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奥地利社会学家舒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追随韦伯的脚步,将社会学当作奠定在行动理论上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重点在于有意义的社会行动应该如何被理解或诠释。但是,舒茨更进一步追问,我们能否构造一个关于社会行动的方法论与普遍理论,以便为社会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因此,舒茨认为韦伯的理论在理解他人行动的问题上还有许多缺陷,从而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特别是要对“意义脉络”、“主观意义”、“客观意义”、“动机”的做进一步的探讨。对此,舒茨是借助于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社会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本书中,柯林斯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作者把微观分析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作者强调的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理论倾向,为许多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因此,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大学译丛·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是在马克思的思想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写就的。作者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学论述剥离出来,按照其逻辑联系加以整理,并且追溯其确切的基本思想,全面完整地阐发了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大学译丛·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分两个部分,部分简要介绍了古代的历史和社会哲学学说。第二部分全面阐发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人们的所思所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构建了一个具有五种基本能力的人类自我系统,奠基了社会认知理论。人类的行为是自我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人类行为又分别影响了外界环境和自我信念。本书系统地阐明了他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大量可用该理论来解释的知识。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章 人性和因果关系的若干模型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特质论 三、激进的行为主义 四、社会认知论 五、互利互惠的决定主义 六、决定论和生活道路的偶然决定因素 七、自由与决定论 第二章 观察学习 一、示范观察学习现象的区分 二、观察学习的多重过程分析 三、从发展的角度分析观察学习 四、抽象的观察学习 五、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第三章 亲历学习 一、亲身经验的信息分析 二、亲历学习与意识 三、亲历学习中的认知子过程 四、结
入号九年的大盛魁伙伴古海在被开销后会走上怎样一条道路? 他与大盛魁之间又会再起怎样的恩急瓜葛? 固守陈规的大盛魁是否难逃衰败的梦魇? 本土商业史上一场空前的大战一触即发……
《社会工作伦理》主要介绍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伦理问题如何产生、如何做出伦理决定,并将讨论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问题。探讨了社会工作伦理的一般性问题,包括保密原则、价值中立、专业关系等。《社会工作伦理》旨在帮助社会工作学习者和实务工作人员培养价值伦理意识,将社会工作伦理原则更好地运用在实践中。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社会工作案例丛书》对十个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进行了叙述与点评,这些案例都是在全国社会工作案例评选中获得奖项的案例,对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老年社会工作都具有积的作用和意义。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的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是如何具体、有效地设计、组织与开展的,同时,在阅读和解析中也能够获得对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思路、组织方法、协调沟通和需要考虑因素等的认知。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涵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医院的组织联系、工作内容与步骤以及服务守则等内容。作者在书中指出,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系社会工作之一种,同时又强调“因其所服务者,非为团体,而系以病者个人为对象,其所解决之社会问题,亦系因疾病而发生之社会问题,不过因问题性质不同,而解决此问题之方法亦随之而异”,突出个案工作方法在医院社会工作中所处的基础性地位。在该书中,作者列举了许多案例来说明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功能、组织联系、工作内容与步骤,以供读者参阅。
作者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镇为个案,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延展了传统民俗学意义上的婚姻仪礼范畴,探讨了婚姻仪礼的变迁及其功能转换。作者认为,近20年来传统婚姻仪礼的复兴,是地方民众应对国家权力与社会变迁的一种民间策略。凭借该策略,民众重新组合传统婚姻仪礼,更新社会网络,进而通过社会网络的重构,赋予日常生活以连续性,整合过去与现在的时间体验,获得地方社会的归属感,共同转移和释放社会变迁中承受的压力,最终重新塑造了民间社会。作者提出,民俗事象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是因为它具有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两种意义结构。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强调民间知识的合理性,是本书的显著特点。
《居住在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家庭居住变迁实录》从宏观视野的梳理归纳与微观个体家庭居住状况的变迁故事出发,全面而生动地分析与呈现了在过去60余年来中国家庭居住状况变迁的特征和历程。这对记录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居住变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 《居住在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家庭居住变迁实录》适合从事城市与建筑专业方向的研究者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万卷方法: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作者来自世界各地,并且拥有着各不相同的学术背景,如,政治学、人类学、历史与文化、经济学等。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自己在中国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探讨了一般的理论问题,并且对于后来者给予了许多实际的建议。 尽管《万卷方法:在中国做田野调查》并不针对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但是,却能对处理田野工作中常见的棘手问题给以有益的帮助。
本书从华人的角度来研究马来西亚的现代化进程,并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过程与结构相融合的办法对华人、马来西亚和现代化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讨论。提出了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方法和华人三重性的概念,并以均衡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并存与消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进而得出了对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基本看法。均衡是主要特点,种族是核心问题。这填补了我国东南亚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一个空白,具有较市制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汉代儿童的游艺生活、两汉的少年吏、秦汉时期的社会福利法规、汉代婚丧礼俗、汉代“客田”、汉代丝路贸易、汉代人饮食生活中的“盐菜”“酱”“豉”消费……这本论文集子收入关于秦汉社会史研究的论文23篇,资料充实,逻辑严谨,具有的研究价值。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中的一本。
本书初版于1988年,是中文世界研究韦伯的部专著,为较早用韦伯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著作,对中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及政治社会学,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 此次出版增加了苏国勋教授近年来关于韦伯研究的五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韦伯研究的新思考。
在内容上,本书结合使用情景,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涉及到Linux内核层、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库层(Runtime)、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以及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在组织上,本书将上述内容划分为初识Android系统、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和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章。初识Android系统篇介绍了参考书籍、基础知识以及实验环境搭建;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篇介绍了Logger日志驱动程序、Binder进程间通信驱动程序以及Ashmem匿名共享内存驱动程序;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从组件、进程、消息以及安装四个维度来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上述内容及其组织,本书能使读者既能从整体上把握Android系统的层次结构,又能从细节上去掌握每一个层次的要点。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正成为广泛趋势,但数据治理体系远未形成、数据壁垒广泛存在、法律法规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了数据资源中蕴藏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深度转化。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一种法律制度,更是一种政策方略。 基于此,本书以大数据创新发展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及法经济学等方法,透视制约大数据创新发展的理论根源和制度罅隙,在此基础上,发掘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构因应大数据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理论和制度体系。全书共分为五章,通过对大数据创新发展问题的多维度、多向度分析,探索大数据发展和保护面临的法律挑战,提出建构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的新构想,即以大数据专门立法为主体,以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等为补充,构建综合性数据保护法律法
本书通过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以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为指导,着力研究在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不同群体的现实状况、利益关系,分析企业内部分化的效率意义、分化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分化的趋势。 “社会网络分析”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本书将“社会网络分析”看做是一门对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艺术和技术,全面介绍和评析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我国在 ”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具有的指导意义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