、制笔中心形成及转移的原因,也注意介绍丰富多彩的纸笔文化。《陶瓷(续)》是在2004年版《陶瓷》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窑场作为研究对象,如龙泉窑、耀州瓷、钧瓷窑、德化窑等,介绍原材料的成分和各种处理方式;成型的技法及其工艺流程;窑炉的分类及其烧成方式,工具的造型以及使用的功效等。《制墨 制砚》主要讲述制砚、制墨,根据材质不同,将砚分为八类,对每一类别的砚都从历史沿革、砚坑与石品、理化特性、形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