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Walter Kaiser和Wolfgang Konig主编的Geschichte des Ingenieurs——Ein BeruFin sechsJahrtausenden一书的中译本。 本书较为完整地向读者介绍了6000年来工程师在人类文明技术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所作出的贡献,旨在为历史研究人员提供工程师历史的总体介绍,希望有助于他们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为工程师介绍这一群体的传统,有助于他们温故知新。本书揭示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19世纪以来形成的工程师的重要职业特点,例如必须不断应对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的矛盾,以及必须提高对这一职业经济、法律和伦理层面的敏感性。 本书可供工程师和从事高等工程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人士作为参考书籍使用。
植物污染化学研究目前已成为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书是在作者多年进行土壤重金属植物污染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以理论研究为主,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土壤重金属及其生物可给性,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根际化学行为,土壤重金属的植物吸收与累积,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解毒机制,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等。 本书适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保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土地管理、土壤学、植物学和农学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与参考用书。
本书是作者近20年来开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是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自然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特征、过程与有效性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系统介绍了典型区域大宗作物农田、设施菜地、果园、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站、市政污泥农用地、电子废旧产品拆解场地及周边、冶炼场地及周边、矿区及周边、石油开采场地及周边、化工场地及周边、地球化学高背景区等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特征,解析了土壤污染源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土壤中重金属(镉、铜、锌、铅、砷、汞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酞酸酯、抗生素、二苯砷酸、二?f英等)的形态、吸附、分配、富集、迁移等特性、过程及预测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演变和制定土壤污染防控修复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
本书是迄今为止的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技术及研究成果的专著。全书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兼顾理论与实用,紧密结合外研究进展与观点,其中众多的内容为作者研究的成果。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与发展概况,人工湿地的植物与功能,人工湿地的微生物与功能,人工湿地的基质条件与功能,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人工湿地的强化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的设计、建造与管理。同时附有近百种常用湿地植物图谱及介绍。 本书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及其他各类从事水处理、生态修复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与水处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参考书。
在中国南方,沿着长江两岸,西起云南,东至江苏,浙江,包括南部的江西、湖南,北部的湖北、安徽等地被称为“扬子地台”的广大区域分布了出露极好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这些地层层序连续,岩石基本没有变质,并何存了丰富的生物化石。通过两代人十数年的工作,在晚前寒武纪陡山沱期的岩层中发现了以多细胞生物化石为主的“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瓮安生物群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县境内,它是以微体化石的形式立体保存于陡山沱组磷块岩中,该生物群包含了众多底栖和浮游的真核生物类型; 该化石生物群是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多细胞化、组织分化、两性分化和形态多样性的见证,展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以前温暖浅海中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多细胞生命景观,是地球早期生命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直接液体燃料电池》是“先进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丛书”分册之一。本书根据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的特点、组成、结构,从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出发,重点介绍当今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在电极材料、离子交换膜、膜电极及电池集成技术方面的进展,并对其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液体燃料电催化给予关注。书中对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关键电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电池组装与测试技术均有详细介绍,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借鉴本书内容可以快速展开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并能深入了解当前能源电化学技术在本领域的研究进展。本书适合从事电化学、电催化、能源、材料及燃料电池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