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在厘清一些有关概念,术语内涵的基础上.立足现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和职业卫生法规体系,重点介绍了职业病控制技术(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体布局和工艺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评价等内容,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内容,使读者地理解主要知识点的要义。 《职业危害防治》既可以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用书,又可以供职业卫生技术(检测、评价)服务人员、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学习、工作参考使用。
灾害和险情通常在大家毫无准备之时突然降临,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学会科学预防,正确自救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本书列举了各种灾害和险情,并通过直观的图文介绍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预防险情、发现险情、迅速逃生或救命。
2009年7月11日至13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议以“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为主题,旨在对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总结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海内外数十家科研部门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提交论文30余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郝平、高建国主编的《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这部论文集,就是本次研讨会的一项成果。 文集部分包括5篇文章。研究者们从各自学科立场出发,并不专注于历史时期的某一次重大灾害问题,而是基于对灾害史学科的整体关照,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颇具启发性。第二部分也包括5篇文章,
《灰树花无公害栽培实用新技术》介绍了外灰树花生产 ,重点介绍了灰树花高产高效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及袋式无公害栽培模式与管理技术。各生产环节的图表数据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共分七部分,详细介绍了灰树花生产的理论与实践,尤其在实用技术方面、生态安全方面,从无公害开发利用角度进行了介绍。设施化栽培技术、高糖肽品种为研发,母种分离、菌种生产、产品保鲜、病虫防治、微喷应用等方面,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都有所改进和提高。《灰树花无公害栽培实用新技术》可供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科技推广人员阅读,对科研部门和农林院校的师生亦有参考价值。
快速、准确获取震时地表位移数据是GNSS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关键问题,实时高频GNS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可能。李星星著的《实时高频GNSS地震监测与预警》主要针对实时高频GNSS数据处理,提出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算法,以使其 好地应用于地震监测与预警。包括以下内容: 章,提出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和归纳GNSS精密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及内容,详细说明本研究的贡献。 第二章,提出一种实时PPP模糊度固定的方法,用于地震预警。详细介绍了算法流程,并将PPP得到的高频同震位移与加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第三章,提出新的GPS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灾害监测。本方法可以克服当前相对定位与 PPP定位在此应用上的局限性,而且方法不依赖于特定参考站,分析结果不会受其他参
灾害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这不仅是因为诸如全球气候变化、病毒流行、空气质量下降等与我们每个地球人都有关系,也更因为,我们谁都说不清楚,在我们立足的土地上,下一次大地震会在哪里发生?会在什么时间发生?下一次大洪水会在哪条江河泛滥?会在什么时间泛滥……因此,人们对于灾害这个词,是相当敏感的,对于与灾害相关的每一条新闻,也都给予相当的关注。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快速、准确获取震时地表位移数据是GNSS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关键问题,实时高频GNS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可能。李星星著的《实时高频GNSS地震监测与预警》主要针对实时高频GNSS数据处理,提出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算法,以使其 好地应用于地震监测与预警。包括以下内容: 章,提出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和归纳GNSS精密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及内容,详细说明本研究的贡献。 第二章,提出一种实时PPP模糊度固定的方法,用于地震预警。详细介绍了算法流程,并将PPP得到的高频同震位移与加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第三章,提出新的GPS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灾害监测。本方法可以克服当前相对定位与 PPP定位在此应用上的局限性,而且方法不依赖于特定参考站,分析结果不会受其他参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系统、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快速、准确获取震时地表位移数据是GNSS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关键问题,实时高频GNS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可能。李星星著的《实时高频GNSS地震监测与预警》主要针对实时高频GNSS数据处理,提出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算法,以使其 好地应用于地震监测与预警。包括以下内容: 章,提出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和归纳GNSS精密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及内容,详细说明本研究的贡献。 第二章,提出一种实时PPP模糊度固定的方法,用于地震预警。详细介绍了算法流程,并将PPP得到的高频同震位移与加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第三章,提出新的GPS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灾害监测。本方法可以克服当前相对定位与 PPP定位在此应用上的局限性,而且方法不依赖于特定参考站,分析结果不会受其他参
本书记录的只是共和国成立60年来遭遇各种灾害侵袭的基本事实与经过,以及可歌可泣的抗灾经历,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记述一个伟大国家从灾难中走向强盛的史诗般的纪录片。 祈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谨以此序和本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本书论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概念及评估目的,对中国从古至今的自然灾害灾情及灾害评估、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步骤及具体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制图的原则及一般性技术规范,并有具体的评估案例可供参阅,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新专著。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为从事减灾工作的各级决策管理者、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参考。
生活中最重要的,首先就是安全。 而对安全造成威胁的,除了自然灾害,更常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无知所引起的意外伤害,比如火灾、触电、中毒、交通事故,等等。本书针对这种情况,提供手册式的、便于查询的防灾避险常识;并教授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的急救方法。 实用性是本书的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近年来,更呈现出多灾并发、点多面广、城市受灾严重等特点。不过,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自然灾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人为灾害的可能性。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示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概论,洪水敏感区域水文特征分析与预报,复杂边界和地形上水动力洪水演进数值计算,洪水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模型与方法体系》是有关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方面的专著,主要介绍利用模型模型库的思想开展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的理论探索与方法实践。专著所涉及的灾害类型包括洪涝、旱灾、雪灾、低温冷冻、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和病虫害等10种。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通过灾情评估术语、灾情评估流程、灾情评估模型库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步骤,给出完整的灾情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和灾情评估全过程。有关内容可为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提供直接借鉴,对其他灾害、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模型与方法体系》可供从事自然灾害、自然地理学、遥感应用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参考,并可作为有关学校师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