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涉及以锂、钾及盐碱地为代表的战略矿产和土地资源,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农业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盐类产业已经出现了发展不足的问题,本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盐类工程科技中青年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以“中国盐类工程科技的机遇、挑战、发展”为主题,围绕盐类地质、资源调查研究与油盐兼探,盐类化学化工,盐类矿山、采选、工业设计,盐类产业战略,盐湖生物与盐湖农业等5个专题展开讨论,呈现了我国盐类产业战略态势,阐述了我国盐类产业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中青年专家在钾、锂、硼战略矿产的勘察,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稀释成硼,锂、钾产业化工业设计、盐湖农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也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加强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大部分的地表水源水质呈不断恶化的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制定了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标准的提高推动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水专项研究的推动下,我国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欣欣向荣。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的膜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饮用水膜法处理新技术》归纳和总结了作者在膜处理方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供从事给水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燃烧源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围绕团聚(凝并)促进预调节和高效除尘两个细颗粒物控制的技术发展方向,系统介绍了声波团聚、磁团聚与磁分离、电凝并、化学团聚、蒸汽相变、热泳沉积等可促进细颗粒物长大(脱除)的预调节技术,以及电袋复合、湿式静电等高效除尘技术,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本书还对燃烧源细颗粒物的形成机理、采样分析方法及柴油车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等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供能源、环境、化工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一系列相互独立的体系如生胶及弹性体、填料-油、硫化促进体系、抗降解剂体系等橡胶配合的方法及各体系的变化对胶料性能的影响。本书的重点在于橡胶技术的应用方面,部分章节对某些重要的原理或概念也给出了解释,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配合剂、胶料及橡胶制品等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供了关于原材料、各类橡胶制品配方等方面的主要参考来源和橡胶专业团体、专业刊物、定期的会议、网址等信息。 本书由美国著名橡胶专家约翰 S?迪克主编,由多位橡胶领域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编写而成,对从事橡胶工业生产及科研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和参考。
李爱贞、周兆驹、林国栋等编著的《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指南(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读者提出的改进意见,以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为依据,在总结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工程分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区域、规划、环境风险、公众参与11个专题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方法和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了环境评价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指南(第2版)》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既注意了相关学科的必要基础知识介绍,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又注意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本书适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人员使用,还可供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生态新论》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切文明的基础都是生态和生态文明”这一基本观点为主线,从作者姜春云几百万字的书稿和文章中,就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对策进行筛选、提炼,抓住当前“环境危机"这个重大命题,以新颖、简明的语言,深刻而辩证地论述了“人类社会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这一铁的法则,并立足于地球生物圈的大视野,透析回答了一系列与生态相关的重大疑难问题。诸如,何谓生态、何谓文明及二者是什么关系;古今中外生态思想是如何产生、演进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及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为什么唯有地球会成为绿色星球;地球生物圈是靠什么维系正常运行的;人类的诞生和发展给生物圈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后果;如何看待生态与环境的特殊价值;人类生存发展是否要以牺牲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