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规划提出,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今,银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产业布局逐步趋于稳定,银耳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创新步伐加快。同时,在乡村振兴、大健康战略的驱动下,消费者对于高质银耳、品牌银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年扩大,为银耳产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阶段,梳理我国银耳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成效与经验,分析产业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展望未来银耳产业发展趋势,对于引导我国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对我国银耳产业发展及我国银耳主产区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银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与思考,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系统
为加强全国林草业宣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社会大众了解林草业、关注林草业,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为生态保护所做的努力,使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中国林业出版社策划了“林业草原科普读物”系列图书。本套书包含《中国国家公园》《中国草原》《中国自然保护地Ⅰ》《中国自然保护地Ⅱ》《中国湿地》《中国国有林场》《中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经济林》《中国荒漠》《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九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优选残留限量 GB2763-2019 代替GB 2763-2016、GB2763.1-2018》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韩湘玲等编著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第2版)》由中国农业农业气象系教授韩湘玲等编著修订。本书自出版发行以来已重印11次,销售量达17.2万册。此次修订,除对原版书中的陈旧内容和若干错误进行更新和修正外,又融合近年来有关农业气候方面的科技成果,对该书进行了充实完善。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及其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地区规律,二十四节气的量化。本书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适用于广大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气象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全书包括中国柑橘概况和中国柑橘栽培品种两部分。收集柑橘栽培品种(品系)168个,每个品种记述来源与分布、主要的植物学特性和果实性状、综合评价,并附标准图。这本书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柑橘栽培品种和选育研究成果的 本科学专著,可以作为广大柑橘从业人员和学生的参考书。
中国农业年鉴为年度出版物,2019卷围绕2018年中央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农业农村部中心工作,全面记载2018年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乡村产业、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垦、
本书是潮土分类、分等、特性与利用等方面近期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其主要数据来源有两方面:一是本书撰写者在科研、教学、推广中累积的数据和资料;二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相关资料,2010年前后开展的我国耕地地力调查、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等。
《2023中国农垦统计年鉴》系统收录了全国农垦和各垦区2022年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全国农垦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年鉴由农垦经济发展情况、主要经济与社会指标和附录组成,其中主要经济与社会指标分为5部分,即:1.综合情况;2.农业部分;3.工业部分;4.建运服部分;5.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及科研情况。
《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服务“三农”系列丛书:有机肥生产与施用技术》介绍了有机肥料的性质与作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特点与利用方式,常见微生物发酵菌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有机肥料生产设备和有机肥料厂建设注意事项,农田科学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知识。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对有机肥料的生产与施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服务“三农”系列丛书:有机肥生产与施用技术》可供从事环境保护、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及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学习借鉴。
《森林教育指南》修订版中,将原有不适用于中国,如“立法”、“狩猎”等章节,因为中德两国的法律法规完全不一样,存在国情的实际差异,目前的中文版本只部分适用于中国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森林教育指南》进行修订,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必要修订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学、林学、动物学以及气候、土壤、水资源、经济社会条件、教育总体情况以及许多其他主题,并增加20个以上国内实际开展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方案,指导贵州(中国南方)森林体验教育实践活动。
本书主要刊载木生食药用菌培养料制备技术装备、培养料灭菌设备、接种器具和设备、室内外培养栽培设备和病虫害防治机械、食药用菌储藏保鲜技术装备、食药用菌(粗)加工技术装备、食药用菌深加工技术装备、食药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在食药用菌工程上的应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重要(菌药)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第一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综合类二,收录5种古代农书。
全书收集了46种蔬菜609种重要病虫害,对每种蔬菜上重要病虫害发生的各个阶段症状特征进行了描述,对部分常见但不是特别重要的病虫害列出了识别症状与防治方法;对生产上重要的病虫害,详细介绍了病虫害发生不同阶段的施药防治方法,提出了各种生育阶段病虫害的很好防治药剂种类和剂量。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准确实用
本书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的农书研究 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综合性、耕 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目前的地位。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的指导下,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依托各专业委员会,编制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报告》包含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畜禽加工等9个产业发展子报告及12个专题,以翔实的数据总结了2022年度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出重大科技进展,分析了头部企业发展情况,研判提出重大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掌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鱼类病理剖检和病理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对基础病理学概念以及鱼类疾病症状、发病进程、病理变化进行了阐释,涵盖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极其专业和实用,并附有大量高清图片作为
本书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的农书研究 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综合性、耕 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目前的地位。
该图书以图文并茂形式,介绍了2021年山东省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情况,分析了水生生物疾病发生原因,分品种介绍了疾病临床诊断方法,归纳了刺参、凡纳滨对虾等12个重点养殖品种全养殖周期80种易发病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总结了17项绿色防病新技术,明晰技术应用效果。书中还介绍了山东省疫病防控机构、现行国家防疫标准、法律法规以及54位行业内专家学者研究重点领域和联系方式,搭建从业人员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桥梁,畅通研究成果向生产实践转换渠道。本书可供水产领域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结合土壤墒情信息采集、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土壤水分测量技术研究的成果,可作为高等院校农业、水利和土壤学等专业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农业、水利部门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参考。