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创建最早(2008年6月)、坚守时间最长(三年)的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在灾区所做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诠释。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民众“生计归零”的现实,社工的迫切使命应该是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城乡合作等)和民众自助与互助,以践行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理念。本书是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对外灾害社会工作,乃至中国社会王作专业的本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章意在为《中国灾害通史·元代卷》找到一种历史哲学,这样有益于部分爱做思考的读者阅读和思考。这一历史哲学的主旨不同于现代流行的历史哲学,它直接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用纯粹中国思维方式来看待灾害史和历史,以此彰显灾害史的意义。第二章意在解释灾害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同时也是为了勾勒出我们历史哲学的历史本体。笔者认为所有的自然灾害共有一个发生环境,这一环境由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共同组成。因此灾害是一个人与自然交往的结果,带有必然性,与灾害斗争不如顺应自然。在和平时期,人类面临的困难更多来自自然灾害,因此一个国家应该有和平时期的救灾战略和救灾体制。历代王朝往往因为缺乏合理的救灾战略和救灾体制,加速了灭亡,足以彰显灾害对元代乃至整个历史的作用。或者换个角度,与章一起,让人们看
本书以29649条历史火灾为依据,分别对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11个历史时期的火灾特点、分布和火灾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论述理据充分。同时,又对历史上的74起火灾案例作了较完整的描述。本书全面系统、史料翔实,揭示了不少火灾之最,并佐以大量珍贵图片,融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火灾历史的力著。 本书不仅可供消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参考,还不失为一部消防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的普及读物。
本书以29649条历史火灾为依据,分别对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11个历史时期的火灾特点、分布和火灾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论述理据充分。同时,又对历史上的74起火灾案例作了较完整的描述。本书全面系统、史料翔实,揭示了不少火灾之最,并佐以大量珍贵图片,融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火灾历史的力著。 本书不仅可供消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参考,还不失为一部消防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的普及读物。
本书以29649条历史火灾为依据,分别对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11个历史时期的火灾特点、分布和火灾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论述理据充分。同时,又对历史上的74起火灾案例作了较完整的描述。本书全面系统、史料翔实,揭示了不少火灾之最,并佐以大量珍贵图片,融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火灾历史的力著。 本书不仅可供消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参考,还不失为一部消防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的普及读物。
本书以29649条历史火灾为依据,分别对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11个历史时期的火灾特点、分布和火灾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论述理据充分。同时,又对历史上的74起火灾案例作了较完整的描述。本书全面系统、史料翔实,揭示了不少火灾之最,并佐以大量珍贵图片,融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火灾历史的力著。 本书不仅可供消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参考,还不失为一部消防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的普及读物。
杨国宜编著的《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二申野录》原著者孙之骤是清朝初期学者,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字晴川,雍正问官庆元(夸属浙江)教谕,所著《二申野录》,采录明朝洪武元年戊申(1368)至崇祯十七甲申(1644)各地之异闻,故以“二申”为名,本书所录恰与明朝的兴亡相始终,编年记载,其中颇多水、旱、风、震等灾害的记录,初步查证与氍明史·五行志》多相吻合,非无稽之谈,虽属“野录”,实为一部编年体的“明代灾害异闻录”。《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二申野录》对了解明代自然灾害、民间风俗、社会状况等颇有参考价值,对研究明代社会史、明代自然灾害史,很有借鉴作用,可供历史学、社会学、地方志工作者、明史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参考阅读。
杨国宜编著的《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二申野录》原著者孙之骤是清朝初期学者,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字晴川,雍正问官庆元(夸属浙江)教谕,所著《二申野录》,采录明朝洪武元年戊申(1368)至崇祯十七甲申(1644)各地之异闻,故以“二申”为名,本书所录恰与明朝的兴亡相始终,编年记载,其中颇多水、旱、风、震等灾害的记录,初步查证与氍明史·五行志》多相吻合,非无稽之谈,虽属“野录”,实为一部编年体的“明代灾害异闻录”。《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二申野录》对了解明代自然灾害、民间风俗、社会状况等颇有参考价值,对研究明代社会史、明代自然灾害史,很有借鉴作用,可供历史学、社会学、地方志工作者、明史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介绍了中国夏季雨型、主要地区雨季、ENSO事件的划分标准及各种大气物理量、各种指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夏了降水(主要雨型)、重点地区雨季、东北夏季温度和热带风暴(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和下垫面背景;全面分析了亚洲季风、越赤道气流、准两年振荡、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印度低压、北半球极涡、西风带超长波、中纬度阴塞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东亚遥相关型、涛动、ENSO与海温、太阳活动等大气环流和大气外部物理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并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1951-1996年历年上述各气候要素和物理因素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夏季主要雨型或重点地区旱涝形的一些主要原因。书中附有1-51-1996年历年夏季中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图及秋、冬、春、夏
本书以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地化培训的规范化水平为目标,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课程设置要求、训练设施的建设、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及培训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系统地规范了地震应急救援基地化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对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化培训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