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作为亲历者,在书中详细记述了从1978年到2020年的40多年间,中国航空工业坚持科研先行,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成功研制了歼8、歼10、歼11、歼15、歼20战斗机,直8、直9、直10直升机,新舟60、ARJ21支线客机,运20、C919、AG600大飞机,“翼龙”无人机等几十种先进国产军民用飞机的艰辛历程,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今天与航空强国“同台竞技”历史性跨越的“中国故事”。本书既写了各型国产飞机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设计研制历程、生产和使用情况,也介绍了各型飞机研制领军人物的感人事迹,还分析了各型飞机的发展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推动作用。本书语言朴实,内容丰富,书中还配有精美的国产飞机的绘画作品。本书是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光辉成就的鲜活材料。
本书总结了近10年来在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低成本制造技术以及环境资源友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如何在保证复合材料比刚度和比强度的同时提高其抗冲击损伤能力及增韧,特别是提高冲击后压缩强度问题,并把这个命题放置在兼顾材料技术与整体化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大背景之下,介绍了热塑性一热同性高分子体系的相变与流变,复相体系的温度一时间转换,复相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界面过程与“离位”复合增韧,“离位”增韧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损伤机理,RTM液态成型树脂体系,“离位”液态成型复合材料增韧高性能化,定型剂材料体系、连续化表面附载技术以及表面附载织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等,兼顾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吸能功能一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以及导电、导热复合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或“绿色”复合材料技术等,
《飞机结构件智能编程与加工/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重点介绍了智能数控编程与加工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7章,章从宏观上对智能编程与加工进行了简要描述;第2章详细阐述了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工艺及规划技术,这一部分是进行结构件数控加工的工艺基础;第3、第4章分别介绍了智能编程的关键技术与智能编程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结构件智能编程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以及相关系统;第5章介绍了虚拟加工仿真技术;第6、第7章重点介绍了飞机结构件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其中第6章重点介绍了智能机床与智能加工:第7章主要介绍了智能生产线以及智能车间等相关内容。 《飞机结构件智能编程与加工/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主要读者对象是以从事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的工程师为主体,也适用于高等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掌握了~定
《仪表飞行程序》是按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专业教材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教材编写计划编写的,编写的依据是审定通过的“仪表飞行程序”教学大纲。本书为中国民航本面向飞行人员、航务人员系统介绍仪表飞行程序及相关知识的教材,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本书介绍了在仪表飞行规则(IFR)条件下飞行所需的机场环境、飞行程序、航图和航情报资料,及仪表飞行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本书可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飞机运营的航务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结合国外及作者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介绍了RBCC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首先较全面介绍了RBCC发动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在总结RBCC发动机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发动机一维性能分析模型,详细分析了在工作包线内的发动机性能;最后按照部件对RBCC发动机的初步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可供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相关工程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关于卫星工程的概论性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卫星总体设计、有效载荷技术和卫星工程其他主要专业技术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全书共18章,分上、下两册,上册1~8章,下册9~18章。本书注重结合航天任务的需求,强调原理与设计相结合,没计与应用相结合,力求做到概念准确、阐述清晰、结论正确。 本书适合于从事人造卫星研究、设计、试验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航天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阐述了航天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技术风险管理模式与基本过程,提出了各研制阶段的技术风险关注重点;从通用方法和航天工程特有方法两方面介绍了各种技术风险管理方法;以运载火箭研制为主线,按系统组成和产品实现过程详细介绍了航天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的流程、方法应用,主要技术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示例。
《遥控模型直升机入门》作为《遥控模型飞机系列》之一,对遥控模型直升机的操控、维护和保养进行了细致的介绍。《遥控模型直升机入门》图文并茂,作者精选了数百幅图片,力求将直升机类模型的各个细节、操作流程形象地展示,方便模型直升机爱好者了解相关知识。此书作为入门的遥控模型实操读物,适合刚接触模型直升机的读者,也可供其他类型的航模爱好者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