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用航空产品,适航工作先行。这是民用航空产品研发的基本理念之一。本书结合机载设备适航取证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介绍了适航法规体系、民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方式、适航性要求、适航取证方式差异及选择、适航体系建设、合格审定程序等内容。全书共分6章,分别为适航管理体系简介;机载设备适航认证及证后管理的有关程序;系统合格审定的考虑;适航产品软件开发指南;硬件开发设计保证指南;适航认证中质量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界面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本书首先对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成与作 用,复合材料的组元特性,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及其表征、界面结构与界面行 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介绍,随后,对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和 改进进行了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复合材料研究或生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 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空天飞行导论(第7版)》共分9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空天工程领域先驱人物简介;基本原理;标准大气理论;基础;翼面、侧翼及其他装置;影响飞行器性能诸要素;稳定与控制原理;空天飞行理论(航天学);推进理论。本书作为空天工程的导论性教材,将传统上相对独立的航空与航天二大工程领域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形成一体,既反映了未来空天一体的科技发展趋势,又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航空与航天领域的内在联系。
《航天器推进理论》(作者陈新华、田希晖、苏 凌宇、丰松江、车学科)全面系统论述了航天器推进 系统理论、技术和分析方法。《航天器推进理论》共 分9章,主要內容包括火箭发动机基本原理、空间发 动机喷管理论、空间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电火箭 发动机基本理论、空间液体火箭推进剂输送系统动力 学理论、典型航天器推进系统特点与应用分析、空间 火箭发动机高空环境试验理论与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材 ,亦可供从事航天器总体设计和推进分系统设计的科 技人员、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航天器运行和管理 决策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了子阵级阵列信号处理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使子阵级阵列处理的理论得到完善、发展及系统化。同时针对相控阵雷达的工程应用,论述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本书为将子阵级数字阵列处理应用于相控阵雷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储备,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子阵级机载相控阵雷达的研发具有积极意义。书中的理论成果可用于机载、弹载、舰载星载等平台。
本书讲述了出生福建贫苦农民家庭的黄春平,经组织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型号火箭系统总指挥,记述了他在逆境中奋斗的人生,重温了中华民族近代的社会变迁,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解密了中国航天千回百折的飞天之路。
空间摩擦学是研究空间相互运动或有相互运动趋势的接触表面的摩擦、磨损及润滑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动量轮、红外地平仪、陀螺、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等空间机电产品均是以轴承为支撑的空间活动部件,是空间摩擦学应用的典型空间机构。其中高可靠的长寿命润滑技术是其关键技术。开展以空间摩擦学工程应用为目标的全方位研究工作,有助于推动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空间精密仪器仪表摩擦学工程》作者樊幼温、卿涛长期从事空间活动部件的基础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书中总结了作者及其同事的长期经验,是我国部空间机构摩擦学工程著作。《空间精密仪器仪表摩擦学工程》的出版对于空间摩擦学及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