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的人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服务人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达到 天人合一 之境界。 本书旨在阐明人文环境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人文环境的内涵与构建方法。通过对人文环境治理的分析,试图提示更多设计师对人文环境的重视,在设计之初理解空间属性,尊重历史记忆,融入更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本书也希望在人文环境方面有所建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
这本书的内容是在2016年、2017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讨会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研讨会已召开了2次,包括2个开幕式致辞和6个专题。研讨会上所有专家的发言均进入了书稿。全书内容分9个部分(含附录),对应相应的专题,具体为:环境治理转型与环保治理体制改革、区域流域环境治理体系、环境行政执法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环保管理体制。这6个专题均是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总体看,问题导向突出,逻辑架构完整,框架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毫无疑问,人类和动物都要排泄。粪便产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去了哪里,如何消失,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却常常选择回避。在城市中,粪便被轻松地冲入下水道,等待它们的是复杂的处理过程。在大自然中,动物粪便刚一落地,大量粪食性昆虫就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抢夺这宝贵的食物。从蜣螂到蚊蝇,粪便成了觅食、筑巢、繁殖的场所,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微型生态系统。 作者理查德·琼斯用极富英式幽默的语言和200多幅插图,“科学”而“文雅”地跟我们讲述了粪便的秘密:你见过方形的、五颜六色的粪便吗?除了做肥料,粪便还有哪些奇怪用途?蝴蝶、兔子、猫头鹰也食粪?粪食性昆虫如何利用粪便,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会被粪便淹没吗?……这本书是关于粪便的有趣研究,也是严谨的自然科学。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的机制、模式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15AJY004)的终成果。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生态补偿相关主体界定及相互关系、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模式及交易成本、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生态补偿资金分摊权重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
《管理学(第9版)》在全世界名列基础管理学教材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深受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好评,成为和采用量的管理学教材。今天,管理者面对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未来会继续发生改变。管理是一门动态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教科书也应该反映那些变化,以帮助管理者在这种条件下做好从事管理的准备。为此,《管理学(第9版)》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颇多调整,表现出了内容详实、观点新颖、视野广阔、方式灵活的特点。本版旨在帮助读者可能地理解,管理者所面对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管理者在实践中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编写,夏立江主编的《新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重点介绍了新农村村容整洁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生态农业与生态建设的方式方法,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农村环境的现状及问题、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与危害、农药污染与治理、化肥污染与治理、地膜污染与治理、秸秆污染与治理、污灌污染与治理、畜禽粪便污染与治理、*污染与治理、村庄环境污染与治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旨在让农村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村容及环境治理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适合于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工作者和农村经纪人阅读,也适用于大、中专业院校农业类专业学生及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广大读者使
为深入了解朱家山次生天然林特征、生物资源状况,为贵州省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对策,贵州省林业厅于1998年组织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贵州省林校、茂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瓮安县林业局、气象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组成了朱家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综合考察团。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木本植物区系、森林生态、森林资源、珍稀濒危植物、中草药、大型真菌、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社会经济等19个学科进行了综合考察。各学科根据各自特点,采用定点观察、线路调查、踏查和面上普查等方法搜集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标本鉴定,样品分析,内业整理,结合历次调查材料,共撰写19篇专题考察报告和综合考察报告。通过这些工作,基本上查清
《内分泌干扰素:看不见的生命威胁/绿色发展通识丛书》认为: 双酚A、农药、已烯雌酚 这些化学分子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侵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它们不可见,却存在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存在于我们饮用的水中,也存在于我们的餐盘中。*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些分子会导致许多目前医学无法根治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青春期内分泌紊乱等。这些物质是如何运作并扰乱我们的荷尔蒙系统的?为什么它仍那么难以被锁定?其中,巨大的利害冲突存在于卫生领域,同样也涉及金融和经济领域。尝试规避和消除这些根源,也是寻求解决之道的一个开端。
“许倬云看历史”系列包括《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套书写作时间先后持续二十多年,将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代经营管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深入提炼总结了“中国人自己的经营之道”,自2005年在大陆陆续出版以来至今。 n《从历史看管理》是“许倬云看历史”系列的第三本,此为全新修订增补版。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深入挖掘、提炼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营管理智慧,推陈出新地揭示了有关制度、系统的演变原理,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可贵参照。 n
本书是一本系统深入介绍IS014001和清洁生产的同步实施方法的工具书,融合清洁生产相关内容,包含大量案例,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推行IS014001和清洁生产的企业的珍贵资料。其实用、高效的特点将帮助企业快速掌握同步实施IS014001和清洁生产的要领,为企业带来可喜的效益。
《山东省排污权交易的实践与探索》分为三部分:部分为排污权交易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及有关概念;第二部分为外排污权交易发展,重点介绍了外排污权交易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并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瓶颈问题;第三部分为山东省排污权交易的实践与探索,对全省排污权交易基础条件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了山东省潍坊市及莱芜市排污权交易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山东省推广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即有,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具有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则是始自20世纪初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管理科学的起点和基础,而管理科学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中国既缺乏科学管理的熏陶,又缺乏管理科学的体系。陈鸿桥的专著结合理论与大量的实践素材,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了独到分析,提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命题。 《16节科学管理课》对社会浮躁的根源与管理基本功的缺失进行了深入解剖。作者在书中提出:要在全民中推动科学管理的普及化、大众化,中国企业最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长时间以来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工具的广泛应用,要通过科学精神与职业精神的融合构筑现代工商文明的基石。《16节科学管理课》文风朴实,撷英集萃,内涵丰富,切中要害
《刀锋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的主人公詹姆斯·基尔茨堪称神奇的CEO,他历任三家跨国消费品巨头公司:卡夫、纳贝斯克、吉列。在这三家企业濒于危难之际,他临危授命,成功使它们从谷底攀上。 在他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基尔茨设计出了一个拯救“问题”企业的“蓝图”。这不是尖端的火箭科学,但却是一个一丝不苟和步步到位的过程。他没有梦想吉列宏伟的远景,而是晚上工作到深夜,考虑卖电池应该使用6只还是8只包装;他没有集结全体员工大讲吉列如何改变世界,而是放幻灯片,与竞争对手比较费用的高低。这并不引人人胜,但他抓住了关键,这的确奏效了。 基尔茨上任前的吉列:零增长,连续15个季度没实现盈利预期,市场份额急剧下滑,股价在两年的时间里下跌了62%,市值缩水近400亿美元。 基尔茨上任后的吉列:连续13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